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躋雲樓 》
第十二回竜甲軍破敵巴裏坤
煙霞主人 Yan Xiazhuren
話說柳毅自沙漠救駕而回,滿朝文武,莫不欽仰,王恃為股肱。四境安戢,鹹謂永無外患。
不料庚子年三月十五日,正是肅宗的五十聖壽。滿朝文武百官,慶賀已畢,賜宴賦詩,直至日夕,方纔退班。到了次日早朝,太史星官出班奏道:“臣夜觀天文,見賊星侵犯帝座,主有寇警。啓吾皇,務作準備。”肅宗嚮群臣道:“回紇、吐蕃,是我朝兩傢外患。回紇新收,豈敢再犯中原!吐蕃去歲和就,寧肯背棄前好?太史所奏,不知應在何方?”柳毅奏道:“子儀尚在回紇,固屬無憂。吐蕃反復無常,犯邊卻未可定。臣先差一能員,領兵迎去,以探敵人虛實,好再作準備。”盧杞辨道:“天道渺冥難測,不應輕動兵馬,耗費糧餉。”柳毅道:“兵貴先發,寇至方思應敵,勝敵難矣!”肅宗道:“柳卿所言,甚是。”盧杞與柳毅從此有隙,這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話說柳毅轉回河西,邊吏報道:“吐蕃國王統領傾國人馬,來與歸化城相近。”柳毅聞報,就差太原總兵駱能賢,統兵五千人馬,一直迎去。走有三十多程,已與吐蕃兵對壘。營盤方纔紮定,那吐蕃兵乘其無備,一鼓而進,把駱能賢圍在核心。殺了一天一夜,五千人馬俱被折損。駱能賢獨力難支,被吐蕃擒住,上了囚車,帶到營內。並程而進,數十日間來,與長安相距衹剩千有餘裏。
飛牒報來,肅宗正要發兵前去,與他對敵。那吐蕃國王鄂思勒卻把兵屯住,修了一道本章,並敗將駱能賢差人解送京來。將表呈於聖上,肅宗看其表雲:外服者中國之屏翰,天朝者四夷之統領。然必親覲天顔,方可剋狀聲勢。臣今者,本來朝見天子,並非擾亂邊疆。不料駱能賢妄肆殺戮,緻負皇恩。被臣拿獲,解送闕下。伏乞御驾親臨,共敦夙願。如或以上視下,慢舉玉趾,指日兵到長安,恐已噬臍無及。在此候旨,伏乞聖裁。
肅宗覽罷表章,不覺大驚。盧杞奏道:“柳毅用人不當,緻有此辱。理應貶其公爵,往使應敵。倘不胜任,提京治罪。”本上,肅宗批準。
柳毅兵猶未發,尚書省黃國楨奏道:“吐蕃雄兵百萬,戰將千員,與之交鋒,定為所敗。不如先去講和,若不肯持,再交兵未晚。”肅宗準奏,遂差少監馬思齊奉旨前赴敵營。入帳參拜已畢,說道:“大唐天子聞大王統兵前來,特差微臣前來犒師。還求大王體念夙好,退兵三捨,情願送黃金百鎰、錦緞萬疋、牛羊騾馬各三千頭,以為大王還國之資。異日還,別有見賜,未知大王尊意若何?”鄂思勒答道:“孤傢原為謝恩而來,並無他意。因駱能賢妄肆戮殺,故緻兵臨近地。但望聖上屈駕郊原,使得一覲竜光,吾即引兵而退。一應財物,俱不敢領。”馬思齊回奏肅宗,肅宗大為添憂。
衛尉班良奏道:“吐蕃兵勢太強,衹可誘之使去,不可激之使前,再割地請盟,暫令回國。陛下雖或食言,亦無不可。”肅宗準奏,又差行人司顔光耀前去,說:“唐天子願將河套以南割地六百裏,以為大王屬邑。暫求退兵回國,同歸和好。”鄂思勒執意不肯。顔光耀回奏,道“吐蕃主志在聖駕親臨,縱割地千裏,亦不肯退去。”肅宗聞奏大怒,說道:“吐蕃視朕太弱,若不與他决一死戰,何以鎮服四夷?”遂擇日興師,以柳毅為元帥,左司馬趙鐸、右司馬梁彥為兩隊,兵部正堂牛維高為監軍。統領三十萬人馬,往北進發。肅宗駕率三千羽林軍,追蹤其後。
卻說鄂思勒聞唐王親徵,卻按兵不動。候官兵來與相近,把百萬健卒分為四隊:兩隊應敵,兩隊守寨。差人來下戰書,肅宗批道:“約於本月初二日交兵。”及至到了那日,柳毅當先,肅宗在後,與吐蕃兵交戰。戰不一合,鄂思勒便佯敗而走。官兵極力追去,那兩隊人馬早拔寨嚮前來。如是者連敗了十數多陣,官兵追趕了兩千餘裏。不知不覺,已到巴裏坤前。唐兵紮下營盤,人皆卸甲,馬俱解轡。肅宗殺牛宰羊,犒勞軍士,人皆口稱“萬歲”。到得晚間,衆兵丁皆入帳安寢,以養銳氣。
卻說鄂思勒吩咐衆首領道:“唐兵連勝多陣,其氣必驕,不作準備。今夜誰能劫破唐營,回來定有重賞。”軍中有一員女將,叫做耶律夫人,生來甚是驍勇,又且諳練軍務,應聲奏道:“小將願劫唐營,上報主恩。”鄂思勒大喜,就撥了三千人馬,叫他去劫唐寨。約定以擊鼓為號,大軍隨後殺去,安排已定。
是夜天色黑暗,耶律夫人統領三千人馬,來到唐營跟前,並無一人知覺,一直闖入營內。唐兵聞見擊殺之聲,纔到起時,已經殺傷數千餘人。耶律夫人見唐兵知覺,轉出寨外,令三千兵丁俱擊起鼓來。霎時間,四隊人馬一齊殺到。把官兵緊緊圍在中間,四下並無出路。一連圍了三晝三夜,把三十萬人馬殘傷過半,八十員戰將多死在陣前。剩得柳毅與三千羽林軍保定肅宗,未曾受傷。肅宗嚮柳毅道:“朕今遇此勁敵,是天滅唐也!卿有何策,使朕得脫出重圍?”柳毅奏道:“敵兵雲屯山積,四外圍有數層,一時如何攻破?但主上自有洪福,未必無人前來救援。不然君辱臣死,有一身報國而已。”君臣二人,俱各淚下。
正說話時,軍中喊聲大振。衹見一員女將,統領竜鱗軍數萬,從南殺來。敵兵驚散,肅宗乘間逃出。螭娘一見肅宗,滾鞍下馬,跪在陣前,奏道:“河西節度柳毅妻辰氏接駕。”肅宗問道:“卿是為救朕而來嗎?”螭娘奏道:“臣妻知聖上有難,特來相拯。主上坐驥太遲,一時不能遠避。臣妻有馬一匹,名喚竜駒,轉瞬可以千裏。東南上有座小山,名叫燕石。形勢峻峭,可避賊鋒。聖上速乘此馬,嚮彼轉去。”肅宗纔上馬時,柳毅也殺出重圍。螭娘道:“相公快與聖上同乘一騎,急赴燕石山去!看賤妾破此仇虜!”說完,螭娘轉入軍中去了。
肅宗與柳毅乘坐竜駒,立刻到了燕石山上。以高視下,看陣前卻甚清楚。衹見忽然陰雲四起,狂風大作,一聲雷響,冰雹傾下。一頓飯時間,平地水深三尺。吐蕃人馬腳浮,不能着地,竜鱗軍大肆殺戮。殺來殺去,衹剩下鄂思勒和耶律夫人,率百餘殘卒,往塞外鼠竄而逃。一時雨歇雲散,竜鱗軍與螭娘並不知那裏去了。肅宗嚮柳毅道:“前此沙漠遇難,寅氏冒火救駕。今茲巴裏陳師,辰氏以水破敵。若非賢卿夫婦相幫,則唐朝宗社危矣!”柳毅奏道:“此係列祖默佑,陛下洪福,微臣夫婦何敢居功!”
柳毅保定肅宗轉回長安。滿朝文武,無不慶賀吐蕃王納表投降。敘次戰功,柳毅官復原職,外更加奬賞。黃門官捧旨出朝,柳毅拜接已畢,讀其詔雲: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材無文武,應建奇功。人無男女,須抱雄略。爾河西節度柳毅夫婦三人,姿本神異,品越凡庸。救主難於沙漠,姦宄斂跡;破吐蕃於巴裏,寇虜潛形。功業非常,崇奬宜優。茲封爾為平康王,辰氏為竜驤夫人,寅氏為虎翼夫人。於戲綸音下頒,用揚一時之烈,鴻休仰承,永標百代之名。
柳毅入朝謝恩,黃門官回朝復命。住了幾日,肅宗旨下:着工部擇選地基,雇覓工匠,支發帑銀,給節度柳毅修建王府,仍照,故例。
是時盧杞適當拜相,柳毅避其姦險,恐遭彈謗,入朝辭道:臣以草莽愚夫,叨膺爵賞,已屬愧不敢當。況京畿重地,臣有何功,敢與諸王並立門戶!仍願身列原職,用效奔走,伏乞聖恩,銜感無既。
肅宗見奏,笑道:“卿之微意,朕已知之。”即命工部行文朗州郡守,支領庫銀,就在武陵縣梅花村柳毅故處起蓋王府,且按下不題。着柳毅仍任節度事,提柳萼、柳華進京補缺,一個補了中書令,一個補了詹事府。俟王府告竣,令其回傢終養。
卻說湖廣藩司委員在梅花村上修造王府,規模甚是闊大:前邊是一座大門,進去是一座儀門。儀門以內,東西兩列班房,中間是一座大堂。大堂以後,正中一座二堂,東西相對是兩廂房。二堂後纔是宅門,進去宅門,正北是一座堂樓,東西相對是兩座配樓。左有暖室,右有涼廳。後有花園,臺閣池沼,無不齊楚。起初修蓋堂樓,上梁之日,又逢十五。到得月正南時,有一塊紫雲,上接月光,下觸樓臺。從月中走出幾位神仙,腳登紫雲,步入樓內。笑語半夜,仍從紫雲升入月中而去。監工官員、一切人等,莫不稱為神奇。東樓上梁,有一赤竜蟠繞其上;西樓上梁,有一黑虎坐踞其側。
王府工竣,報奏朝廷,監工官員就把這三件異事並為題明。肅宗覽疏,驚異道:“柳卿夫婦,俱有仙姿,定不久羈人間也。”遂御筆親題匾額三面,並對聯一付委官送去。堂樓上是三字匾,名為“躋雲樓”。東西兩樓是二字匾,東邊樓上的匾寫着“竜室”二字,西邊樓上的匾寫着“虎窟”二字。堂中有一副對聯,上寫道:奮武揆文,經綸獨創千秋業;妻榮子貴,竹帛永垂百代名。
王府工竣,但不知柳毅回傢若何?要知端的,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産英男河中浮玉簡 | 第二回探慈母林內拾金囊 | 第三回山陰嶺藉宿訂喜耦 | 第四回涇陽陂寄信結奇緣 | 第五回合卺夜新婚溯舊約 | 第六回奠雁晨佳人辦才郎 | 第七回尋銅錘孤兒保性命 | 第八回辨鐵鞭貞女全名節 | 第九回白石崗焚牒拘猛獸 | 第十回黑水津仗劍斬悍蛟 | 第十一回虎皮將救駕沙漠場 | 第十二回竜甲軍破敵巴裏坤 | 第十三回歸故裏父子受榮祿 | 第十四回宴群仙夫妻登蓬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