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權力“深喉”   》 第117節:伊拉剋:螢火蟲在飛(5)      黃誌 Huang Zhi

  在什葉派穆斯林武裝"部分控製"的三座南部城市,遜尼派穆斯林則繼續在費盧傑同美海軍陸戰隊進行較量。庫法市的警察局和政府大樓也被什葉派武裝力量占領。與此同時,伊拉剋其他一些城市的戰鬥也非常慘烈,伊拉剋局勢已經處於失控狀態。
  新一輪襲擊行動,參與人員數量之多,涉及城市範圍之廣,早已超出了美國認定的薩達姆餘黨和什葉派激進領袖薩德爾追隨者範疇。在"遜尼派三角地區"的費盧傑,美軍出動了數千海軍陸戰隊員進行圍攻,使用了大炮、導彈和聰明炸彈,可是在打死包括許多婦孺在內的400名居民後,仍未能使這個小城屈服,交出打死4名美國保安公司保鏢的人。
  儘管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堅决否認形勢失控,白宮強調與美軍作戰的衹是"一小撮恐怖分子和壞蛋",但電視和報章圖片上伊拉剋人揮動自動步槍圍着熊熊燃燒的美國軍車高呼口號的場面,顯示的完全不是這麽一回事。中央情報局也不得不承認,越來越多的伊拉剋人正開始加入到反對美國占領的武裝暴動中去。當地美軍也承認,將伊拉剋境內反美武裝力量清理幹淨需要很長時間。
  隨着愈演愈烈的武裝衝突在伊拉剋由南至北全面爆發,伊拉剋的局勢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武裝抵抗運動已經表現出規模化、公開化、聯合化、全民化等特點,其威脅甚至遠遠超過了前薩達姆政權的正規軍。
  這是新一場伊拉剋戰爭。
  利用什葉派穆斯林和遜尼派穆斯林之間的宗教矛盾和利害衝突,實行"以伊製伊",是美國打的如意算盤。
  伊拉剋戰爭前,伊拉剋遜尼派穆斯林與什葉派穆斯林一直矛盾重重。伊拉剋戰爭後,反對美國的主要勢力是遜尼派武裝力量。然而,反美情緒竟使什葉派和遜尼派找到了共同的敵人,令他們團结起來,共同抗美,這是美國人料想不到的。也就是說,作為伊拉剋人民主體的什葉派已經起來反抗美國,而且在戰鬥中什葉派和遜尼派已經聯合起來,或者在嚮聯合的趨勢發展,包括像費盧傑等地方已經形成了聯合。所以,這對於以美國為首的駐伊聯軍是相當不利的,因為他們面臨着伊拉剋的全民抵抗。
  什葉派領袖薩德爾的支持者在緻費盧傑居民的公開信中,誓言同遜尼派兄弟並肩作戰;巴格達的遜尼派聚居區居民也拿起武器,和什葉派一起打擊美軍。用西方傳媒的話來說,聯軍在伊拉剋已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更令人不安的是,當地極端分子除了打擊外國軍人外,還將目標瞄準了伊拉剋境內手無寸鐵的外國平民。可以說,伊拉剋抵抗力量正采取着一種新戰術,那就是綁架伊拉剋境內的外國人,然後以人質為要挾,嚮他們的政府發出政治要求或者經濟要求,稱美軍如不撤出伊拉剋,人質將被斬首。
  大約有12.5萬名美軍部隊和來自包括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2萬名部隊駐紮在伊拉剋。在伊拉剋武裝分子綁架外國人質事件當中,大多數被綁架人質所在的國傢都有軍隊駐紮在伊拉剋,這些伊拉剋武裝分子綁架的目的就是嚮人質所在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它們從伊拉剋撤出軍隊,從而使聯軍的力量進一步受到削弱,有利於他們集中力量打擊美國和英國,特別是美國。
  美英發動伊拉剋戰爭以來,有近40個國傢出於不同的動機嚮伊拉剋派兵,形成了美國所謂的"伊戰聯盟"。戰後,伊拉剋人的仇恨和襲擊,加上接連發生的綁架事件,使得一些當初為討好美國而派兵的國傢紛紛想打退堂鼓,使"伊戰聯盟"面臨分化甚至解體的危險。先是西班牙,然後是多個國傢退兵。
  雖然從軍事意義上講,一些國傢從伊拉剋撤軍可能不會産生很大影響,但這些國傢撤軍的政治影響不可低估。實際上這使美英兩國在伊拉剋問題上更加孤立。同時,國際社會要求聯合國在伊拉剋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急劇升高。
  亂象叢生:反美武裝對峙和教派政黨爭鬥交錯。伊拉剋戰後,反美武裝剛開始衹是薩達姆殘餘勢力和一部分民族主義分子,接着加入了恐怖組織和一些教派組織,特別是伊拉剋人的新偶像、1974年出生的什葉派穆斯林領袖薩德爾,他的支持者在伊拉剋中部和南部城市,與聯軍展開激戰。
  薩德爾與聯軍兵戎相見的直接原因,是美國查封了其開辦的報社,還嚮薩德爾發出了逮捕令。但這背後還有着更深層次的教派內部鬥爭因素在起作用。
  伊民族和教派的構成復雜,主要有三大派:北部的庫爾德人、中部的遜尼派穆斯林、南部的什葉派穆斯林。遜尼派約占伊人口總數的20%,庫爾德人約占20%,什葉派約占55%。
  長期以來,伊拉剋一直由少數遜尼派執掌朝政,對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的宗教學校、出版物嚴加控製,並對其宗教人士進行迫害。20世紀70年代末期,受伊朗伊斯蘭革命影響,伊拉剋的什葉派穆斯林反對派及抵抗組織興起,並為把伊拉剋建成"伊朗式"的政教合一國傢進行了不懈鬥爭,但屢屢遭到薩達姆政府的鎮壓。因此,伊戰前,伊拉剋的遜尼和什葉兩大教派可謂"勢不兩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1)第2節:前言 讓理想與命運和解(2)第3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
第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2)第5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3)第6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4)
第7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5)第8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6)第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7)
第10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8)第1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9)第12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0)
第13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1)第1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2)第15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3)
第16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4)第17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5)第18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6)
第1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7)第20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8)第21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9)
第22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1)第23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2)第24節:葉利欽:權術者無常(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