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猪业实录 》
第116节:第三篇 专家会诊(4)
佚名 Yi Ming
三、预防细菌的继发感染当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机体对任何外界的应激都特别敏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减低各种应激因素,如温差、机械性刺激、空气质量、饲养密度等。因此应针对各个应激阶段制订科学的药物保健程序,预防细菌的继发感染。
四、把好饲料原料质量关预防饲料霉菌毒素的影响,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强化营养,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争取做到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多点饲养的管理模式,早期淘汰病残猪。
朱连德:现在我国养猪场蓝耳病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但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率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报道出来。发生了"高热病"的猪场检测有蓝耳病的变异毒株,而没发生"高热病"的一些养猪场是否存在蓝耳病的变异毒株?未曾报道。我国在猪场疾病诊断、普查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有一个全国性的兽医检疫监督网络,但没有发挥出整体作战的优势。一旦一个地区发生疫情,多采用抽样调查,难免让人产生"盲人摸象"的疑问。2006年发生在几个省份的"高热病"疫情,并没有迅速调动各省相关机构协同作战,快速进入现场作全面的可疑病原的普查与筛选工作,所以迟迟难以给出定论。
王贵平:从去年夏季外省部分地区猪"高热病"发生情况来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而这些养殖场(户)的一致特点是,饲养环境恶劣,管理水平低下,缺少健全的防疫体系。由于新型疫苗的生产周期至少要1-2个月,在最近这个时期内中小型猪场更要特别提高防疫意识、强化饲养管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养猪场的饲养管理环境密切相关,正是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生产管理上的漏洞,给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提供了暴发的温床。饲养环境恶劣、饲料原料质量差、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疫苗,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猪只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目前国内猪场传统的蓝耳病病毒感染比较普遍,大多数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现象的出现,如果病毒发生变异成为高致病性毒株,就可能会引发疫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猪引进。因此,中小型猪场必须严格把好种猪引进这一关,同时改善饲养环境,保证饲料原料质量,提高猪只本身的整体免疫力。
养殖场(户)应该及时注射疫苗,加大免疫强度。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使用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要明显好于弱毒疫苗。
黄双辉:猪场要做好防控措施,得从三方面去考虑。一是疫苗预防: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用有效和好的疫苗是一个直接的最有效措施,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也是最好的方法。二是药物预防:包括用西药、中药、中西结合等。三是饲养管理要素:所谓三分管理七分饲养就是此理。猪场只要做到这一点,问题就会少很多,加强饲养管理有很多方面,如增强营养、控制温度、湿度等等。
在临床兽医眼中,这三方面都属于预防的范围。对高致病性蓝耳病而言,也只有从这三点去考虑。现在市场上传出有很多药治疗蓝耳病有效,这个中药不错,那个也可以,其实都是属于预防的范畴。或许这些都有效,但是疫苗相对直接点。
当然,疫苗的预防没有百分之百,这也不可能,因为猪毕竟是一个生命,一个疫苗的预防效果能够达到九成都算不错了。
谢灯养:此病在全国引起大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目前散养户多,防疫意识比较薄弱,甚至不注射疫苗,猪只流动性大;
二、不注重饲料质量,如果饲料黄曲霉素含量过高,会严重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使猪群的抵抗力下降;三、过分依赖同原动物的蛋白质原料,如肉骨粉、血浆蛋白等;四、过多注射疫苗,造成猪只免疫功能紊乱;五、某些不良商家炒作过度,造成养殖场(户)无所适从,滥用抗生素,过于夸大产品的功效。对猪场提出以下控制措施:一、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不宜选用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二、发病猪群不宜紧急接种疫苗,特别是活疫苗。否则种猪会引起大量流产,中、大猪出现较多的死亡。未发病的危险猪群可采用紧急接种疫苗。
三、保育猪、小猪发病时,应及时淘汰、处理病猪。不要抱有幻想,发病一头,处理一头。
四、对症治疗:但这点不适宜保育猪及小猪。如注射药物过多特别是与退烧药配合使用则更易加速其死亡,对症治疗主要是抗菌、清热解毒为主,并且要坚持治疗3-5天,如效果不确实时应及早淘汰处理。
A.在水中添加增强抵抗力、保障体能恢复的药物,如电解多维、VC、葡萄糖等副作用少的广谱抗生素,也可考虑在水中添加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中药煎液:如车前草,石膏等,在发病小猪的水中可另添加代乳奶,以帮助其抵御疫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方农村报 |
|
|
第1节:序 养猪业考验政府决策 | 第2节:猪业革命:昭示宏大的国情难题 | 第3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1) | 第4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2) | 第5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3) | 第6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4) | 第7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5) | 第8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6) | 第9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7) | 第10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8) | 第11节: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9) | 第12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 | 第13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2) | 第14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3) | 第15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4) | 第16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5) | 第17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6) | 第18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7) | 第19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8) | 第20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9) | 第21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0) | 第22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1) | 第23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2) | 第24节:第二篇 追问养猪业(1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