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   》 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六小龄童 Liu Xiaolingtong

  大师继续前行,一路上每逢佛塔,必要参拜洒扫,或请资深的老和尚讲解教授。进入印度境内,虽然高耸的雪山被抛在北面,眼前苍郁的树林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大师时常遭遇恶兽和野象。一次,又逢群贼,见大师面貌端好,欲杀他去祭天神,大师临危,面无惧色,一心念弥勒菩萨,求速往生,群贼见状惊惧,正当举刀之时,黑风四起,折树飞沙,连河上的舟船都被掀翻,大家得知是东土取经的和尚,一起跪倒,皈依了大师。如此这样经磨历劫,又走了一年,终于来到了释迦牟尼成道的菩提树下。大师百感交集,如同游子回家,和随行的沙弥一一参拜,五体投地,悲泪盈目。当时远近僧俗听说东土大唐来了取经的和尚,数千人都来一睹圣僧风采,看到玄奘师徒悲涕跪拜,没有不呜咽落泪的,这一盛大的活动共维持了八九天。
  玄奘大师在印度期间,常参观佛教圣迹,拜访高僧求学,在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拜印度著名高僧戒贤法师为师,五年潜心于佛学研究,收获颇丰。离开那烂陀寺后,他沿恒河东下,几乎遍游全印度,巡礼求法。五年后再回到那烂陀寺,受戒贤法师之邀举办讲座,宣讲《摄大乘论》。临回国之际,中印度的羯若鞠暗国的戒日王召开“无遮大会”,即全印度的佛教大会,全印度十八个国王、三千多名高僧、两千多位婆罗门参加了大会。玄奘大师在大会上主讲了《大乘论》和他的著作《破恶见论》。十八天内,无人能攻破他的论点,遂被誉为佛学权威,享受到最隆重的礼遇,坐在装饰华丽的大象上游行市区,万人瞻仰。
  贞观十七年,他带着六百五十七部佛教经卷离开印度回国,经中亚、葱岭、天山南路一线。唐太宗派出官员在敦煌迎候。贞观十九年,玄奘大师回到长安,长安城里万人空巷,欢迎这位名扬中外的高僧。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唐王有盛大的仪式送别玄奘大师,天才的作家吴承恩将历史上的唐王迎候玄奘改编成小说中的送别唐僧西去。
  玄奘大师回国后,在长安弘福寺和玉华宫组织译场,着手翻译佛经。他精通汉梵语文,佛学造诣高深,所译经文语意妥切、文辞流畅。在中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中,他的译作最多、最精。唐太宗亲自为玄奘大师的译经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三藏”者,乃佛教的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后人又称玄奘为唐三藏或三藏法师。玄奘大师接受唐太宗旨意,由他口述、弟子执笔,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共计十二卷十万余字,追述了他西去天竺取经的经历。
  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玄奘大师在长安玉华寺圆寂。朝廷用金棺银椁存放他的骨灰,有一百多万人护送他的骨灰安葬于兴教寺内。
  上述就是历史人物玄奘大师的真实情况。此后产生的西游故事中的唐僧形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在唐僧取经的故事框架、西行路线、艰难险阻及其坚定志向、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功中都有玄奘大师的痕迹。
  名家对玄奘大师的评价
  文学家鲁迅一生疾恶如仇,对丑恶现象无情鞭挞,对民族的精神高歌颂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思想家。他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大声疾呼: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虽然没有提及玄奘,但是季羡林先生认为,舍身求法,当包括玄奘西行取经的伟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序Ⅰ和序Ⅱ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第4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1)
第5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2)第6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3)
第7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4)第8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5)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第10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
第11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2)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第14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5)
第15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6)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第17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8)第18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9)
第19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0)第20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1)
第21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2)第22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3)
第23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4)第24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