社会学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 第12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3)      Harold R.Isaacs

  人类社会的这种割裂,不仅寻常可见而且自古已然,只不过于今尤烈,形成一种讽刺、痛苦而又危险的吊诡: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但是,族群的各个洞穴之间,今天却是声光联机的。人类登陆月球的现场画面,通过电视的荧光,打在各个姆庇之家的墙上,呈现在10亿人的眼前。这种情形意味着,人类无从逃逸于天地之间,彼此间不相往来的族群虽然越来越多,彼此间的互动却越来越频繁;对于自己的存在与抗争,每个族群都想方设法要让世人知道,以强化自己的合理性;对于自己的生存与活命,每个族群都争相抓住世界的眼睛与耳朵,企图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如此一来,当今人类社会裂解与再裂解的过程,不仅在每天的新闻里面历历如绘,而且可以随时随地无限制地复制,不论它们是发生在南非、南棉兰老岛(Mindanao)或南布朗克斯(Bronx),北吕宋或南新泽西,北爱尔兰、阿拉斯加或锡兰(Ceylon,今斯里兰卡),比利时、比夫拉(Biafra)或苏格兰,以色列、威尔士或苏丹、乌干达,塞浦路斯(Cyprus,地中海东面岛屿,1960年独立)或马来西亚,圭亚那(Guyana,南美洲唯一的英语国家)或基辅,还是克里夫兰、孟买、贝尔法斯特。
  所有这些新闻,报道的都是斗争与冲突,血腥一如斑斑史册,甚至犹有过之。拜现代进步科技所赐,族群之间的屠杀不发生则已,一旦爆发就是超大规模的,速度与范围也都史无前例。清单如下:在印度,印度教教徒与伊斯兰教教徒互相屠杀;在尼日利亚、刚果、乍得、苏丹,部落之间内战不已;在阿萨姆(Assam)的东北部,印度人杀那加人(Nagas);在马来西亚,马来人杀华人;在布隆迪(Burundi,非洲中东部一小国),图西人(Tutsis)杀胡图人(Hutus);在阿尔斯特(Ulster,爱尔兰与北爱的一部分),天主教教徒与新教教徒互杀;在塞浦路斯,是土耳其人与希腊人;在伊拉克,则是库尔德人与伊拉克人;在新几内亚,巴布亚人(Papuans)对抗印度尼西亚人;在中东,有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在印度,有泰南迦那人(Telenganas)与安得拉人(Andhras)以及其他各族群;在菲律宾,有基督徒与穆斯林……可说是罄竹难书。1945到1967年之间,这类"种族或文化的杀戮",一一数算下来,"重大的"共有34次,小规模的多达数百次,死亡人数估计有748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1)第2节: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2)
第3节: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3)第4节: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1)
第5节: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2)第6节:中译本序 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1)
第7节:中译本序 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2)第8节:推荐一 读历史,也读预言
第9节:推荐二 两种时间意识第10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
第11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2)第12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3)
第13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4)第14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5)
第15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6)第16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7)
第17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8)第18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9)
第19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0)第20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1)
第21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2)第22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3)
第23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4)第24节:第一章 姆庇之家(15)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