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孔子 Confucius   》 第116節:第十九章(3)      高光 Gao Guang

  我拜你為父,請你教我。
  教你什麽?
  如何做楚國國相。
  囊瓦斜覷子玉:你想做楚相,憑什麽?
  子玉說:智謀、權術,還有心機。
  囊瓦忽地老淚直流:好,好,子玉,你可以做楚國的國相了,你早晚會做楚國的國相。
  申包胥退朝出來,看到人流攢動,直擠嚮小攤,賣貨人在匆匆兜售那“忠孝帶”:忠孝帶啊忠孝帶,看啊看,大秦國風行的忠孝帶!八百裏秦川流淚,涇水渭水嗚咽,山河知情,也隨人泣淚,大地懂情,也俯首低頭。哀兵必勝!看啊看,這是什麽?是忠孝帶,一條帶子,上面綉個“楚”字,這是楚國貨嗎?不是,這是秦國王妃、宮人戴過的,她們以申包胥為榮,一哭而動天地,一哭而二十萬秦軍撲出秦川,一哭而大破吳軍!買吧,買吧!正宗的申包胥忠孝帶!
  申包胥很驚訝,想不到有人會用他的名聲來賺錢。他細看那些忠孝帶,衹是一條布帶子,怎麽能賣上三個錢?賣貨人十分不屑地看他:你不懂,這可不是賣布帶子,一條帶子值什麽?申包胥可值錢。
  你認識申包胥嗎?
  認得,誰不認得他?他是楚國的大英雄啊,你也認得他吧?
  我不認得他,他衹會哭,是個窩囊廢!
  賣貨人不讓了,大聲吼他:你不買我的帶子,行。可你污辱英雄,不行!他是誰?他是楚國的英雄!看你這樣子,也算是個有身份的人,你們楚國有什麽?連先王的屍骨都被人挖出來用鞭子打碎了,楚國丟人,也丟到份兒上了!還有什麽?衹有一個會哭的申包胥,纔算是英雄!不服,你哭一個給我看看,看你那小樣兒,就知道是一個笨蛋!
  申包胥喃喃地說:我不會哭,我再也不會哭了,我哭不出來,哭不出來了。他像是失神發怔的傻子,嘴裏念念叨叨,慢慢走開。
  一個人輕聲說:他是申包胥。
  賣貨人十分不屑:別扯了你,他要是申包胥,我就是楚昭王!
  夜晚,伯嬴與楚昭王在宮外的欄桿旁坐着,看郢都。
  兩人都想着遷都,一旦遷都,郢都便成為過去,一切都值得留戀,就細細觀看郢都,用憂傷的心情看它,郢都又有些好處了,夜景繁華,燈火簇簇。
  伯嬴問:你讓申包胥來了?楚昭王說:他就要來了,母親要跟他說什麽?伯嬴笑笑:他不是喜歡談仁義嗎?我就跟他說說仁義。
  申包胥來了,拜見太後與楚昭王。
  伯嬴說:今天在朝上,人多嘴雜,所以大王要你來這裏,說說你的想法。楚國如何做,才能強大。
  申包胥說:楚國衹有大行仁政,才能強大起來。
  伯嬴問:從前楚國沒有行仁政嗎?先王如果用了太子建,是不是就成一個強大的楚國了呢?
  申包胥說:行仁政也要有條件,就是國君是明君,臣是賢臣,楚國纔可以強大。不管楚國過去如何,如今國君已是明君,衹缺賢臣了,所以臣推舉孔丘做國相。
  伯嬴說得很慢:申包胥,你去秦國求援,秦惠王是我的哥哥,我知道他這個人,你以為是你的淚水,是你的血淚感動了他嗎?不是,他是怕,怕秦國上上下下的人對他失去信心,纔肯出兵救楚的。
  申包胥很平靜地說:太後說錯了。我哭了七天七夜,淚盡泣血,秦王感動,派人抱我,坐在他的榻上,我手裏緊握着太後的玉梳,他掰開了我的手,我在昏過去之前,看清了他的臉,他滿面是淚……太後,他是愛你啊,你是他的親妹妹,沒有這份愛,秦王沒有仁義之心,能派救兵嗎?
  伯嬴問:人心險惡,你騙我,我騙你,如用仁義之心治國,能保住自己嗎?
  申包胥喟嘆:不以仁義治國,已有報應了,一個臣子用鞭子鞭打先王的屍骨,這仇恨已是刻骨銘心了啊。
  用孔丘為相,他那仁義之道,就可使楚國富強嗎?
  申包胥說:怎麽不能?夫子在魯,國君不能行仁義,不講求禮儀,夫子離開魯國,一路遊歷齊、衛、宋、陳、蔡。他是一個奇才,大王為什麽不試一試用他呢?伯嬴也有一點猶豫了:大臣都願意用孔子,就派人去接他好了,衹是囊瓦不願用孔子。申包胥大聲說:太後、大王不必聽囊瓦的,囊瓦會有什麽好計?他誤了楚國,是他力主殺太子建的,又殺伍子胥一傢,釀下大禍,大王應殺了囊瓦,以告慰楚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昆侖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看啊,孔子這個人(自序)第3節:第一章(1)第4節:第一章(2)
第5節:第一章(3)第6節:第一章(4)第7節:第一章(5)第8節:第一章(6)
第9節:第二章(1)第10節:第二章(2)第11節:第二章(3)第12節:第二章(4)
第13節:第二章(5)第14節:第二章(6)第15節:第二章(7)第16節:第三章(1)
第17節:第三章(2)第18節:第三章(3)第19節:第三章(4)第20節:第三章(5)
第21節:第三章(6)第22節:第四章(1)第23節:第四章(2)第24節:第四章(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