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校长
余杰在《火与冰》中引汪孟邹的回忆:蔡先生差不多天天要来看仲甫,有时候来得很早,我们还没有起来,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只要拿凳子给他坐在门口等候。这里说的“蔡先生”是蔡元培,“仲甫”是陈独秀。时为1916年冬。蔡校长差不多天天清早赶至旅馆去坐冷板凳,为的是求贤:礼聘没有学位和大学教学资历的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余杰说对了,这真有点旧小说中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况味。但蔡元培的境界更高,因为刘备请诸葛亮,不过是想要其帮他打江山,而蔡元培请陈独秀,“却完全是为了办好北大……我遥想蔡校长默默地坐在旅店门口的那些清晨,心里暖乎乎的”。猎头校长第一辑写作这回事余杰是北大人,中文系出身,二十来岁的年纪,因在“学校里常常看见某些九品芝麻官甚至不入流的办事人员也对教授呵责有加”,因有北大已“变成了权力的北大、资历的北大、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北大”的感慨。1916年距今已近一个世纪。那个时代,电脑还未面世,学位可有可无,因此蔡元培在翻阅了《新青年》后,就决定聘用陈独秀。这样看来,旧时中国大学校长的权力,最少在人事方面,应该是一个人“闲话一句”就算拍板定案了。今天内地大学的权力结构我不清楚,但香港地区的大学校长中的伯乐,即使看中了千里马,也无法像蔡氏当年那么当机立断,凭一句话替自己学校延揽明星级人才。除非招贤的对象“价值连城”能得到校董会一致认可——如是诺贝尔级的大师。说到老一辈“三顾茅庐”求才纳贤的大学校长,1948年走马上任广州岭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也应记一笔。陆键东写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前二章,对这位东南亚史专家的岭大校长有相当生动的描述。原来陈序经受命出掌岭南大学后,并没有先到康乐园,而是在北平和天津展开美国人所谓的“猎头攻势”,网罗愿意南下的学者到岭大任教。广州岭南大学的医学院和数学系有不少世界知名的教授,都是受了陈校长“以国士之礼遇之”的感召而来应聘的。其中一位是陈寅恪。这位“国宝”级的教授对岭南大学学术地位的贡献,陆键东的专著中有详细的交代,不必在这里啰唆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岭南大学没有独立的历史系,选修陈老师的课的学生少得可怜,“有两个学期甚至只有一个学生在听他的课”。陈老师要是今天在香港任教,情势恐怕不妙。学生这么少,是不是他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要不要请专家给他提意见?1949年到1952年间,陈寅恪先后在《岭南学报》等岭大刊物上发表了十三篇掷地有声的论文。若非陈序经校长把他看做“学术界稀有濒临绝种动物”来保护,恐怕他早已给各式各样的教学评审会“评”掉了,哪有心情做学问。想到这一点,我的心也是“暖乎乎的”,但我也知道,让陈校长当年大显身手的那些客观环境,早已一去不复回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