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蘇雪林對自我婚姻生活的失望,又不敢打破現有的婚姻格局,衹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中。此時,她在東吳大學教授《舊詩選讀》,所用教材衹有原文沒有註解。她選講了李商隱的《聖女詞》、《重過聖女詞》和《碧城三首》,發現朱鶴齡、馮浩等箋註的解讀未免牽強,還不如從典故中探尋其本事。於是,她下大力氣,從史料中梳理和精心考證,發現李商隱的無題詩並非托夫婦以言君臣,也非朦朧不可確解,而是隱諱麯折地表現了他與女道士宋華陽和宮嬪飛鸞、輕鳳姊妹花的戀愛關係。1927年春天,據此寫成了她平生第一本書《李義山戀愛事跡考》抗戰末期,改名為《玉溪詩謎》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86年重版時與續編合訂為《玉溪詩謎正續合編》。,由北新書局出版,書贈曾樸後,受到了他的大加贊譽,譽之為“學術界的福爾摩斯”。蘇雪林深受鼓舞,又開始研究清代兩大著名詞人納蘭容若和龔自珍的戀愛史,先後寫成《〈飲水詞〉與〈紅樓夢〉》和《〈丁香花〉疑案再辨》,在武漢大學的《文哲季刊》上發表後,奠定了她在學術界的地位。
  正當蘇雪林在學術上小有成就時,因她信仰的是天主教,與基督教長老會所辦學校的信仰不同,導致了同事們知道她的信仰後,態度惡劣,視她為仇敵。她倍感委屈,本想從丈夫那裏得到一些安慰,未想到張寶齡對她的軟弱很是不屑,夫妻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爭吵、和好,再爭吵、再和好,乃至於惡性循環,積重難返。
  1927年夏,蘇雪林回到上海後,夫妻關係更加冷漠。她為此痛苦萬分,卻又恪守禮教和名分不願離婚,勉強地維持着夫妻的名分。為緩解寂寞和負擔,經朋友推薦,她到滬江大學任國文教師。其間,在好友楊潤餘的介紹下,她結識了其嫂子袁昌英(字蘭子)和女作傢凌叔華,三人由此産生了深厚的情誼。蘇雪林對滬江大學浮華的校風不滿,在壁報上寫文章公開批評,得罪了學校當局,一年後被解聘。賦閑在傢的蘇雪林,對自己的婚姻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鬱積於心,不吐不快。於是,她開始寫作以自己的婚姻生活為題材的自傳體小說《棘心》。
  《棘心》緑漪著,即蘇雪林著,這是作者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棘心》共15章,主要抒寫了五四時代知識女性對於戀愛問題的處理,展示了“母親之愛”與“男女之愛”的矛盾。小說女主人公杜醒秋在留法期間,受到了秦風的熱烈追求,她也為此怦然心動,然而在“我終不能為一己的幸福而害了母親”的思想下,與自己並不情願的叔健結為夫妻。但他們是“兩個絶對不同的靈魂”:杜醒秋“本好幻想,無事獨坐,往往虛構許多空中樓閣”,“她愛宇宙間一切的壯美”。而叔健是學工程的,天性冷漠,無法與浪漫的醒秋産生共鳴。杜醒秋作為一位受五四時代影響的女性,她內心充滿了痛苦、矛盾、失望和悲憤。她奢望在皈依天主教後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傢園,可仍然一片茫然,衹好靠努力去愛“她那理想所構成的神秘影子”,來慰藉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因為這影子是她的幻想,她的柔情,她的愛,她的夢,一點一點塑造成功。”杜醒秋最終在報答母愛的信念中,找到了完美愛情的表達方式,以虛幻的方式來實現人生的藝術化。
  《棘心》真實地再現了蘇雪林早年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小說中杜醒秋的思想、性格、生活和她自己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杜醒秋和叔健的情感糾葛,幾乎是現實生活中蘇雪林和張寶齡的真實寫照。方維保就此認為:“在蘇雪林那裏,戀母與尋夫是膠結為一體的。”《緑天》的基調“在表現夫愛時,也回應着母愛”;《棘心》的基本情節“在表現母愛時融合着對丈夫的尋找”;《蘇雪林:荊棘花冠》,第127頁。表現和回應母愛不假,尋夫則未必。在蘇雪林心目中,愛情遠比婚姻莊嚴和神聖。如她在結婚十年後,取材於印度文學故事創作的三幕話劇《鳩那羅的眼睛》1935年11月1日《文學》月刊第5捲第5期。,通過深受禮教束縛的青年王子——鳩那羅和其父王、王後的種種糾葛,仍然表現了愛情力量的偉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