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泥鬼
蒲鬆齡 Pu Songling
餘鄉唐太史濟武[1],數歲時,有表親某,相攜戲寺中。太史童年磊落[2],膽即最豪。見廡中泥鬼[3],睜琉璃眼,甚光而巨;愛之,陰以指抉取[4],懷之而歸。既抵傢,某暴病,不語移時[5].忽起,厲聲曰:“何故掘我睛!”噪叫不休。衆莫之知,太史始言所作。傢人乃祝曰:“童子無知,戲傷尊目,行奉還也[6].”乃大言曰:“如此,我便當去。”言訖,僕地遂絶。良久而;問其所言,茫不自覺。乃送晴仍安鬼眶中。
異史氏曰:“登堂索睛,土偶何其靈也。顧太史抉晴,而何以遷怒於同遊?蓋以玉堂之貴[7],而且至性觥觥[8],觀其上書北闕,拂袖南山[9],神且憚之,而況鬼乎?”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註釋”
[1]唐太史濟武:唐夢賚,字濟武,別字豹岩。淄川人。幼從父曰俞習古文。順治五年舉人,六年進士,授庶吉士。八年,授翰林院檢討。九年罷歸,年未三十歲。晚年卜築淄城東南之豹山。著有《志壑堂集》三十二捲。見《淄川縣志》。太史,三代為史官、歷官之長。明清時史職多以翰林任之,故稱翰林為太史。
[2]磊落:灑脫不拘。
[3]廡(wǔ午):堂屋周圍的走廊,或兩旁的廊屋。廟中正殿供尊神,走廊和廊屋塑衆神及鬼卒。
[4]抉(jué决)取:挖取。[5]移時:底本作“時移”,“移”字側出,當係誤乙。此據鑄本正之。[6]行:即將。
[7]玉堂之貴:指唐夢賚曾為翰林院官員。玉堂,宋代以後翰林院的代稱,因宋太宗曾手書“玉堂之署”四字匾額懸於翰林院而得名。[8]觥觥(gōng
gōng公公):剛直貌。《後漢書·郭憲傳》:“帝令兩郎扶下殿,憲亦不拜。
帝曰:‘常聞關東觥觥郭子橫,竟不虛也。’“[9]上書北闕,拂袖南山:唐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纔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此藉以說明唐夢賚是因上書論政而辭官歸隱。順治八年,唐為翰林院檢討。順治命翰林院譯述南宋道士偽作的《文昌帝君陰文》,唐上疏切諫,以為:”麯說不典,無裨大化;請移此以輯聖賢經世大訓。“疏留中不下。九年,唐乃請急歸葬。旋以糾彈某給事,忤當道意,遂罷歸。拂袖,謂决計辭歸。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
|
|
捲一: 考城隍 | 耳中人 | 屍變 | 噴水 | 瞳人語 | 畫壁 | 山魈[1]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妖 | 王六郎 | 偷桃 | 種梨 | 勞山道士 | 長清僧 | 蛇人 | 斫蟒 | 犬姦 | 雹神 | 狐嫁女 | 嬌娜 | 僧孽 | 妖術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