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旷世才女魂归何处:张爱玲传 》
一语成谶?(3)
余斌 Yu Bin
5月,胡兰成又回到汉阳,下得飞机,他觉得“真是归来了”,离开张爱玲他并无愁绪,显然他更是视这边为他的家了。自此后他便不再叫周小姐“小周”,而唤她“训德”,或是一处逗乐调笑,或是让她服侍,江边漫步,湖上荡桨,俨然已是夫主的派头,而且周围的人也已尽知二人的关系。他与周小姐谈婚事,却不行结婚仪式,理由极是冠冕堂皇:“我因为与爱玲亦且尚未举行仪式,与小周不可越先。”倒似他已将一妻一妾的格局安排定了。只是他偶尔也会感到“此事其实难安排”(此事在他是一个技术的难题而不是伦理的难题),然而也还是他一贯的洒脱,听其“自然”。
他的大限到了。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降诏书,胡兰成在街上听到广播,惊出了一身大汗。但他不甘束手待毙,积极活动策划,与二十九军军长邹平凡宣布武汉独立,拥兵数万,拒绝重庆方面的接受,还曾打算成立武汉军政府。此时国民党方面要他归顺,送来委任状,中共将领李先念也曾遣人奉劝他弃暗投明。胡兰成是个狂妄自大的人,且亦担心投过去无出路,两边均未答应。他自负料事必中,以为他还可以有所作为,但是大势已去,不几天他手下的人马便已分崩离析,大都归顺了重庆,武汉“独立”了十三天,直似一场闹剧,胡兰成见势不妙,扮成日本伤兵,乘一艘日本伤兵船逃离了武汉。
他由武汉到南京,由南京到上海,一直在日本人的安排下东躲西藏。此时全国都已开始搜捕汉奸,他在上海难以藏身,又潜逃至杭州、温州一带,化名张嘉仪,隐匿不出。逃离上海前,他曾到张爱玲处住了一宿。胡兰成与周小姐分手时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自传中对此也是不惜笔墨,而此次与张爱玲分别的情形,自传中只字未提,只含混地写道:“唯对爱玲我稍觉不安,几乎要惭愧,她是平时亦使我惊……我当然是个蛮横无理的人,愈是对爱玲如此。”是胡兰成逃亡途中,惊魂未定,一反常态,对张爱玲恶语相向,还是张爱玲觉察到他对自己的态度大不如前,因此不肯假以颜色?否则素来自以为是、大言不惭的胡兰成何以会有内疚愧悔之意?反正胡的话是不知所云,也无从索解。
张、胡二人匆匆一别,直到第二年(1946)2月才又聚首。这一次是张爱玲由上海千里迢迢来温州寻夫。胡兰成逃离上海时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不知最终会逃到何地,也未留下地址。他换过好几个地方,终觉难以藏身,最后总算在温州落下脚来,但他还是未与张通消息。张爱玲是从他的一个密友处打听到他的下落,自己一路寻来的。过去二人也常是身处两地,胡在武汉时更是一别数月,但如今胡身在难中,生死难料,而且还有因小周出现二人感情上存下的芥蒂,因此张爱玲盼相见的心情格外的急切,一路上想着念着的,都是丈夫:“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住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含有珠宝在放光。”她也许还想象过患难中相逢会是何种情形,只是任是怎样富于想象力她也不会想到,胡兰成身边已然又有了一个女人。
这女人名叫范秀美。胡兰成出亡,一开始是避在杭州乡下的斯家,斯家是大户人家,范秀美便是斯家的姨太太,十八岁即守寡,后读蚕桑学校,年纪比胡大一岁。胡在那一带藏身不住,即是由她不避嫌疑,自告奋勇送他到温州去隐匿。一路上胡问这问那,时相撩拨,而范守寡多年,也有意思,二人未及到温州就做了夫妻,张爱玲来到时,胡已在范的娘家安顿下一些时候,称其母为外婆了。
张的出现大出胡兰成的意料,他“一惊,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几乎要粗声粗气地骂她回去。他的解释是,他是男人,“不欲拖累妻子”,但真正的原因却是他已将张爱玲视为多余。他与范秀美结合原就存着利用之意,为的是成了夫妻他的身份多一重掩护,而范又是出身卑微,很会理家过苦日子,自能把他服侍照顾得妥妥帖帖。反观张爱玲,当初她谈艺论文让他兴奋,一言一动不同凡俗,令他心醉神迷,她的家世、才华也令他可以向外人炫耀,而凭他眼下的处境,这一切不折不扣,皆成为奢侈。他过去爱她并不掺假,但至少是暂时,她于他是无“需”可取,他宁愿她不来搅他的局,安安生生待在上海,他这边则可以对了范秀美大谈她的才华盖世、小周的天真喜人,心里逸逸当当,仿佛身拥数美,艳福不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 |
|
|
引言1 | 引言(1) | 引言(2) | 从前(1) | 从前(2) | 从前(3) | 从前(4) | 家庭生活场景(1) | 家庭生活场景(2) | 家庭生活场景(3) | 家庭生活场景(4) | 家庭生活场景(5) | 家庭生活场景(6)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 | 读书岁月(1) | 读书岁月(2) | 读书岁月(3) | 读书岁月(4) | 读书岁月(5)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