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夺位(1)      张惠诚 Zhang Huicheng

  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共有二十二个儿子,其中正妻窦氏所生嫡子四人,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早夭,其余三人在李渊建唐过程中都立有功劳。当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李建成是左军统帅,李世民是右军统帅,李元吉是中军统帅,留守太原。
  李渊称帝的当年便册立李建成为太子,又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这里面本来就有早定名分,以免兄弟相争的意思。但是,李渊称帝的时候,天下还远远谈不上稳定。不仅群雄逐鹿,连年厮杀,而且皇帝就有好几个,李渊只是其中之一。尽管他占据长安,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实力也不见得最强。李唐得以逐一消灭群雄,统一天下,李世民当推首功。
  李世民在开国后的几年里,不仅建立了功勋,树立了威望,更重要的是,他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势力。他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著名将领,又广泛结交名士,比如房玄铃、杜如晦等著名的十八学士,都成了他的谋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分,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总的说来,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武德七年(624年),双方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和公开化的程度。李建成预感到危机日益严重,兄弟仇杀不可避免,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积极扩充东宫实力,以防不测。他私自招募四方骁勇之士二千人,充为东宫卫士,号称长林兵;又派心腹可达志赴幽州(今北京市附近)招募突厥骑兵三百余人,纳入东宫诸坊。李渊得知后,为控制事态,将可达志贬往外地,痛斥李建成一顿了事。李建成仍不死心,又暗令心腹杨文干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募兵,秘送东宫。
  这年六月,天气渐热。李渊率领文武官员前往仁智宫(今陕西宜君县境内)避暑,令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随同前往。李建成认为有机可乘,遂与李元吉定计,谋害李世民。他派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送信给杨文干,令其于庆州发动兵变,搞里应外合。
  尔朱焕、桥公山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会自毁三族,于是中途反悔,直奔仁智宫告密。.
  李渊闻讯大怒,下令将李建成扣留起来,又令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召杨文干来见。不料宇文颖与杨文干素有深交,到庆州后即以实情相告。杨文干顿知死罪已成,遂起兵造反。李渊只得派李世民率钱九龙、杨师道等将前往庆州平叛。盛怒之下,李渊第一次向李世民说出有关废立的气话:杨文干造反的事与建成有关,恐怕响应他的人不会少,所以才派你出征。回来后,便立你为太子。我不会像隋文帝那样,令骨肉相残。我想封建成为蜀王,让他入川。蜀兵脆弱,他日后倘若能够听从你的话,你就要保全他。如若不然,你收取他也比较容易。听完这番话,李世民心中不胜欢喜,多少年来的政治宿愿。终于从父亲嘴里说出来了。他急切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怀着激动的心情,率兵前去平叛。大军一到庆州,叛军顷刻瓦解。杨文干为部下所杀,传首京师。
  李世民走后,李建成的心腹们感到如果李建成垮台,势必牵扯到自己。于是,李元吉通过同情李建成的嫔妃向李渊求情,又重贿中书令封德彝劝说李渊。在嫔妃和重臣的周旋下,李渊改变了主意,又派遣李建成返回长安居守,废立之事遂告作罢。
  仁智宫事件以后,李渊不能不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加以审慎地处理。他看得出,如果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稳操政柄,妥善解决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朝廷必将大乱,手足之间也会生成株杀之祸。他决定必须支持一方,稳住另一方,使双方都有所收敛,缓和斗争的尖锐程度。他权衡再三,觉得还是站在李建成一边,更有利于政局的稳定。这是由于:第一,李建成是长子,且已立为太子,天下臣民家喻户晓,站在李建成一边,既符合传统,也有利于现实;第二,站在李建成一边,可以使其由弱变强,增加其与李世民抗衡的政治力量,遏制李世民居功自傲的气焰;第三,站在李建成一边,不用改立皇储,拥嫡派的文武大臣不会受到政治上的冲击,可以保持大局的稳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录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1)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2)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3)
毒美人祸乱邦国(1)毒美人祸乱邦国(2)
毒美人祸乱邦国(3)毒美人祸乱邦国(4)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1)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2)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3)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1)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2)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3)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5)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1)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2)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3)一本万利--吕不韦窃国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