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荀子今註今譯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1)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修身,謂修養身心。故有遍善之度,有治氣養心之術,而歸於“由禮”“得師”“一好”以自成其德焉。
見善,修然①,必以自存②也,見不善,愀然③,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④,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⑤,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媚我者,吾賊⑥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⑦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緻亂,而惡人之非己也;緻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⑧己也;諂諛者親,諫諍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⑨,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噏噏呰呰⑩,亦孔之哀{11}。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12}。”此之謂也。
[今註]
①修,整敕貌。
②存,《爾雅·釋詁》,“存”“在”,察也。謂審察也。見善必以自存,即見賢思齊之意。
③愀然,警惕貌。見不善必以自省,即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④介,堅固之意,《易·係辭下》:“介如石焉。”謂堅如石也。
⑤菑,同災,謂如災害之在身。
⑥賊,諂媚讒賊,其意均見下文。
⑦緻,同至,極也,下緻亂,緻不肖並同。
⑧賊,謂視同亂賊。
⑨賊,梁啓雄謂當做賊。
⑩所引詩見《小雅·小旻篇》。噏噏呰呰,詩作■■訿訿,字並從言旁。朱傳■■相和也,訿訿相詆也。意謂與諂諛者相合,與諫諍者相詆。
{11}孔,甚也。
{12}臧,善也;具猶俱也。謀之而善,則俱違背之;謀之不善,則俱依從之。
[今譯]
見有善行,必整躬自察,己是否能有此善?見有不善,必驚心自惕,己是否亦有此不善?善在身,必欣幸而固守之,毋使失墜。不善在身,必深自畏惡,有若災禍之在躬。所以凡非議我過失而得當者,是匡輔吾之良師;稱譽我是處而得當者,是鼓勵我之益友;恭維我,諂諛我者,是害吾之讒賊。故君子尊重良師,親近益友,對於讒賊,則深惡而痛絶之。中心好善而無厭,聽受規諫,而又能時自戒惕,雖欲無盡於德,得乎哉?小人則反是,己極悖亂,而不欲人之非議;極不肖,而反欲人以己為賢。心如虎狼,行為如禽獸,而又惡人摒棄己,視為人群蟊賊。讒諛之人則親近之;諫諍之人,則疏遠之;修身正行者則譏笑之,至忠誠者則視為賊害,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噏噏呲呲,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亦謂小人好與諛己者相和,與諫諍修正者相詆,善則背之,不善則依之,甚可哀也!
按:此明隆師親友則日進。
扁①善之度,以治氣養生②,則後彭祖③,以修身自名④,則配堯禹。宜於時通⑤,利以處窮,禮信是也。凡用血氣⑥志意,智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勃亂提僈⑦;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⑧,庸衆而野⑨。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傢無禮則不寧。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⑩。”此之謂也。
[今註]
①扁,王念孫讀為遍;遍善,無所往而不善也。度,猶道也。《韓詩外傳》:“君子有辨善之度。”辨,亦古遍字。
②生,《韓詩外傳》作“性”。
③彭祖,楊註:“堯臣,壽七百歲。”自是古代神話。後彭祖,謂彭祖猶在其後,則壽更高於彭祖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荀子今註今譯》自序 | 凡例(1) | 凡例(2)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1)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2)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3)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4)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5)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6)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7)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1)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2)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3)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4)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5)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6)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1)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2)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3)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4)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5)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6) | 第二捲 榮辱篇第四(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