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紅色後代的蘇聯印記 》
“同鄉會”成立了
趙嘉麟 Zhao Jialin
葛萬青 Ge Moqing
1946年5月,王稼祥在夫人朱仲麗的陪同下,到蘇聯治胃病。8月,被確診為腎癌的羅榮桓也攜妻子林月琴來到莫斯科接受治療。
此時,昔日在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朝夕相處的中國學員們紛紛進入高等院校,彼此的聯絡和交流也比較少。加上他們在蘇聯住的時間比較長,同國內親人的聯繫很少,因此對中國的情況也不瞭解,一些人思想也有些渙散。
雖然王稼祥和羅榮桓本身身體狀況不佳,但對中國留學生所處的境況極為關心。
他們與蔡博、劉允斌、陳祖濤等學生見面後指出,在蘇聯的留學生不能一盤散沙,要組織起來,加強學習,尤其是思想政治學習,要瞭解國內的形勢發展,努力學習好專業技術,爭取早日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在王稼祥和羅榮桓關心下,“蘇聯中國留學生會”成立,並報請了蘇聯有關部門批準。在中國學生中,大傢習慣稱這個組織為“同鄉會”。
“同鄉會”成立前的一個星期天,20多名在莫斯科上大學的中國學生聚集在柳剋斯旅館。經過集體商量後,决定推選三人作為“同鄉會”的領導。第一次選舉結果是蔡博、劉允斌和陳祖濤。由於蔡博提出自己不久就要畢業回國,於是大傢又選了一次,結果劉允斌、陳祖濤、張芝明當選。其中,劉允斌任會長,其餘兩人為副會長。“同鄉會”的“大本營”就設在柳剋斯。
“同鄉會”的主要活動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團结教育全體同學為將來回國參加建設而發奮學習;
第二,學習中共文件,瞭解和關註國內解放戰爭的態勢,在政治上提高自身素養。這主要由幾位中文水平較高的同學,將從祖國解放區寄來的文件譯成俄文,供大傢傳閱、學習;
第三,想方設法改善中國學生的生活條件,並組織各種活動,把大傢凝聚在一起。逢年過節,中國學生都要聚集在“同鄉會”位於柳剋斯旅館的大本營,會餐、跳舞、唱歌。其實會餐也不過是大傢湊錢買瓶葡萄酒,再用土豆和雞蛋做一大盆沙拉而已。至於跳舞和唱歌就更簡單了:一般是由在莫斯科醫科大學的蔡轉手風琴伴奏,大傢或一同,或單獨哼唱俄羅斯民歌和蘇聯衛國戰爭歌麯。
“同鄉會”還組織觀看戲劇、音樂會、畫展等活動,活躍大傢的文化生活。雖然這些異鄉遊子們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卻堅持一個原則:吃的可以差,住的可以差,但精神文化陶冶不能少。他們經常結伴去大劇院、小劇院觀看演出,或聽音樂會。演出的票價分幾個等級,這些窮學生衹能買最差的票,坐在最差的地方,甚至站在走道裏欣賞《天鵝湖》《睡美人》《鬍桃夾子》等優秀的芭蕾舞劇目,或是聆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此外,他們還自己組織去了趟列寧格勒旅遊。為了省錢,他們用配給的票證買了整整一箱面包帶在路上作為食品。埃爾米塔什博物館(鼕宮)、夏宮、普希金故居、涅瓦河畔都留下了中國學子們的身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劉少奇揮別子女(1) | 劉少奇揮別子女(2) |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1) |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2) | 與周恩來夫婦同行(1) | 與周恩來夫婦同行(2) | 迪化巧遇小夥伴(1) | 迪化巧遇小夥伴(2) | 任弼時“賠不是” | 賀子珍的遭遇(1) | 賀子珍的遭遇(2) | 毛氏兄弟(1) | 毛氏兄弟(2) | “沉睡”的列寧(1) | “沉睡”的列寧(2) |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1) |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2) |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1) |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2) | 天堂般的生活(1) | 天堂般的生活(2) | 難學的俄語 | 毛岸英的疑惑 | 鄧穎超“打前站”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