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书类 》 尋求圓融周至的生活原則:傅佩榮《四書》心得 》
大學之道
傅佩榮 Fu Peirong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大學·傳三》
"大學"就是"大人之學"。"大人"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成年之人,可以往社會上立足,因此需要知書明理,通曉人生之道;二是指充實而有光輝的偉大人格,可以在社會上表現道德芳表,修己治人,風動草偃,以平天下為最高目標。這兩種含義並不衝突,卻有先後順序。所以《大學》主張:"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大學"有三綱八目之說。三綱是:明明德、親民與止於至善。"明明德"是肯定人類與生具有靈明的德性,現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覺。人之行善避惡,並非社會規範所外加的義務,卻有內在本然的基礎。道德實踐的價值是由內而發的,人性是嚮善的。覺悟此一天生能力之後,就須"親民",親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進。人生一切都難免像佛法所云"成住壞空"、變化生滅,唯有在導循內心嚮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遠做個新人。
這一切的方向是"止於至善"。以"止於至善"為方向或目標,等於是永無止境的期許。《大學》說:"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一個人生活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脈絡"中,每一種脈絡所界定的角色都有特定的道德理想。因此,一方面,特定道德之本身就有無限的要求,像"仁、敬、孝、慈、信"都可以往更好的程度去努力,永遠不能止息。另一方面,人的關係脈絡是多樣的與動態的,為人君者可以為人父為人子,為人臣者亦然,因此如何正確判斷及勇敢抉擇應行之善,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止於至善,就須發揮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後成效將是令人滿意的。
《大學》的"八目"則標舉清楚的步驟,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其內容是: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功課,其中以"修身"為樞紐,是任何人都責無旁貸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 序 | 立志學習 | 學習的樂趣 | 專心是學習要領 | 學習的環境 | 知識與真誠 | | 溫故知新 | 真正的好學 | 束修不是學費 | 教育的方法 | 開花結果 | 大學之道 | | 易子而教 | 文質彬彬 | 內在的趨力 | 良知良能 | 去除茅塞 | 登高望遠 | | 以仁存心 | 誠意與慎獨 | 正心的方法 | 修身的原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