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文集 》  歷代婉約詞選     》
第十二集
    
佚名 Yi Ming 
 水竜吟 --- 春恨 (陳 亮)
 鬧紅①深處層樓,畫簾半捲東風軟。
 春歸翠陌,平莎茸嫩②,垂楊金淺。
 遲日③催花,淡雲閣雨④,輕寒輕暖。
 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嚮南樓一聲歸雁。
 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羅綬⑤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
 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作者簡介】
 陳亮字同甫,浙江永康人。光宗紹熙四年,策進士,擢第一。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廳
 公事,未到任而卒。同甫才氣超邁,喜談兵,力主抗金,曾幾次遭受迫害。他與辛稼軒
 交往至密,詞風亦相近。其愛國壯詞豪氣磅薄,令人感奮。但他的《水竜吟》、《虞美
 人》等詞,則又婉秀疏宕,不以豪壯著稱。著有《竜川詞》。有《四印齋所刻詞》本。
 【註釋】
 ①鬧紅:一本作“鬧花”。形容百花盛開。
 ②平莎:平原上的莎草。或說,平整的草。茸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
 ③遲日:春日晝長,故曰“遲日”。
 ④閣雨:把雨止住。閣,同擱。
 ⑤羅綬:羅帶。
 【評解】
 這首春恨詞,上片從寫景引嚮人事。柳媚花嬌,草軟莎平。淡雲微雨,春光宜人。
 然而這“芳菲世界”卻無人遊賞,都付於流鶯飛燕,實在令人生“恨”。下片寫聞“歸
 雁”而“念遠”,感今憶昔,“幾多幽怨”。這首詞的可貴之處,是用“幽秀”之筆,
 寫出了傢國之情。正由於筆麯意深,含蓄而味永,藝術效果往往並不在壯懷激烈的言詞
 之下。手法之妙,於此可見。
 虞美人 (陳 亮)
 東風蕩颺①輕雲縷,時送瀟瀟雨。
 水邊臺榭燕新歸,一點香泥②,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③徑鋪香綉,依舊成春瘦。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註釋】
 ①蕩颺:即蕩揚。
 ②一點香泥:或作一“口”香泥。
 ③糝:這裏是散落之意。
 【評解】
 這首詞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含蓄地抒寫了春愁。上片着意描繪春景。輕雲蕩颺,東
 風送雨,落花飄香,雙燕銜泥。美景如畫,春光宜人。下片對景懷人,以春景映襯春愁。
 落紅糝徑,海棠鋪綉。深院黃昏,月下憶人。良辰美景,惹人愁思。全詞和婉秀麗,意
 境美,景亦美,表現了陳亮詞風的多樣化。
 點絳唇 --- 詠梅月 (陳 亮)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①。
 小窗如晝②,情共香俱透。
 清入夢魂,千裏人長久。
 君知否?雨僝雲僽,格調④還依舊。
 【註釋】
 ①“水邊”句: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
 ②小窗如晝:形容月光明亮。
 ③雨僝雲僽:指風吹雨打。 僝僽:摧殘。
 ④格調:指品格。
 【評解】
 這首月下詠梅詞,以梅言志,藉月抒懷。上片寫月下梅影,橫斜水邊。詩人小窗獨
 坐,暗香幽情,交相融合。下片寫明月清輝伴我入夢,夢中嚮千裏外的好友致意。並表
 示即使遭到風雨摧殘,高潔的品質也不會改變。全詞含蓄委婉,寓意殊深。
 如夢令 (趙汝蕪)
 小砑①紅綾箋紙。一字一行春淚。
 封了更親題,題了又還折起。
 歸來?歸來?好個瘦人天氣。
 【作者簡介】
 趙汝蕪字參晦,號霞山,商王元份八世孫善官之子(見《宋史·宗室世係表》)。
 他的詞極明豔生動,為風雅派中上駟。有《退齋詞》,錄於趙氏《校輯宋金元人詞》者
 凡九首。
 【註釋】
 ①砑:砑石,古人用來磨紙,使之光澤。
 【評解】
 詞中的女子準備好小砑、紅綾和箋紙,打算給遠方的丈夫寫信,催其早歸。和淚作
 書,已覺凄絶;更兼封緘親題,備極珍重。可就在這一瞬間,她想到寫這樣的信已不止
 一次,心上人還不知何時歸來。萬種怨情,衹得埋怨天氣。全詞衹就寫信落墨,並未直
 言別情,但纏綿悱惻之情,已溢於言表。
 十樣花 (李彌遜)
 陌上風光濃處。第一寒梅先吐。
 待得春來也,香消減,態凝伫①。
 百花休漫②妒。
 【作者簡介】
 李彌遜字似之,吳縣(屬江蘇)人。宋徽宗大觀初登進士第。南渡後,以爭和議忤
 秦檜,乞歸田。有《筠溪詞》一捲,有《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傢詞》本。
 【註釋】
 ①凝伫:形容寒梅莊重挺立。
 ②漫:隨意。
 【評解】
 嚴鼕臘月,鄉間小路上一枝寒梅初綻,為人間帶來春訊。
 然而當春回大地、百花競豔時,她卻香消態凝,端莊自重。詞人勸百花休漫妒之語,
 包含着對凌寒開放的早梅的無限贊賞。
 踏莎行 (呂本中)
 雪似梅花①,梅花似雪②。似和不似都奇絶。
 惱人風味阿誰③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④,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作者簡介】
 呂本中字居仁,號紫薇,壽州(安徽壽縣)人。宋高宗紹興六年賜進士,纍遷中書
 捨人,兼直學士院,提舉太平觀。卒謚文靖,有《東萊集》。他的詞,趙萬裏為其匯輯
 成捲,名《紫薇詞》,刊於《校輯宋金元人詞》中,凡26首。
 【註釋】
 ①雪似梅花:唐東方虯《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
 ②梅花似雪:古樂府:“衹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
 ③阿誰:誰,何人。
 ④去年:往年。
 【評解】
 花魂雪魄,冰清玉潔,渾然相似。然對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時節,不禁對
 景追憶往事,遂別有一番惱人風味縈繞於心。此詞寫別恨,情從景生,天然渾成,兩闋
 的末句尤為警策。
 采桑子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衹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①還虧②,待得團圓又幾時。
 【註釋】
 ①滿:指月圓。
 ②虧:指月缺。
 【評解】
 此詞從江樓月聯想到人生的聚散離合。月的陰晴圓缺,卻又不分南北東西,而與人
 相隨。詞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與“卻似”隱喻朋友的聚與散,反映出聚
 暫離長之恨。具有鮮明的民歌色彩。全詞明白易曉,流轉自如。風格和婉,含藴無限。
 蝶戀花 --- 別範南伯 (楊炎正)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①東流去。
 弱柳係船都不住,為君愁絶聽鳴櫓②。
 君到南徐③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
 後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莫無重數。
 【作者簡介】
 楊炎正字濟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寧宗慶元間進士。曾任大理司直(審判
 官)。他的詞集名《西樵語業》。有《宋六十傢詞》本。
 毛晉跋語稱他的詞“不作嬌豔情態”,“俊逸可喜”。
 【註釋】
 ①剗地:依舊,還是。
 ②櫓:搖船工具。
 ③南徐:州名。州治在今江蘇省丹徒縣。
 【評解】
 這首詞描繪春景,抒寫離情。上片寫惜別。春江水滿,離愁千萬。弱柳係船,留君
 不住。因而聞櫓聲更增添離愁。下片設想別後情景。回望送別之處,惟見亂山重疊,故
 人安在!
 全詞抒寫離愁別緒,細膩委婉,工巧別緻。
 風入鬆 (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花邊。
 玉驄①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爐前。
 紅杏香中蕭鼓,緑楊影裏鞦韆。
 暖風十裏麗人天。花壓髻雲②偏。
 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③。
 【作者簡介】
 俞國寶,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孝宗淳熙年間為太學生。有《醒庵遺珠集》。
 他的詞雖不多見,卻寫得旖旎多姿,極有情緻。深受讀者喜愛。
 【註釋】
 ①玉驄:白馬。
 ②髻雲:象烏雲般的發髻。
 ③花鈿:以金翠珠寶等製成花朵形的首飾。
 【評解】
 此詞記述西湖盛景。上片寫遊湖的興致與西湖美景。西湖路上,車馬紛繁。“紅杏
 香中”,笙歌處處。點染了緑楊紅杏,歌舞連綿的西湖風光。下片寫湖上天氣晴和,春
 光明媚。
 暖風十裏,遊人如織。釵光鬢影,花壓鬢雲。結句“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運思新巧,情韻無限。通篇旖旎和婉,風雅秀麗。
 阮郎歸 (曾 覿)
 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①春晝長。
 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②忙。
 萍散漫,絮飄揚。輕盈體態狂。
 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將歸畫梁。
 【作者簡介】
 曾覿字純甫,號海野老農,汴(河南開封)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
 以潛邸舊人,除權知閣門事,後又加少保。著有《海野詞》。
 【註釋】
 ①呢喃:燕語。
 ②蹴水:點水,踏水,掠水。
 【評解】
 這首詠燕詞,是作者在宮中侍宴時所作。上片寫呢喃雙燕蹴水,小池碧波新漲。柳
 陰庭院,占盡風光。下片寫往來雙燕銜泥,東風落紅飄香。輕盈體態,飛入畫梁。全詞
 寫景詠物,倩麗新巧,描繪雙燕體態,傳神入畫。
 祝英臺近 --- 晚春 (辛棄疾)
 寶釵分①,桃葉渡②,煙柳暗南浦③。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④,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
 鬢邊覷⑤,試把花卜歸期,纔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
 【作者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其時,濟南在金兵統治下,已經12年。稼軒
 21歲時,參加耿京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堅持抗金。隨後率部南歸。當時南宋朝廷苟安江
 左,不思恢復,稼軒抗金報國的理想無法實現,滿腔愛國熱情,便在他的詞中強烈地表
 現出來,成為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劉剋莊在《辛稼軒集序》中曾說:“公(辛棄疾)
 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絶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
 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說明了辛詞風格的多樣化。
 【註釋】
 ①寶釵分:釵為古代婦女簪發首飾。分為兩股,情人分別時,各執一股為紀念。寶
 釵分,即夫婦離別之意。
 ②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之處。這裏泛指男女送別之處。
 ③南浦:水邊,泛指送別的地方。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④飛紅:落花。
 ⑤覷(qù):細看,斜視。這三句是說細看鬢邊的花兒,拿下來數花片以卜歸期,
 纔插上又忘了,因而取下來重數一遍。
 【評解】
 這首詞,作者藉“閨怨”以抒情懷。上片着意描繪春景,抒寫傷離恨別之情。暮春
 時節,煙雨凄迷,落紅片片;鶯啼不止,聲聲斷腸。下片着意寫人。分寫醒時與夢中,
 表現了盼歸念遠之情。花卜歸期,音問難通;夢中哽咽,相思不已。
 春帶愁來,卻未將愁歸去。詞中托物起興,通過春意闌珊、閨怨別情,表達作者對
 國事的深切關懷與憂慮。全詞千回百折,委婉含蓄,悱惻纏綿,細膩傳神而餘韻悠長。
 顯示出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青玉案 --- 元夕①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④光轉,一夜魚竜舞⑤。
 蛾兒雪柳黃金縷⑥,笑語盈盈⑦暗香去。
 衆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⑧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⑨處。
 【註釋】
 ①元夕:陰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是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④玉壺:指月亮。
 ⑤魚竜舞:指舞魚、竜燈。
 ⑥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的首飾。這裏指盛妝的婦女。
 ⑦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
 ⑧驀然:突然,猛然。
 ⑨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評解】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花千樹,
 星如雨,玉壺轉,魚竜舞。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着即寫遊人車馬徹夜遊賞的歡
 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
 城狂歡之中,詞人卻置意於觀燈之夜,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結尾四句,藉“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
 格。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麯折含蓄,餘味不盡。
 漢宮春 (辛棄疾)
 立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斐堆盤①。
 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裏,轉變朱顔。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②。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註釋】
 ①堆盤:古時風俗,於立春日作五峰盤,並以黃柑釀酒,稱洞庭春色。
 ②解連環:指戰國時秦昭王遣使謂齊王後解玉連環事。
 【評解】
 微雨輕寒,春回大地。年時燕子,夢到西園。然而花開花落,春去春來,卻使人
 “改變朱顔”。詞人對景感懷,引起了歲月匆匆、功業未成之慨嘆。“問何人會解連環”
 一句,用古喻今,詞人憂國之心,可謂一往情深。
 醉太平 (辛棄疾)
 春晚態濃意遠,眉顰①笑淺,薄羅衣窄絮風軟。鬢雲欺翠捲。
 南園花樹春光暖。紅香徑裏榆錢滿。欲上鞦韆又驚懶,且歸休怕晚。
 【註釋】
 ①顰:蹙眉。
 【評解】
 這首春晚詞着意描繪人物情態。以景襯人,情景交融。暮春季節,絮飛風軟,落花
 滿徑,遍地榆錢。此中的人物則是鬢雲欺翠,羅衫春暖。“眉顰笑淺,態濃意遠”。詞
 中委婉地描繪出晝長人倦、懶上鞦韆的情態。全詞工麗和婉,抒情細膩,體現了辛詞的
 又一風格。
 念奴嬌 --- 書東流①村壁 (辛棄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剗地②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③寒怯。
 麯岸④持觴,垂楊係馬,此地曾輕別。
 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⑤。
 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
 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
 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註釋】
 ①東流:舊縣名,在今安徽省東至縣。
 ②剗地:無端,無緣無故。
 ③雲屏:雲母石製作的屏風;或說雲母石製作的枕頭。或說雲屏指帷帳。
 ④麯岸:河岸。
 ⑤纖纖月:古代原形容女子的腳,這裏藉指美人。
 【評解】
 淳熙五年春,辛棄疾從江西豫章調往臨安,旅行東流縣,題此詞於村壁之上,抒寫
 他當時的感受。上片寫重過東流時,正是“野棠花落”,清明已過的季節。歲月匆匆,
 旅捨孤寒,不覺想起了從前在這裏的一段令人難忘的往事。如今時移事異,在敘述中寓
 有詞人的無限感慨。下片寫此次經過東流的所聞。勾起了舊恨新愁。“近來多少華發”,
 含蓄藴藉,情韻悠長。這首詞表現了辛詞清新婉約的一面。
 西江月 --- 夜行黃沙①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③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註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
 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着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
 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
 風光。
 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摸魚兒 (辛棄疾)
 [
 淳熙己亥①,自湖北漕②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③、天涯芳草迷歸路。
 怨春不語。算衹有殷勤,畫檐蛛網④,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⑤,準擬佳期又誤。蛾眉⑥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⑦皆塵土。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註釋】
 ①淳熙已亥: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②漕:轉運使的簡稱。
 ③見說道:聽說。
 ④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喻小人誤國。
 ⑤長門:漢代宮名。漢武帝之陳皇后,失寵住在長門宮。曾送黃金百斤給司馬相如,
 請他代寫一篇賦送給漢武帝,陳皇后因而重新得寵。後世隨把“長門”作為失寵後妃居
 處的專用名詞。
 ⑥蛾眉:藉指美人。
 ⑦玉環:唐玄宗貴妃楊氏的小字。飛燕,姓趙,漢成帝的皇后。兩人都得寵且善妒
 嫉。
 【評解】
 這是辛棄疾詞作中的抒情名篇。全篇用比興手法,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上片寫暮
 春時節,幾番風雨,落紅無數,暗喻南宋朝廷衰敗的政局,表達作者收復中原的壯志不
 得實現的感慨。下片用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的典故,抒寫自己遭受投降派排擠、嫉恨的
 憤懣,也流露出對南宋朝廷的不滿情緒。
 全詞“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摧剛為柔,於婉約之中洋溢着愛
 國激情,形成了獨具的藝術特色。
 醜奴兒① --- 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②;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註釋】
 ①醜奴兒:即《采桑子》。
 ②層樓:高樓。
 【評解】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閑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
 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上片寫
 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
 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藴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
 情韻。
 粉蝶兒 --- 和趙晉臣①敷文賦落梅 (辛棄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綉,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②,嚮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
 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③。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註釋】
 ①趙晉臣:趙不迂,字晉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閣學士,故以敷文稱之。
 ②僝(chán)僽(zhòu):折磨的意思。
 ③醇酎(zhòu):濃酒。
 【評解】
 這是一首新巧別緻的送春詞。作者有感於眼前的花落春殘,以擬人化手法,形象的
 比喻,描寫了春天將逝,春花難留而産生的愁緒。上片回憶昨日春光爛漫。下片抒寫今
 日春光難留。全詞委麯細膩,柔情似水,綺麗婉約,色彩穠麗,比喻新巧,別具特色。
 錦帳春 --- 席上和杜叔高① (辛棄疾)
 春色難留,酒杯常淺。更舊恨新愁相間。
 五更風,千裏夢,看飛紅幾片。這般庭院。
 幾許風流,幾般嬌懶。問相見何如不見。
 燕正忙,鶯語亂,恨舊簾不捲。翠屏平遠。
 【註釋】
 ①杜叔高:杜之弟,浙江金華人。兄弟五人,俱擅詩詞。陳亮雲:
 伯高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鸞。仲高麗句,晏叔原不得擅美。叔高戈矛森立,有吞虎
 食牛之氣。季高幼高,後先暉映,匪獨一門之盛,可謂一時之豪。
 【評解】
 這首詞抒寫了作者傷春惜別、往事不堪回首的情懷。上片寫庭院春色,幾片飛紅,
 勾起了舊恨新愁。下片寫當初幾般嬌嫩,幾許風流。而今重簾不捲,舊恨更添新愁。全
 詞委婉細膩,凄惻纏綿。語言工麗,含藴無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 |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第四集 | 第五集 | 第六集 | 第七集 | 第八集 |  | 第九集 | 第十集 | 第十一集 | 第十二集 | 第十三集 | 第十四集 | 第十五集 | 第十六集 |  | 第十七集 | 第十八集 | 第十九集 | 第二十集 | 第二十一集 | 第二十二集 | 第二十三集 | 第二十四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