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隋唐兩朝志傳 》
第一一八回 李瑀雪夜剋蔡州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卻說吳元濟引兵自秦亭道望汝陽而來,問吳秀琳曰:“此去汝陽有備、無備?先發何方為上?”秀琳曰:“近汝陽有一山,名九功山,若先占得此山,奪盡汝陽之勢。衹恐裴度多謀,先有準備。”元濟曰:“官軍知吾兵出靈川,必皆聚於此處。”於是提軍前進。至九功山下,前部登山,衹見山上旗幡竪立,鼓聲大震,風吹裴度招旗。諸軍大驚,山上山下,官軍分十面殺來,勢不可當。賊兵大敗,元濟急兜回馬,率領殘兵而退。暗思自謂驍勇無敵,精通兵法,天下無雙;不想朝廷又生此人,吾與裴度勢不兩立。次日,再整兵至九功山下搦戰,裴度出戰,山上官兵並不下來。至晚欲退,山上鼓角齊鳴,賊兵着忙,官軍也不下山來。欲要衝突上山,又畏嚴備,不敢進前。守至二更,欲回山上,官軍又鳴畫角,諸軍驟至。賊兵又折一陣,退回舊寨。次日,元濟單馬提軍驅至九功山下,穿連以為木柵寨。當夜三更,度差五百人分路各執火炬下山,燒着糧草車,隨後以兵應之。兩兵混戰一夜,營寨又立不成。元濟退回舊寨,與秀琳商議曰:“汝陽急切未易取,不如先取幹坡。幹坡乃汝陽屯糧之所,若得幹坡,汝陽必危。”元濟乃留吳秀琳虛屯九功山下,自率精兵沿山渡水取幹坡。行了一夜,比及天明,元濟見山勢險惡,道路崎嶇,問左右:“此何地也?”答曰:“乃停馬𠔌。”元濟勒馬自忖:倘或於此斷絶糧草,吾等如之奈何?正躊躇間,前軍來報:山後塵埃起處,必有伏兵。元濟急持兵看時,嚴綬、田希正兩軍齊出。元濟大驚,且戰且走。前面喊聲大震,裴度自引軍殺來。後人有詩云:元濟心癡望列侯;行兵安及晉公謀。
中原尺地難恢復,一戰傷亡賊勢休。
元濟欲再往靈川,秀琳曰:“靈川寨被李光顔打破,辛永已死,軍兵皆投淮西去了。”於是元濟不往靈川,從山僻小路回蔡州。後面裴度引兵緊迫,元濟親自斷後,叫諸兵先自進前。賊兵三停已先去二停了,衹有元濟在後。忽然一軍突出,為首乃唐朝大將李光顔交戰。元濟親自斷後,被官軍圍住,死戰不得脫。賊將蘇天然聽知元濟被圍,引數萬軍馬抖擻精神,衝殺官軍,人不敢近,左衝右突。元濟見有救兵來至,乘勢殺將出來。二人相合,殺散李光顔之兵。元濟軍馬盡皆力乏,蘇天然謂元濟曰:“某願單馬斷後。天然亦是驍勇好漢,請大將放心前行。”後面官軍又追趕,天然匹馬單槍衝殺而來。官軍不敢逼近,李光顔交放箭,怎當官軍四合亂箭射來,天然獨力難支,被亂箭射死。元濟自回蔡州,痛傷天然、辛永二將沒於軍中,乃厚贈其子。因此賊衆多遭陣亡,皆歸怨於元濟。卻說唐鄧州節度使李瑀,李晟之子也。當在鄧州,聽知裴度追殺元濟於蔡州,怕他成其大功,亦引兵來相助。李祐言於瑀曰:“元濟所部精兵皆在洄麯,布散四境拒守。其守州城者,皆老弱之卒,宜率兵乘虛直抵其城下。北軍聞之,元濟不足擒矣。”李瑀從之。是夜初更左側,雪深三尺,瑀親自披挂,帶人馬,俱各偃旗息鼓,乘夜潛行七十餘裏,直抵蔡州城下。正直天池鵝鴨無數,瑀令軍士驚起亂鳴,以混軍聲。時譙樓已四鼓矣,內外守城之人無一知者。李祐、李忠義乃鋤城為坎,二人先自登城,後面壯士相繼從之。比及天色微明,軍士已自打人元濟所居外宅。早有人報知元濟曰:“官軍至矣!尚如此熟睡耶?”元濟尚臥在床,笑曰:“俘囚為盜,殆曉吾當盡殺之,何足為事。”言未絶,又有一人來報:“城已陷矣!”元濟乃驚起,慌出庭外視之,見瑀軍洶涌而進,約有一萬餘人,喊聲鼎沸,漸漸逼近。元濟乃帥左右登內城拒戰。是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餘據守洄麯,瑀在軍中與衆商議,瑀曰:“今元濟勢已窮蹙,所望者重質來救耳。吾欲得重質來降,則元濟必死矣。”乃訪重質傢下老小,各厚賜金帛,以恩撫之。仍遣其子董傳道持書曉諭重質。重質知瑀恩厚,遂單騎直詣瑀營來降。二人接見,不勝大喜,即留重質在軍中聽用。卻說元濟知重質已降,無兵救援,遂在城上請罪,緣梯而下。瑀令軍士擒之,裝在檻車,押送京師。其餘賊衆,瑀大加撫慰,不戮一人。靜軒觀此,有詩云:李瑀能分聖主憂,天兵赫赫下神州。
平生報國心如火,不斬樓蘭誓不休。
李瑀既擒了元濟,吩咐軍人嚴整隊伍,擺列旗槍,屯於鞠場,待裴度。
卻說裴度在後面追趕,人馬繼至,不料李瑀從間道雪夜而出,已先擒賊。又見軍士擺列,如迎敵之狀,度疑瑀與賊同謀,有懷異志,便欲避之。瑀自披挂接見,拜於路左。瑀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十年矣。願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聞言,心始安,方受之。瑀引人馬還屯文城,諸將請曰:“公始敗於朗山而不憂,勝於吳房而不取,冒大風盛雪而不止,孤軍深入而不懼,然卒以成功,皆衆人所不識也。請問其故?”瑀曰:“朗山不利,則賊輕我,不為備矣。取吳房,則其衆奔蔡,並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風雪陰晦,則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軍深入,則人皆致死戰自倍矣。夫視遠者不顧近,慮大者不計細,若矜小勝、恤大敗,先自撓矣,何暇立功乎?”衆拜曰:“將軍神機妙算,非衆等所及也。”度領兵回長安,帝大喜,加度為晉國公,賜爵,復入知政事。設太平筵宴,重賞三軍。當日帝與群臣正在飲酒間,忽人報言:“外國遣一番僧來進佛骨。”未知說甚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李瑀之論,凡智將皆能之,而其所不能者有二:失忌敵,恆情也,彼獨厚結李祐以圖其成;爭功,常態也,彼獨拜迎裴度以敦其讓。蓋李晟乃仁義之將,而瑀為其子,傢法流傳;況其籌略,尤剋肖乃父者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興宮室剪彩為花 | 第二回 隋煬帝遊幸江都 | 第三回 竇建德兵殺郭絢 | 第四回 楊義臣掃清河北 | 第五回 楊玄感兵起黎陽 | 第六回 瓦崗寨群雄聚義 | 第七回 翟讓李密據洛倉 | 第八回 李密移檄數帝罪 | 第九回 文靜世民議大事 | 第十回 世民說李淵起兵 | 第十一回 李淵遣使如突厥 | 第十二回 唐兵大破宋老生 | 第十三回 李淵合兵圍長安 | 第十四回 李淵奉迎立代王 |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關射子 | 第十六回 王世充東都救援 | 第十七回 含嘉城秦瓊戰丘瑞 | 第十八回 李密誘殺翟讓 | 第十九回 化及江都弒煬帝 | 第二十回 化及鴆殺少帝 | 第二十一回 李淵受禪即帝位 | 第二十二回 竇建德自立夏帝 | 第二十三回 凌敬義說楊義臣 | 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麴棱降夏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