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各自的朝圣路 》
第12节:勇气证明信仰2
周国平 Zhou Guoping
蒂利希的用意无疑是要为后一种人打气。在他看来,现代真正有信仰的人只能到他们中去寻找,怀疑乃至绝望正是信仰的现代形态。相反,盲信与冷漠一样,同属精神上的自弃,是没有信仰的表现。一个人为无意义而焦虑,他的灵魂的渴望并不因为丧失了神界的支持而平息,反而更加炽烈,这只能说明存在着某种力量,那种力量比关于上帝的神学观念更加强大,更加根本,因而并不因为上帝观念的解体而动摇,是那种力量支配了他。所以,蒂利希说:"把无意义接受下来,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行为,这是一种信仰行为。"把信仰解释为灵魂的一种状态,而非头脑里的一种观念,这是蒂利希的最发人深省的提示。事实上,灵魂状态是最原初的信仰现象,一切宗教观念包括上帝观念都是由之派生的,是这个原初现象的辞不达意的自我表达。
当然,同样的责备也适用于蒂利希所使用的"存在本身"这个概念。诚如他自己所说,本体论只能用类比的方式说话,因而永远是辞不达意的。所有这类概念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即宇宙必定具有某种精神本质,而不是一个完全盲目的过程。我们无法否认,古往今来,以那些最优秀的分子为代表,在人类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精神性的渴望和追求。人身上发动这种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显然不是肉体,也不是以求知为鹄的的理智,我们只能称之为灵魂。我在此意义上相信灵魂的存在。进化论最多只能解释人的肉体和理智的起源,却无法解释灵魂的起源。即使人类精神在宇宙过程中只有极短暂的存在,它也不可能没有来源。因此,关于宇宙精神本质的假设是惟一的选择。这一假设永远不能证实,但也永远不能证伪。正因为如此,信仰总是一种冒险。也许,与那些世界征服者相比,精神探索者们是一些更大的冒险家,因为他们想得到的是比世界更宝贵更持久的东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 第2节:苦难的精神价值 | 第3节: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 第4节:在黑暗中并肩行走1 | 第5节:在黑暗中并肩行走2 | 第6节:在黑暗中并肩行走3 | 第7节:在黑暗中并肩行走4 | 第8节:孤独的价值1 | 第9节:孤独的价值2 | 第10节:孤独的价值3 | 第11节:勇气证明信仰1 | 第12节:勇气证明信仰2 | 第13节:守望的角度 | 第14节:被废黜的国王 | 第15节:在沉默中面对 | 第16节: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 | 第17节:名人和明星 | 第18节:读书的癖好1 | 第19节:读书的癖好2 | 第20节:读书的癖好3 | 第21节:读书的癖好4 | 第22节:读书的癖好5 | 第23节:都市里的外乡人 | 第24节:记住回家的路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