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书信 》 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农民日记 》
第12节:农民日记(10)
侯永禄 Hou Yonglu
1960年12月22日我的病稍微轻了些。赵妈3天后来看娃,提了一笼麸子馍。她也入了食堂,哪里来的麸子馍呢?原来自从夏收后,她就在没有耕过的麦茬地里一枝半穗地拾了半个多月的麦穗。叫下她"瞎子十爷"来推碨。笼子里的麸子馍就是把碨下的面和麸子搅在一起蒸下的馍。多亏这馍,才救下菊兰娘儿俩的命,不然娃没奶水水,咋活得下来哩!菊兰坐了这个月子,连一个干馍渣渣也没见过。什么鸡蛋呀、红糖呀、猪肉呀、滋补品呀,想也没敢想过。只有用食堂里舀下的几勺子红薯糊糊,端回来止饥了。她晚上饿得不行了,在炕洞的灰里煨上个萝卜,就算吃上好营养品了。
我先给娃起了个名字叫"三胜"。因为他是第三个男孩子,又因为他正出生在公社"三反"会期间,还因为这一年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举得最高、叫得最响的第三年。后来觉得"三字"不甚好听,数字也太小。母亲提出叫个"万胜"。我一想,很好,何止三胜、四胜、百胜、千胜,定能万胜!毛主席有句语录人人会念,那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孩子一定会战胜万种困难,坚决活下来!
1960年12月25日公社为了解决社员吃粮不足的困难,响应中央提出的"瓜菜代"的号召,由社长高万春领着数百名社员到黄河滩里挖马淋根(一种类似芦苇的野生植物),以此来充饥。黄河滩是一片荒滩,社员们只好用柴草搭起一间间草棚居住,以遮风挡雨。天寒地冻、夜罪难熬,大家只好生火取暖。晚上,不知是谁,一不小心引着了草棚。冷风吹来,火趁风势,风助火威,草棚一个挨一个着了起来。社员们从睡梦中惊醒,乱喊乱跑,谁也顾不上管谁。衣服着了火,脱又脱不掉。有人急中生智,就地打个滚,身上的火焰便小了,便急忙脱掉衣服,光着身子逃离火场。不幸的是,有两个年轻人,身上着了火,风地里乱喊乱跑,用手乱拍乱撕,终究脱不掉火衣,直烧得体无完肤,浑身是伤。等到大伙儿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第二天把人送回来放在巷东头的庙内,人已经动弹不得,只听到他们口中发出微弱的叫声:"疼,疼--",不久便断了气,其余受伤的还有四五个人。这事真令人难过!
1960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人称《十二条》)宣传下来了。《十二条》指出:要反对"共产风",要把公社化初期"一平"、"二调"了的东西作退赔;公社占用了的房屋要出租金;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供给部分不能超过分配部分的30%;要恢复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
1960年12月29日路井街上举办了物资交流大会,晚上,公社便召开了退赔兑现大会。路井大队在大会上领到了公社棉绒厂修建时占用耕地的价款2075元,还领到了各小队占用社员房屋作饲养室、保管库房、食堂大灶等的租金1800元。社员一下子就高兴了。
1961年元月15日我造出决算前的资金平衡表,开始协助各队算分配数。这时,省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侯树堂和雷永祥回家探亲,发现路井地区缺粮情况严重,牲口死亡很多,拉磨、拉土、耙地、耕地都没有牲口可用了,全由人力来拉。浮肿病人相当多,社员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没精打采,群众中的不满情绪也不少。说什么"王书记,想升官,打一石,报两石,把社员饿得怪叫唤";"人民公社好,顿顿吃不饱";"人民公社是天堂,社员饿得遭饥荒";"干得再紧,吃不过留粮标准";"鼓足干劲,一天半斤";"排除万难,一顿吃完";"毛主席万岁,喝糊糊站队";"队长见队长,穿的皮大裳,保管见保管,都是肥大脸,会计见会计,谁的'飞鸽'利"。
1961年元月24日老同学雷永祥来我家探望。我们彼此谈了些如何安排好群众生活的问题。我只用开水一碗,招待了相别十多年的老同学,也没敢留他吃一碗饭,因为确实端不出一碗饭来。
1961年元月26日菊兰虽已满月,但仍不能去娘家。赵妈一个人的饭票咋能够3个人吃呢?往后的日子可该怎么过呀!这天晚上,天气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屋檐上的冰凌足足有一尺长。菊兰流着泪悄悄给我说:"我看往后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你有病,我才坐了月子,妈年纪又老了,加上四五个娃,把咱俩挣死,也养活不起这一家子啊!不如把万胜趁不懂人事早早给了人,让娃讨个活命吧!"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便说:"唉!娃一个月只分3斤粮,连喝粥糊糊都不够。哪里来的奶水啊?与其在咱家饿死,倒不如给人家,讨个活命好些!"我便抱起满月不久的小子娃,哭着说:"万胜啊万胜,把你给了人,你长大后却不要骂你大和你妈太狠心!只因你生不逢时,我和你妈实在是养活不起你啊!把你给了人家,总比饿死在咱家好呀!"母亲走进门,看见我们两口子都红着眼圈不言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便问道:"咋了,你俩又闹事了吧?"菊兰说:"没有,他说娃一天只分一两粮,不够吃,想送给人。"母亲一听,急得变了脸色说:"不行!狗上世来,头上都顶着三分粮哩!能到世上来,就能活前去。这么好的小子娃,咋能舍得给人哩!"我泪流满面地说:"妈!咱一家八口人,她才满月,我又身体很弱,经常害病,街上卖的馍一个要卖一块钱,靠我俩天天劳动一年能挣多少工分?能分多少粮?能养活全家人吗?若饿死在咱家,还不如给人,也许能讨个活命!"母亲仔细一想也是,便说:"实在没办法,这也是个讨活命的办法。不过不要忙,慢慢打听上一个爱娃的好人家。"我点点头,心中便盘算着如何找一个好人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 |
|
|
第1节:《农民日记》序(1) | 第2节:《农民日记》序(2) | 第3节:农民日记(1) | 第4节:农民日记(2) | 第5节:农民日记(3) | 第6节:农民日记(4) | 第7节:农民日记(5) | 第8节:农民日记(6) | 第9节:农民日记(7) | 第10节:农民日记(8) | 第11节:农民日记(9) | 第12节:农民日记(10) | 第13节:农民日记(11) | 第14节:农民日记(12) | 第15节:农民日记(13) | 第16节:农民日记(14) | 第17节:农民日记(15) | 第18节:农民日记(16) | 第19节:农民日记(17) | 第20节:农民日记(18) | 第21节:农民日记(19) | 第22节:农民日记(20) | 第23节:农民日记(21) | 第24节:农民日记(2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