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现在来看待那时的一夜成名后的心态变化时,表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是非常谦虚,但内心的骄傲自大情绪也开始滋长。《少林寺》带来的短暂成功感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那时中国的国情是拍摄电影有很多限制,几年内基本没拍几部电影,因此总觉得那段时间在浪费青春,每天都痛苦。“我说,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拍电影了。拍电影以后,遇见了人生中最大的冲击,因为不光是肉体上,我在接近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开始对人生产生了很多的不了解和痛苦的感受。比如我成名了,一夜之间成名,那么就自以为是了,自以为很了不起,虽然表面还戴着谦虚的面纱,但是内心里觉得‘嗯嗯嗯’,很得意的。第一部电影拍完了,我是一天一块钱的酬劳拍《少林寺》,但是拍完以后,突然有一个人拿了600万的支票给我,600万,在1982年。要我拍两部电影,600万,在那个年代里是多么大的诱惑,真是太美了,我真的很想拿,但是不行,你属于单位,你属于国家,你要回来,拿了的话就要全部上交。不是这个年代,所以大家其实很幸福。”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李连杰办起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时,他自己做了老板,自己去拍电影,突然之间换了一个角度去看生命。以前是打工的,整天管人家要钱,要这个要那个,但是后来,自己做了老板,就发现,你怎么管我要这个,你怎么管我要那个?每个工人都开始重复他以前做过的事情,在这个阶段,李连杰经过了肉体上、精神上的冲击。因为拍了《少林寺》以后,腿断了,非常严重:“我住在咱们北大的第三附属医院,当时七个小时的手术结束以后医生告诉我,我们能保证的就是告诉你可以完整的走路,至于能不能拍电影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开一个三级残废证,你可以拿这个残废证在你的一生中做一个因工受伤的保证。作为一个19岁的人,差不多全亚洲都知道我很辉煌的时候,功夫很了不起的时候,我自己会面对人生最大的坎坷,都不能确保我还能不能跑、跳,那个冲击是蛮大的,在我的人生里。八十年代整体来讲,是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痛苦的一个很长的阶段,一直到我90年代的时候才开始慢慢理解,我经过每一个年轻人都想经过的阶段,为自己的名、利、物质奋斗的过程,我完全理解,我也很同情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要面对的问题。”
到了90年代以后,李连杰学会了思考。他开始思考自己所学的武术,武术告诉人有阴和阳两方面的东西,但是李连杰觉得自己似乎总站在阴的一方面去考虑人生,以自我为中心。当时李连杰懂得了谢恩:“第一件事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因为没有他们,就生不了我;第二件事要感谢的是我的国家,因为他们选择了我去学武术,第三个感谢的是我的教练,他培养了我,第四个感谢的是《少林寺》的导演,他发现了我,第五个感谢的是很多的电影公司都请我拍电影,第六当然要感谢徐克导演。”李连杰说,这是他首次站在"阳"的立场上去讲一个感谢的观点,但同时他也从阴的那一面作了解释:“出生不是我选择来的;第二,是国家希望有人才,觉得我是那个人才才把我选上的;第三,我教练也希望选出一个全中国的冠军,培养一个冠军,也不是光培养我一个,我就是挺有天分的才把我培养出来,我也有立自己的功劳对不对;电影的导演选一个主角,这么多年轻人不选别人就选你,说明你有这个天分才能做这个主角。所以我有这个天分,做这个主角,到后来电影公司发现我能帮他们赚钱才选了我,徐克也知道我能够演绎这个角色才选择我。”所以,原来站在阴和阳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的时候,答案是不一样的。李连杰也从这个角度里开始了解生活、了解生命,直至后来在香港的发展,去美国工作了几年,后来去欧洲工作了几年,一直到现在,已经改变了他人生的一个基本观点,不习惯站在某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喜欢在两边晃来晃去。“因为只要大家作为一个人,有一个立足点的时候,你就会有自己坚信的思维方法,但这并不是真理。对面的那个人,因为他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东西,他会说出跟你相反的论调,但它也不是真理。所以生命不是一条路走到底,所以我一直坚信我们人类是一个"圆",因为无极,无极就是一个圆,有了圆以后有了天地,叫阴阳,天地有了四相,之后有了八卦,八卦六十四相演变出整个人类,如果太自我为中心,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就会有很多痛苦,抛掉自我中心的时候,就会非常快乐。这是我目前经常在做、经常在学的事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