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中國盜墓傳奇 》
盜賊如狐(1)
許志竜 Xu Zhilong
嶽南 Yue Na
其實,對於厚葬的危害,古人已早有所認識。
早在西漢中期,著名學者楊王孫就曾指出:“厚葬誠亡益於死者……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此真於暴骸於中野何異!”
另一位大學者劉嚮也說:“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1
東漢時的一道詔令寫道:“今百姓葬送之製,竟為奢靡,生者無擔石,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靡破積代之業,以供朝夕之費,豈孝之意哉?有司具申明科禁,宣下郡國。”
晉代大文學家張載在《七哀詩》中描述了漢代皇陵被盜後的慘狀:“藉問誰傢墳,皆云漢代主……季葉喪亂起,盜賊如豺狼,毀壞過一抔,便房啓幽戶,珠匣離玉體,珍寶見剽虜。”
但可惜的是,這些理智的聲音在當時的世俗社會裏是那麽的微弱。在“事死如事生”思想的支配下,厚葬之風雖在歷史的某個階段有所回落,但其愈演愈烈之勢浩浩蕩蕩,難以阻擋,於是出現“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是無不掘之墓”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歷史上有記載的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最早被盜的著名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塚,距今約3600年。後來湯王塚又數次被盜,穴內幾欲成空。據《壟上記》載,北魏天賜年間,河東人張恩又盜掘湯王墓,僅得到了些古鐘磐,深覺無用,於是全部投入河中。
商末名臣比幹墓,北宋時被陝西轉運使李朝孺所盜,據說從中盜出直徑2尺多的銅盤,長3寸多的玉片等物。
周朝天子周幽王墓被西漢時的廣川王劉去疾盜掘。據《西京雜記》載,塚“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撥除丈餘深,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皆不朽,惟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這個記載與長沙王吳芮墓被盜情形頗為相似,衹是真假無法考證罷了。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盜墓高潮。《呂氏春秋·安死》說:“今有人於此,為石銘置之壟上,曰:‘此其中之物,具珠寶玉玩好財物甚多,不可不扣,扣之必大富,世世乘車食肉’。人必相與笑之,以為大惑。世之厚葬也有似於此,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無不亡之國者,是無不扣之墓也。以耳目所聞見,齊、荊、燕嘗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趙、魏、韓皆亡矣,其皆故國矣。自此以上者,亡國不可勝數,是故大墓無不扣也。”當時盜墓之猖獗由此可見一斑。有關史書上有記載的被盜名墓就有晉靈公墓、齊景公墓、管仲墓、吳王闔閭墓、魏襄王墓、魏安釐王墓、魏哀王墓、趙簡子墓等。
據現代考古調查所知,新中國成立前,春秋戰國墓葬非正式發掘或被盜掘的有三處:
一是1923年河南新鄭農民打井時發現的鄭公墓,出土了一批重要青銅器,因非科學發掘,文物與資料自然無法全面收集保存,導致墓主與年代難以確定,研究者根據一些文物推斷,此墓可能是鄭國一個君王墓。所幸的是這批青銅器大多數還存於國內。
二是洛陽金村周王墓,1928年夏天,天降大雨,墓坑下陷。時有一盜墓賊藉住在一個瓜棚內觀風避雨,正值夜半,忽聞野外有坍塌擠壓聲,知是鬼神出沒,特地報喜來了。於是披上簑衣,冒雨前往察看,未多久,即藉着雷電的閃亮看清了眼前塌陷的大墓,盜墓賊復回瓜棚睡覺。待次日東方欲曉,風住雨停時,盜墓賊便找了鐵鍬等物對着墓坑挖掘起來,不到一個時辰便輕而易舉地進入墓室,內藏的精美文物被洗劫一空。更為不幸的是,這批文物於民國戰亂中幾乎全部流散到海外,中國本土學者很難一窺真顔,衹能到海外特別是美國各大博物館一睹風采。有研究者如大陸青銅器專傢李學勤等,根據一些器物銘文推斷,這些文物顯然屬於周王室之器,這座墓葬很可能就是周王之墓。因整個墓的資料大多分散和損毀,到底是周王朝哪一個王尚不清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畫報出版社 |
|
|
僵屍復活(1) | 僵屍復活(2) | 僵屍復活(3) | 僵屍復活(4) | 僵屍復活(5) | 僵屍復活(6) | 墳包突起人世間(1) | 墳包突起人世間(2) | 墳包突起人世間(3) | 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1) | 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2) | 盜賊如狐(1) | 盜賊如狐(2) | 盜賊如狐(3) | 盜賊如狐(4) | 伍子胥掘墓鞭屍(1) | 伍子胥掘墓鞭屍(2) | 伍子胥掘墓鞭屍(3) |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1) |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2) |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3) |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1) |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2) |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