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唐名傢詩導讀 》
王昌齡
張海鷗 Zhang Haiou
王昌齡(約690--757)字少伯,京兆萬年(今西安)人(此據《舊唐書》,而《新唐書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或因太原乃王氏郡望。參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中《王昌齡事跡考略》一文。)。青年時代的王昌齡曾西行遊歷,經邠州、涇州、蕭關出塞。又還遊太原等地,再入嵩山隱居學道。他與詩人李頎、岑參的交往始於此時。
開元十五年(727)進士,開元二十七年(739)曾謫嶺南。開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寧縣(今南京郊縣,秦淮河流域)丞,天寶間貶竜標(今湖南黔陽)尉(李白《聞王昌齡左遷竜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首竜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故世稱“王江寧”或“王竜標”。安史亂起還鄉,不知何故被刺史、亳州太守閭丘曉殺害,終年六十歲。有“詩傢夫子王江寧”之譽(見《唐才子傳》捲二);劉剋莊《後村詩話新集》捲三雲:“唐人《琉璃堂圖》以昌齡為詩傢天子,其尊之如此。”
他的詩今存177首。其中七絶75首,五絶十四首,可見他對絶句的偏愛。他是唐詩人中的七絶聖手。後人認為衹有李白的七絶可以和他並稱。明人王士貞《詩評》引焦竑語:“竜標、隴西真七絶當傢,足稱聯璧”。明鬍震亨《唐音癸簽》引王士貞語:“七言絶句,王江寧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清人葉燮《原詩》雲:“七言絶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
王昌齡的創作生涯主要在開元前後的盛唐時期,反映了開、天之際的社會生活,代表着盛唐詩的藝術水平。
從軍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①烽火:又稱烽燧,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信號。邊防綫上隔一定距離修築一座烽火臺,備薪草、狼糞等可燃物於其上,發現敵人入侵,一臺舉火報警,則鄰臺亦相繼舉報,很快就可以傳告全綫守軍。白晝報警則燃煙,稱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糞,故又稱狼煙;夜晚則燃火。②海:唐詩寫西北邊塞而稱海者,自非海洋。或指青海湖;或指沙漠──“翰海”。此二句寫戍邊者在黃昏時分,獨自坐在邊城的城樓上,守望着西邊的烽火臺。秋天的西風吹來,涼意襲人。③羌笛:古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關山月》:樂府橫吹麯名,內容多寫戍邊生活。④無那:即無奈。金閨:古時稱年輕女子的居室為閨房。
《唐詩絶句類選》桂天祥曰:“起句壯逸,斷句傷神。”《唐詩摘鈔》:“當黃昏獨坐之時,鄉思已自無那,豈意羌笛更吹《關山月》之麯,聞之使人倍難為情矣。”《詩法易簡錄》:“不言己之思傢,而但言無以慰閨中之思己,正深於思傢者。”
附:唐人詩寫思鄉之情,多有藉助笛、羌笛,及《關山月》、《折楊柳》等樂麯者,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傢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麯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杜甫《吹笛》: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傢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
鬍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麯想南徵。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麯盡生?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益《春夜聞笛》: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又《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①琵琶:本作批杷。漢劉熙《釋名·釋樂器》:“批杷本出於鬍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杷。”隋唐時琵琶盛行。②關山:即邊塞關防。
《唐詩摘鈔》:“前首以海風為景,以羌笛為事,景在事前;此首以琵琶為事,以秋月為景,景在事後。當觀其變調。”《增訂唐詩摘鈔》:“首句言琵琶當起舞時換新聲也,是縮脈句法。下‘總是’字,見得非獨於琵琶也。故三句云‘聽不盡’。聽已不堪,況所見又是秋月,其愁為何如乎?末句是進步法。”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①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②雪山:祁連山脈。③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④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⑤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與匈奴聯合,屢次遮殺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計刺殺樓蘭王,“遂持王首還詣闕,公卿、將軍議者,鹹嘉其功”(《漢書·傅介子傳》)。此以樓蘭泛指西北地區的敵人。
《唐詩別裁》:“作豪語亦可,然作歸期無日看倍有意味。”《唐賢清雅集》:“清而莊,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人絶句精華》:“又換一意,寫思歸之情而曰‘不破樓蘭終不還’,用一‘終’字而使人讀之凄然。蓋‘終不還’者,終不得還也。連上句金甲着穿觀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為思破敵立功而歸,則非詩人之本意矣。”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捲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𠔌渾。
①大漠:此泛指西北沙漠,非確指某處之沙漠。②轅門:軍營的大門。古代行軍紮營時,一般用車環衛,出口處把兩車的車轅相對竪起,對立如門。③洮河:黃河上遊支流,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源出甘青兩省邊界西傾山東麓,東流到岷縣折嚮北,經臨洮縣到永靖縣城附近入黃河。長500余公裏。④吐𠔌渾:晉代鮮卑族慕容氏的後裔,唐前期據有洮水西南等處,後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聯軍所敗。此處乃藉指邊境之敵。
《唐詩解》:“江寧《從軍》諸首,大都戍卒旅情,獨此有獻凱意。亦樂府所不可少。”《詩式》:“首句大漠之鄉,風塵迷霾,日色欲昏,蓋已近暮天。先寫塞外情境,此為凌空盤旋起法。二句言風起塵揚,紅旗難以全張,故半捲也。出轅門,出戰也。前軍所指,連夜接戰,地在洮河以北,先已擒得吐𠔌渾。曰‘前軍’,則全軍尚未齊至,曰‘已報’,有不待全軍至而已獲勝者。‘夜’字應上‘昏’字,‘已報’應上‘前軍’二字。”
《從軍行》屬樂府舊題,這組詩共七首,未必是一時之作,但卻是完整的邊塞組麯。《唐人萬首絶句選評》雲:“《從軍》諸作,皆盛唐高調,極爽朗,卻無一直緻語”這組詩既寫了將士們安邊報國、勇於進取的豪邁精神,也抒發了他們無法排遣的鄉思和離愁。詩中表現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豐富的,既有報效國傢的英雄主義豪情壯志,又有真切實在的厭戰思鄉、渴望和平的人之常情。其一、二采用細節描寫表現邊人的思親懷鄉之情,深摯感人;其四寫將士們在艱苦環境中為國戍邊,渴望勝利的心情;其五寫激動人心的勝利情景。
值得註意的是,這組詩並非詩人親歷其境之作,故其中多擬想之辭,不可不辨。考其地理,玉門關在雪山(祁連山)之西北,青海湖在雪山之南,而洮河在青海湖之東南,各相距千裏。人的視野根本就無法兼顧。然而對於身處長安一帶的人們來說,這些地名則皆為西北邊塞之地,故於詩中可以籠統言之。明乎此,則人在“孤城”而西望“玉門關”,而擒敵又在青海東南之“洮河北”,地理跨度之大、之不合理,即不難解矣。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但使竜城飛將在,不教鬍馬度陰山。
①出塞:樂府《橫吹麯》舊題。唐人樂府中的《出塞》《前出塞》《後出塞》《塞上麯》《塞下麯》等均由此演變而出。②竜城:漢時匈奴大會祭天之地,在今蒙古國境內,漢車騎將軍衛青曾率兵到此。飛將:漢武帝時,右北平太守李廣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因不敢犯漢境。此處兩典合用,指古代守邊名將。③鬍:指匈奴等北方部族。陰山:西起河套,綿亙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東與內興安嶺相接。漢時匈奴常據此犯邊。
首二句互文,意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首二句言上下千年、縱橫萬裏,戰爭不斷。這就將一時一地的戍邊戰事納入到廣袤悠長的歷史時空之中,引導讀者思考一些社會和歷史的規律。詩意因此而深厚藴藉。後兩句怨而不怒,藉懷念古代名將而批評當世無良將。施補華《峴傭說詩》雲:“邊塞名作,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令人百讀不厭也。”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①原作二首,這是第一首。第二首是:“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作者於天寶元年(742)出為江寧丞,這兩首詩即此時所作。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元和郡縣志》捲二十五《江南道·潤州》載:“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為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辛漸:事不詳。②吳、楚皆指鎮江一帶。③從詩意看,朋友辛漸是要去洛陽,所以有此托付。④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心若懷冰”句,比喻心地純潔。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也是以“玉壺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時也以此比喻為官廉潔,如姚崇《冰壺誡》序雲:“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此詩第一、二首所記送別的時間和情景是“倒敘”。第一首寫平明送客,臨別托意;第二首寫昨晚餞行之事。也許是後人編集時搞顛倒了。詩以寒雨起興,暗示離別時的凄涼心緒。楚山孤,象徵朋友分手後的孤獨處境。冰心玉壺之喻優美而且有深意。王昌齡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開元二十七年(739)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幾年之後他又因“不護細行,貶竜標尉”(《新唐書·文苑傳》)。殷璠《河嶽英靈集》說他“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再歷遐荒”。《文鏡秘府論》地捲《十七勢》引王昌齡佚詩《見遣至伊水》斷句云:“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諾”。從這些情況可大致推想:他不是個生性謹慎的人,在仕途有時也就不免遭受“謗議”。因此當朋友辛漸要到他曾生活過的洛陽去,送行之際,他便以“一片冰心在玉壺”告慰洛陽親友,此乃謫宦之人渴望理解,自我表白之意。俞陛雲評曰:“藉送以自寫胸襟,其詞自瀟灑可愛”《詩境淺說續編》。
王昌齡送別詩極有情味,意深而韻長。如《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重別李評事》:“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清風白露寒”。《盧溪別人》:“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嚮北流。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送柴侍禦》:“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①閨: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②“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③陌頭:意謂大路上。覓封侯:指從軍遠征,謀求建功立業,封官受爵。
此詩別緻。寫相思之情卻從“不知愁”導入,便與後兩句之忽然悔悟形成鮮明對照。二十八字寫出一段情事,寫出一段心靈歷程。是一首世情詩,又是一幅風俗畫,一個優美動人的小故事。景美,人美,情事更美。《唐詩摘鈔》:“先反喚‘愁’字,末句正應。……閨情之作,當推此首為第一”。《唐人絶句精華》:“詩人筆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婦之情態,而人民睏於徵役,自在言外。詩傢所謂不犯本位也。”清人俞樾評此詩曰:“以無情言情則情出,以無意寫意則意真”。
長信秋詞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①長信:漢代有長信宮,成帝時班婕妤在長信宮中苦悶寂寞,作了許多詩歌以自傷,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後者又名《團扇歌》,見於《文選》,後人疑為偽托之作。②團扇:傳為班氏《怨歌行》雲:“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詩以團扇為喻,寫宮女受冷落被棄置的情景。③昭陽:漢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昭陽……等殿”。班固《西都賦》:“昭陽特盛,隆於孝成”。呂嚮註:“昭陽,殿名,成帝作也”。漢成帝時趙飛燕得寵,先為婕妤,後為皇后,居昭陽殿,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
唐代詩人常藉漢言唐。此詩藉漢成帝時班婕妤、趙飛燕故事,並用《怨歌行》詩意,代後宮女性一抒孤寂之情懷。每天平明時分,得不到皇帝寵愛的宮女持帚清掃庭院,然後就衹有與團扇為伴,消磨歲月了。那姣好的容顔還不如空中飛過的寒鴉幸運,因為它們尚能從昭陽殿上飛過,君恩如日,它們的翅膀尚有機會沐浴一點光澤。這是一種生命無着的深沉的幽怨和無奈,是古代宮中多數女性不幸生活的寫照。詩人以冷峻之語出之,以無情之物比之,團扇、寒鴉極不足道,用於此處,則令人驚心動魄。《唐三體詩評》:“‘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團扇’,‘寒鴉’關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詩律之細如是”。《峴傭說詩》:“‘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羨寒鴉羨得妙;‘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王昌齡長於體會人情,並善於代女性言情。他寫女性的詩很出名,其中宮怨詩尤其被人稱道。如《長信秋詞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顔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其五:“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後疑。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又《春宮麯》:“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輪高。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西宮春怨》:“西宮夜靜百花香,欲捲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照陽”。《西宮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另附孟遲《長信宮》可參讀:君恩已盡欲何歸?猶有殘香在舞衣。自恨身輕不如燕,春來還繞禦簾飛。
採蓮麯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嚮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清水芙蓉,紅顔少女,本非同類。然其青春、健康、美麗、純真則相得而益彰。詩人故意將二者合為一處描寫之,令其難分彼此,融洽無間。而少女們美麗、天真、活潑、頑皮、充滿生活情趣的形象既可觀可感,有聲有色,又若隱若現,飄忽綽約,耐人尋味。歌者,採蓮女也。聞歌而覺者,欣賞者也。《歸田詩話》:“葉與裙同色,花與臉同色,故棹入花間不能辨。及聞歌聲,方知有人來也。”《唐詩箋註》:“梁元帝《碧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意所本。‘嚮臉’二字卻妙,似花亦有情。亂入不見,聞歌始覺,極清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盧照鄰 | 駱賓王 | 王勃 | 楊炯 | 劉希夷 | 陳子昂 | 賀知章 | 張若虛 | 張九齡 | 王之渙 | 孟浩然 | 王昌齡 | 王維 | 崔顥 | 王翰 | 高適 | 岑參 | 李白 | 杜甫 | 張繼 | 韓愈 | 元稹 | 白居易 | 劉禹錫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