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第六章环境保护,飞扬的泡沫和无尽的依赖
人没有开创自然的力量,在自然面前班门弄斧除了造就一个个四不像的怪物,没有任何成绩。自然遗产不需要人创造,任何对自然遗产的人为的创造,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对自然的损害。保护自然实际上就是保护自然不受人的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自然遗产是唯一的,今天被改造了,不成形了,就再也恢复不了它的本来面貌。自然用了亿万年的时间造就了泰山,人类只用了20多年就将它破坏得面目全非。即使我们从今天起扒掉泰山上那些碍眼的人工建筑,我们也恢复不了被炸崩的万多方土石。即便我们重又堆起那万多方土石,我们也不能保证它能恢复未炸前的姿态。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当人们意识到频繁的自然灾害正是过度开发的苦果时,已经太晚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种林……我们毁掉的是自然用成千上万年才孕育出的生态,即使现在每个人都停止破坏自然,投身到保护自然的事业中来,我们的努力也只能弥补我们过失的一小部分。种一片树林容易,造一个森林难,植一片草易,造一个草原难。天晓得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够再次目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能够再次为觅不见草里的牲口这样的事情“烦恼”。
.c.一、脆弱的中国环境,拿什么来保护你
人类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够延续和健康的发展。而中国的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社会发展阶段等,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状况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一段的距离,具有其脆弱的一面。
中国国土面积的65%都是山地和丘陵,国土面积的33%是干旱区或荒漠区,国土面积的70%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是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国家,国土面积的55%是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地方,国土面积的35%正遭受到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影响,而国土面积中只有14%是种植耕地。这些自身拥有的自然结构和地理特征,显示出中国生态环境先天不足。
2005年1月27日,评估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芬兰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名列第一位,第二名到第五名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而倒数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朝鲜、中国台湾、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位于133位,在全球上是倒数第14位。
“环境可持续指数”首次发布的时间是在2002年,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专家合作完成,并同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同时发布。专家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21项指标对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拥有情况、过去和现在的污染水平、对环境治理所做的努力、社会提高环境治理的能力以及对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所做的贡献等等方面。
当时在全球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名列第129位,同样是全球倒数第14位。而倒数第一名是科威特,韩国倒数第八,在最初发布这项指数的时候,韩国等一些国家曾经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格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共有114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会议上提出了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接近的概念,这预示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了未来共同的战略,并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了行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