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尼诺儿童院的男生宿舍里,两个穿着深色西服的中国孩子肩并肩坐在床边,他们是17岁的毛岸英和16岁的毛岸青。兄弟俩刚接到父亲毛泽东托周恩来从延安带来的家书。
抽出信笺后,父亲潇洒的笔迹跃入眼帘: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
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
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虽然整封信不过寥寥数语,但父亲百忙之中的一份惦念之心已经让兄弟两人感动不已了。
“爸爸说给我们寄了一批书。我们怎么没收到呢?”毛岸青问。
“也许是丢了,也许还没寄到。别着急,我们再等等吧。”毛岸英拍了拍弟弟的肩头。毛氏兄弟能够到莫斯科学习,其中经历了无数坎坷。毛岸英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在住所被国民党清乡司令部所属的“铲共义勇队”区队长范觐熙领兵抓获,并被解送到长沙的协操坪监狱。杨开慧因拒不说出丈夫下落而惨遭杀害。10多天后,毛岸英才被舅舅杨开智从监狱接回。随后,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毛岸龙被送到当时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上海,由叔父毛泽民安排进了上海党组织为了安置革命后代而设的大同幼稚园。在幼稚园期间,4岁的毛岸龙因病不幸夭折。1932年3月,由于大同幼稚园的性质暴露,党组织被迫将它解散。毛岸英和毛岸青被该幼稚园创办人之一——地下党员董健吾牧师领回家中寄养。
后来,董健吾外出躲避追捕,他的前妻黄慧英负责照看两个孩子。由于生活来源没有着落,毛氏兄弟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挨打受骂。于是,他们离家出走,流浪于十里洋场。两人卖过报纸、捡过破烂、当过学徒。毛岸青还由于被巡捕毒打致伤,听力受损,精神受到极大刺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