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戰國時代   》 公元前三一一年 庚戌(2)      柏楊 Bai Yang

  張儀西行,前往趙國,拜見趙國國君(六任)趙雍,推銷和解政策,說:“大王領導全世界抵製秦王國,對秦王國是一項嚴重的打擊,以致秦軍十五年間,不敢逾越函𠔌關(河南省靈寶縣東北)一步。你的威望,震懾山東(崤山以東)廣大世界。秦王國受到強大壓力,衹好不斷更新裝備,發展農業,儲蓄糧草,提心吊膽,不敢一點放鬆。唯恐有一天,你們發動大軍,懲罰我們的過失。而今,秦王國仰仗大王的威力,徵服巴蜀(參考前三一六年),兼併漢中(漢水中上遊。參考前三一二年),包圍分裂為二的周王國(首都洛陽【河南省洛
  陽市白馬寺東】),前鋒直抵白馬津(河南省滑縣)。秦王國雖然在西方邊陲,可是,憤怒之情,已壓製得太久。我們那些並不厲害的破落部隊,正在澠池(河南省澠池縣)集結,盼望北渡黃河,跨過漳水,進據番吾(河北省平山縣),在貴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城下築營,使當年周王朝討伐子受辛(紂)的歷史重演。因此先派我來,通知大王的左右。請註意的是,秦王國目前正跟楚王國親如兄弟,而韓王國、魏王國已經屈服,齊王國更獻出他們産????産魚最富饒的土地。這一切,等於砍斷你們趙國的右臂。形勢至為明顯,一個斷了右臂的傢夥而跟人决鬥,又沒有人幫助,孤單單面對強敵,想不被打倒,絶不可能。好吧,即令貴國仍要奮戰,那麽,秦軍分三路進攻,一路進據午道(今地不詳,當在趙、齊邊境),齊王國大軍渡清河(今地不詳)嚮邯鄲(河北省邯鄲市)挺進。一路進據成臯(河南省滎陽縣西北),韓王國、魏王國兩國軍隊在河外(黃河以南)行動。一路屯兵澠池(河南省澠池縣)。四國同心合力,剋期發動攻擊,趙國必然滅亡,遭四國瓜分。請問,你如何阻擋?為大王着想,與其冒這麽大的危險,招惹這麽多麻煩,為什麽不放棄對抗,而跟秦王國和解,永享太平?世世成為兄弟之邦?”趙雍應允。(《戰國策》:趙雍說:“我父親【五任國君肅侯趙語】在位時,李兌當宰相,掌握大權,蒙蔽老爹,獨斷獨行,我那時正在深宮讀書,不能參與决策。等到老爹去世,我年紀還小,執政的日子太短,但心裏已很疑惑,覺得南北合縱同盟跟秦王國對抗,不符合國傢長遠利益,正要改變立場,準備行裝,要到秦王國道歉,恰好你大駕光臨,給我們懇切指示。”趙雍遂率領戰車三百輛,到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跟秦王【一任惠王嬴駟】見面,割讓河間【河北省獻縣】。)
  張儀繼續訪問,北上到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嚮燕王(四任昭王)姬平說:“趙國國君(六任趙雍)已到秦王國朝覲,而且割讓河間(河北省獻縣),表示誠意,全世界衹剩下貴國不肯改變。好吧,秦王國大軍一旦進駐雲中(內蒙古托剋托縣)、九原(內蒙古包頭市),然後促使趙國對貴國攻擊,則易水(流經河北省易縣南,是燕王國西南邊界河)、長城(指燕王國長城,起自河北省尚義縣,經內蒙古赤峰市,嚮東延伸到朝鮮半島北部),都不會再是大王的土地。情勢很明顯,齊王國也好、趙國也好,不過秦王國的郡縣,不得秦王國允許,他們不敢隨便動武。貴國如果嚮秦王國靠攏,就永遠消除齊、趙的威脅。”姬平認為合理,割讓恆山(山西省靈丘縣南)北部五個城市求和。(《戰國策》:姬平說:“燕王國遠在蠻荒,看起來龐然大物,實際上好像一個嬰兒,輿論都不正確,謀略也不能解决問題。幸而貴賓指教,我願和全國國民,一同接受秦王英明的領導,先奉上恆山的五城,作為敬禮。”)
  張儀興高采烈的返回秦王國報功,然而事情發生變化。還沒有走到鹹陽(陝西省鹹陽市),嬴駟一病而死,子嬴蕩繼位(二任),是為武王。嬴蕩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等坐上寶座,臣僚們趁機而起,紛紛打張儀的小報告。各國聽到消息,先後放棄和解,東西連橫陣綫消失,南北合縱同盟再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凡 例柏楊序(1)柏楊序(2)柏楊再序
趙頊序司馬光進呈《資治通鑒》表《戰國時代》導讀公元前五世紀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1)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2)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3)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4)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5)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6)公元前四○二年 己卯公元前四○一年 庚辰
公元前四世紀公元前四○○年 辛巳公元前三九九年 壬午公元前三九七年 甲申
公元前三九六年 乙酉公元前三九四年 丁亥公元前三九三年 戊子公元前三九二年 己醜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