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人的精神 》
第12節:國傢信仰
辜鴻銘 Gu Hongming
換句話說,正如孔子前的時代中國的家庭信仰把婚姻契約變成聖禮,孔子的國傢信仰把效忠契約變成聖禮。正如家庭信仰建立的婚姻聖禮讓妻子有絶對忠實於他的丈夫的義務,那麽名分大義,中國孔子教導的國傢信仰建立的榮譽法典,這種效忠契約的聖禮,使中國人有絶對忠實於他的皇帝的義務。這樣在中國,孔子教導的國傢信仰裏的這種效忠契約的聖禮可以被稱為忠誠的聖禮或者忠誠的信仰。你們記得我說過,孔子在某種程度上講述了君權神授。但與其說孔子教導了君權神授,不如說孔子教導了忠誠的神聖職責。孔子在中國教導的對皇帝的神聖或者絶對的效忠責任産生的約束力,不像歐洲的君權神授理論那樣其約束力是來自超自然存在也即上帝或者別的神秘的哲學,而是來自君子律法--人的榮譽感,所有國傢讓妻子效忠於她的丈夫的榮譽感。事實上,孔子教導的中國人民對皇帝的忠實的絶對責任,它的約束力來自類似商人守信履行合同、賭徒遵守規則償還賭債同樣樸素的榮譽感。(z-24)
正如我說家庭信仰是中國的舊約宗教,是所有國傢的教堂信仰,它通過製定婚姻的聖禮和神聖不可侵犯建立了家庭,那麽我稱孔子教導的中國的國傢信仰,通過製定效忠契約的新聖禮,建立了國傢。如果你認為世界上第一個製定聖禮和建立婚姻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為人類和文明産生做了非常巨大的工作,我認為,那麽你就會理解孔子通過製定新聖禮和建立忠誠契約的神聖不可侵犯所做的巨大工作。婚姻聖禮的製訂保證了家庭的穩定和持久,如果沒有它人類就會滅絶。忠誠契約的聖禮的製訂保證了國傢的穩定和持久,沒有它人類社會和文明就會毀滅,人會返回野蠻或者動物狀態。因此我跟你們說孔子為中國人做的最偉大的事情是他給了他們真正的國傢觀念--一個國傢真正的、理性的、永恆的絶對基礎,而且通過給他們這個觀念,他使其成為一種信仰--國傢信仰。
孔子在一本書裏講述了這種國傢信仰,我告訴過你們,這是他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寫的一本書,他把它命名為《春秋》。在這本書裏孔子首先製定了忠誠契約的新聖禮,叫做名分大義,或者榮譽的法典。這個聖禮因此通常被稱為春秋名分大義,或者簡單說--春秋大義,也就是,春秋年鑒的榮譽和責任的重大原則,或者簡單說,春秋年鑒的重大原則或法典。孔子在這本書裏教導的忠誠的神聖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大憲章。它包括了神聖契約,神聖的社會和約,通過它孔子給予所有中國人和民族完全效忠皇帝的義務,這個契約或者聖禮,這個榮譽法典,在中國是國傢和政府,也是中國文明的唯一真正的憲法。孔子在這本書裏說後人會明白他--明白他為世界做了什麽。
我談了這麽多來說明我想說明的這個問題,恐怕已經讓你們厭倦了。現在總算可以回到開始留下的問題。你們記得我說過為什麽人類大衆通常有宗教需要感--我說的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是因為宗教給了他們一個庇護,這個庇護,通過信仰強大的叫做上帝的存在,給了他們生存的永恆感。而我說過孔子教導的哲學和道德體係,也就是儒教,能替代宗教,可以讓人,甚至所有人類大衆不需要宗教。因此,我說過,在儒教裏面一定有某種東西能給人,給人類大衆宗教能給予的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恆感。現在,我想我們已經找到這個東西。這種東西就是孔子留給中華民族的國傢信仰裏對皇帝效忠的神聖責任。
你們會理解,中華帝國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這種絶對效忠皇帝的神聖責任,在中國民衆的心靈裏,給了皇帝一個絶對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權力;對皇帝權力的絶對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信任,給了中國人民,中國的民衆,類似別的國傢裏對上帝、對宗教的信仰所能給予人類大衆同樣的安全感。對皇帝權力的絶對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信仰也保證了中國人民心靈中國傢的絶對穩定和持久。國傢的這種絶對持久保證了社會的無限延續和持久,社會這種無限延續和持久最終在中國人民的心靈中保證了種族的不朽。因此,正是對種族不朽的信念,來自忠誠的神聖責任産生的皇帝萬能權力的信念,給了中國人,中國的廣大民衆,正如別的國傢裏宗教給人類大衆所能給予的來生的永恆感。(z-23)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好公民的宗教 | 第2節:人之初性本善 | 第3節:相信人性本善 | 第4節:善解人意 | 第5節:心靈的禮貌 | 第6節:心靈生活 | 第7節:神秘的負擔 | 第8節:防止文明的毀滅 | 第9節:個人信仰 | 第10節:榮譽的法典 | 第11節:亂臣賊子懼 | 第12節:國傢信仰 | 第13節:沒有上帝 | 第14節:君子律法 | 第15節:榮譽的感知 | 第16節:道德行為準則 | 第17節:道德認識 | 第18節:對父母的愛 | 第19節:中國婦女 | 第20節:為他人而活 | 第21節:公民婚姻 | 第22節:情人婚姻 | 第23節:女性形象 | 第24節:永恆的生命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