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全面窥视全球反美图景:美国的敌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118节:格林纳达--岂能允许后院起火(2)      李涛 Li Tao

  毕晓普的美国之行遭到了国内很多人的反对,政治气氛变得紧张起来。1983年的整个夏天,"新宝石运动"中央委员会一直在围绕毕晓普出访美国进行辩论,一些左派人物开始对毕晓普心怀猜忌。毕晓普的老战友副总理伯纳德·科尔德趁机扩充自己的力量,伺机夺权。
  9月27日,对国内纠纷无能为力的毕晓普前往苏联、古巴和东欧访问,希望通过外部的力量,获得国际的支持。可是,毕晓普犯了和盖里同样的错误,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离开格林纳达,科尔德终于等来了独揽大权的机会。
  10月8日,毕晓普回到格林纳达后,试图重新控制"新宝石运动",但是为时已晚。10月12日,"新宝石运动"中央委员会投票决定将毕晓普软禁。一时间,格林纳达陷入了极大的混乱。毕晓普的支持者纷纷反对政府的软禁决议,渔业和工农业部部长雷迪斯率领一批年轻人上街游行,要求科尔德释放毕晓普。
  科尔德操纵中央委员会开除了毕晓普的党籍。军方在此时也开始倾向科尔德,武装部队司令奥斯汀称毕晓普拒不执行"新宝石运动"中央委员会的决定,是个人不服从多数人的意志,是不允许的。军方的介入让科尔德的力量迅速壮大。除了继续软禁毕晓普之外,又将一些反对派逮捕入狱,位于首都圣乔治附近的里奇蒙山上监禁了100多名反对派。
  尽管科尔德大力镇压反对派,但是格林纳达仍旧有很多人支持毕晓普。格林纳达4名部长希望通过调解来化解毕晓普和科尔德之间的矛盾,但是科尔德大权在握,称夺权是必然。科尔德认为只有用他的思想来指导格林纳达,格林纳达的共产主义事业才能长久保持下去。
  10月19日一大早,几千名毕晓普的支持者聚集在圣乔治,高呼着"还我莫里斯",并慢慢走向小山上的总理住宅。面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守卫住宅的士兵也无可奈何,只朝天放了几枪以示警告。然而,情绪激动的人群不顾警告,硬是冲过了士兵和装甲车的阻碍,将毕晓普接到了鲁珀特堡。
  得知毕晓普被营救并接到了鲁珀特堡之后,驻扎在弗里德里克堡的科尔德和奥斯汀经过商讨,决定派3辆苏制装甲运兵车前往鲁珀特堡。中午时分,3辆装甲车在接近鲁珀特堡时开火。一些持枪的群众奋起反击,遭到了士兵的机枪扫射。毕晓普无奈,和他的追随者们走出了鲁珀特堡,结果他们全部倒在了院子里。
  毕晓普的被杀和科尔德的残酷镇压并没有使格林纳达的混乱局面安定下来,反而激发了更大规模的反对活动。格林纳达的机场被关闭,所有商店全部关门,全国的职工实行了总罢工。格林纳达的局面已经混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科尔德面对强大的反对声浪只得退居幕后。
  10月20日,奥斯汀宣布成立由16名军人组成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局势恢复正常以前,革命军事委员会将组成国家政府。格林纳达由政变造成的时局动荡逐渐平息下来。
  二 里根的美国立场:"无奈"的借口 美国对格林纳达的局势发展一直十分关注。早在毕晓普上台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军方就对这个不安分的邻居开始了调查和防范。美国著名的"鹰派"人物国防部长温伯格强烈反对共产主义,认为只有军事上的制衡才能换取世界和平。他将格林纳达的变化看作是对美国利益的最大挑战。他收集了大量格林纳达的情报,包括古巴帮助其修建的机场,他将机场的照片交给了里根总统。
  1983年3月23日,在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里根总统向公众出示了有关机场的照片,并谈到格林纳达问题。他指出:位于加勒比海南端的格林纳达,在古巴人和苏联人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拥有一万英尺长的飞机场。这个国家连一支空军部队都没有,修建这么大的机场干什么? 加勒比海是美国国际贸易和军事运输的最重要的通道,美国的石油输入有一半以上要通过加勒比海。格林纳达这个仅有10万多人的小国,根本用不到这么大规模的机场。如果它发展军事,对周围其他加勒比海国家来说是极具威胁的,因为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军队。鉴于这些理由,美国认为苏联和古巴致力于武装格林纳达的目的极不单纯,是霸权主义在这一地区的渗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目录、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1)第2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2)
第3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3)第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
第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2)第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3)
第7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4)第8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5)
第9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6)第10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7)
第11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8)第12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9)
第13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0)第1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1)
第1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2)第1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3)
第17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1)第18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2)
第19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3)第20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4)
第21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5)第22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6)
第23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7)第24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8)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