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江都兵變--宇文化及縊殺隋煬帝(2)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大業十四年,隋煬帝見中原已亂,無意北還,但仍想遷都丹陽(今江蘇南京),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他派人過江去修建丹陽的宮殿,準備一待宮殿建好就遷過去。隨駕的士卒多數是關中人,本來就思念家乡,又聽說那邊戰亂頻繁,不知傢人存亡,心中十分焦急。現在聽說隋煬帝要遷都丹陽,更加不滿。郎將竇賢竟率所部私自潛逃。隋煬帝急忙派人追殺竇賢。但是士卒仍然悄悄逃走,隋煬帝深以為患。
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平素很為隋煬帝寵愛,這時也與虎賁郎將元禮、直閣裴虔通等密謀西歸。三人又碾轉招引,內史捨人元敏、虎牙郎將趙行樞、勳侍楊士覽等人都與之同謀。這些人日夜聚會,公開議論叛逃,竟無所畏避。有一個宮女聽到消息後對蕭後說:“外間人人欲反。”蕭後說:“你可以直接報告皇帝。”這個宮女就去報告隋煬帝。隋煬帝聞言大怒:“你一個宮女,知道什麽國事,到我這鬍說八道1竟下令將這個宮女處死。以後又有宮女報告蕭後,蕭後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無可救藥了。你們也不用再說了,說了衹會令皇帝煩惱。”自此以後,無人敢言。
趙行樞和將作少監宇文智及交情甚厚,楊士覽是宇文智及的外甥。二人將密謀告訴他,並說司馬德戡已决定三月十五日結黨西歸。宇文智及說:“皇帝雖然無道,威令尚行,你們擅自逃走,恐怕也要像竇賢那樣,自取滅亡了。”趙行樞道:“那怎麽辦呢?”宇文智及道:“如今天已亡隋,英雄並起。我們同心叛逃者已達數萬人,如果因此起事,此乃帝王之業也。”趙行樞呆了半天,纔說:“欲行大事,必須推舉一位主帥。我們人微言輕,難當此任。看來衹有公等兄弟,才能擔此重任。”宇文智及佯裝大驚,說:“這個我倒沒想到,衹是和你們圖謀救命罷了。”趙行樞勸了半天,宇文智及總算答應與其兄商量。
趙元樞將宇文智及的意思告訴同黨,司馬德戡等都表示贊成。謀劃已定,衆人約同宇文智及,相偕至其兄右衛屯將軍宇文化及居處,推他為帥。
宇文化及是曾幫助楊廣篡位的宇文述的兒子。他輕薄無行卻性格膽怯,乍聽此謀,不由大驚失色,渾身冷汗,後經衆人慫恿,其弟力勸,方勉強答應。
司馬德戡等人到處散布流言,說隋煬帝聽說北方來的將士們要叛逃,準備了很多毒酒,想藉犒軍的機會將他們全部毒死,衹把南方人留下。將士們聽了這些流言非常害怕,互相轉告,大傢都有了謀反的念頭。
三月十日,司馬德戡召集諸將,宣佈自己的謀反計劃,諸將皆拜伏在地,表示惟其命是從。這天夜裏三更時分,司馬德戡聚集了幾萬人馬,在東城放起火來。隋煬帝在宮中看到火光,又聽到外面一片喧噪聲,就問值班的裴虔通發生了什麽事。裴虔通騙他說是草坊失火,人們正在救火。隋煬帝遂睡覺去了。
四處叛軍望見火光,紛紛行動,控製了江都的大街小巷。
五更時分,天色微明。司馬德戡率兵殺入玄武門(皇宮北門),將守衛殺散後,直奔隋煬帝寢宮。隋煬帝聞變,易服逃到西閣,被人搜出,押到衆叛將面前。
衆叛將把隋煬帝押回寢殿,裴虔通等都執刀站在他的身旁。隋煬帝說:“我有什麽罪,你們這樣對待我?”叛將馬文舉說:“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到處騷擾百姓。對外則勤於徵討,對內則驕奢淫逸,使多少丁壯死於刀矢之下,多少婦孺填於溝壑之中?如今四民喪業,民窮財盡,盜賊蜂起,幹戈不息。你不但不知悔悟,反而專門信任佞諛的小人,掩飾自己的錯誤,拒絶臣下的諍諫,怎麽能說沒有罪?”一席話,說得隋煬帝無言以對。
過了一會兒,隋煬帝又說:“我實在對不起老百姓,可是你們這些人跟着我享盡了榮華富貴,有什麽資格來教訓我呢?今天的事,以誰為首?”司馬德戡應聲說道:“陛下多行不義,弄得普天同怨,反對你的,何止一人?臣等平日素受寵幸,今日之事,實在有負陛下。但如今天下大亂,兩京都為賊人占據,陛下欲歸無路,臣等亦求生無門。唯願藉陛下之首以謝天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目錄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 毒美人禍亂邦國(1) | 毒美人禍亂邦國(2) | 毒美人禍亂邦國(3) | 毒美人禍亂邦國(4)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