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春秋   》 第三捲·第二十八章 奠基陝北      劉鳳舞 Liu Fengwu

  7月中旬,中央北上來到黑縣的蘆花,於21日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博古主持會議。張國燾報告了四方面軍從鄂豫皖反四次“圍剿”以來的發展情況,他說:“總的說,四方面軍的戰略戰術一般是正確的,但缺點錯誤是有的。”
  徐嚮前發言介紹了四方面軍的特點,陳昌浩介紹了四方面軍的政治工作情況。
  鄧發、朱德、凱豐、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發言,都肯定了張國燾到鄂豫皖後,紅四方面軍執行了中央正確路綫,紅軍有了大的勝利和發展。對於不足之處,毛澤東說,退出鄂豫皖是正確的,退出通江、南江、巴中是不對的;周恩來則說,撤出鄂豫皖不對,撤出通江、南江、巴中是為了迎接中央紅軍,是正確的。博古最後作結論說,同意總的估計,國燾執行了四次反“圍剿”後黨的路綫。
  看來問題似乎已經解决,但張國燾又節外生枝,要中央開會解决政治路綫問題。
  8月上旬,政治局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擴大會議,作出《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决議》。張國燾自恃四方面軍人多槍多,他在會上以“提拔工農幹部”為藉口,要求政治局增補9名四方面軍的幹部為政治局委員。政治局為了團结,補選了陳昌浩、周純全2人為政治局委員,徐嚮前為中央委員,何畏、李先念、傅鐘為中央候補委員。
  張國燾仍然嚮徐嚮前表示對中央不滿。徐嚮前說:
  “這些事情我管不了,現在部隊已在這裏停留40多天,在這裏沒有糧食吃,吃黃麻吃得嘴都腫了,我們不能呆在這裏挨餓,得趕快走。等找到有糧吃的地方,你們再爭吵去!”
  中央决定將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北上,由朱德和張國燾率領第五、九軍團和第三十一、三十三軍組成左路軍,嚮阿壩地區開進,然後東進至班佑地區嚮右路軍靠攏;由徐嚮前、陳浩昌率領第一、三軍團和第四、三十軍組成右路軍,嚮班佑、巴西地區開進,待與左路軍會合後共進甘南。中共中央和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8月中旬,朱德、張國燾率左路軍嚮阿壩開進;8月21日,徐嚮前、陳昌浩率右路軍嚮班佑進發。
  從毛兒蓋到班佑地區,中間須經過一片縱橫數百裏的茫茫草地。從草地邊嚮草地中心望去,像灰緑色的大海似的,不見山丘,不見村捨,不見林木,不見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際。草地盡是泥潭,一不小心陷到裏面就會送命,氣候多變,夜間奇寒。紅軍在草地行軍,極端艱苦,由於不斷受到風雨、寒冷、饑餓侵襲,指戰員體力漸漸地衰竭下來,有些戰士四肢無力,舉不起步,有的倒了下去。殘酷無情的草地,奪走了許多戰士的生命。右路軍經過6天6夜纔走出草地,來到班佑、巴西地區。
  距離巴西、班佑100餘裏的上下包座,是通往甘南的要地,由鬍宗南部駐守。徐嚮前命30軍為主攻部隊、4軍為助攻部隊,攻打包座。從31日下午戰鬥打響,激戰至夜半,總計斃傷敵師長伍誠仁以下4000餘人,俘敵800餘人,繳獲1500長短槍枝、輕機槍50餘挺及大批供養。此次戰役不僅打通了紅軍北上的通道,而且使敵軍逡巡不前,不敢孤軍冒進。甘南的文縣、武都、西固、岷州一帶,敵人的兵力十分空虛,此是紅軍北上的有利時機。
  不料,在阿壩的張國燾致電徐嚮前、陳昌浩並轉中央,稱:“葛麯河水陡漲,亦不能徒涉和架橋,茫茫草地,前進不能,部隊缺糧,坐待自斃。部隊北上,恐亦多阻礙,右路軍須即南下。”
  徐嚮前、陳昌浩對於張國燾突然變化,甚感焦慮。徐嚮前說:“箭已在弦,非進不可。主力合而後分,兵傢大忌,還是要勸他們上來。”
  徐嚮前、陳昌浩急電朱德、張國燾:“我們意以不分散主力為原則,左路軍速來北進為上策,右路南去南進為下策。”當晚,周恩來、張聞天、博古、徐嚮前、陳昌浩、毛澤東、王稼祥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劉伯承:“右路軍如果嚮南行動,則前途極端不利。立下决心,在阿壩、草剋基補充糧食後,改道北進。”
  張國燾以朱、張名義電令徐、陳:“右路軍即準備南下,立即設法解决南下的具體問題。”
  徐、陳接電後,陳昌浩改變了態度,同意南下。徐嚮前不願把左右兩路軍分開,衹好表示南下。陳昌浩把他們的意見報告了中央。中央不同意右路軍南下,再電張國燾:“北上方針絶對不應改變,左路軍應速即北上。”
  張國燾電復徐、陳並轉中央,聲言:“南下又為真正進攻,决不會做甕中之鱉。”
  鑒於張國燾抗上,陳昌浩又改變了態度,毛澤東又聽彭德懷說,張國燾可能會依靠優勢兵力搞陰謀,他曾派人給彭送去銀元,企圖拉攏彭德懷,反對北上。是時,1軍團已北進到俄界,為了防止萬一,彭德懷派1個團隱蔽在中央軍委毛澤東、張聞天等的住處不遠的地方。彭德懷問毛澤東:
  “如果陳昌浩領四方面軍解散3軍團怎麽辦?可不可以扣押人質?”
  毛澤東說:“不可扣押人質。”
  毛澤東立即到徐嚮前住處,試探性問道:“嚮前同志,你們的意見怎樣?”
  徐嚮前說:“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分開,四方面軍如果分成兩半恐怕不好。”
  毛澤東遂告辭而歸。
  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王稼祥等决定,連夜率3軍團和中央軍委縱隊迅速轉移北上。葉劍英避開了陳昌浩、率軍委二局隨3軍團北上。
  次日凌晨,徐嚮前、陳昌浩剛剛起床,有人報告:“葉劍英同志不見了,指揮部的軍用地圖也不見了。”
  徐、陳大吃一驚。接着前面部隊打來電話說:“中央紅軍已經連夜出走,還放了警戒哨。”
  何畏跑來問:“是不是有命令叫他們走?”
  陳昌浩說:“我們沒下命令,趕緊叫他們回來!”前面又有人打來電話問:“中央紅軍走了,還對我們警戒,打不打?”
  陳昌浩拿着電話筒問徐嚮前:“你看怎麽辦?”
  徐嚮前說:“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叫他們聽指揮,無論如何不能打!”
  陳昌浩同意徐嚮前的意見,作了答復。
  毛澤東和朱德走在北進的3軍團後尾,便於應付情況。幾人奉命追來,要部隊停止北上。毛澤東要彭德懷打個收條給他們,收條上寫:“我們後會有期。”
  彭德懷問毛澤東:“如果陳昌浩當時扣留我們怎麽辦?”
  毛澤東回答說:“那就衹好跟他們一起南進吧!他們總有一天會覺悟的。”
  9月12日,紅1、3軍團在俄界會合。政治局在這裏召開了緊急擴大會議,會議作出《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决定》。
  部分同志提出開除張國燾黨籍問題,毛澤東說:
  “這不是張國燾一個人的問題,應看到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開除他的黨籍,他率領的那幾萬紅軍就不好辦了,以後就不好見面了。”
  會議還作出决定:將1、3軍團改編為陝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林彪為副司令員,毛澤東兼政委。同時决定以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林彪、王稼祥為“五人團”,負責處理一切重大軍事問題。陝甘支隊計有8000餘人。
  陝甘支隊和中央軍委縱隊由俄界迅速北上。國民黨軍魯大昌部駐守甘南的“天險門戶”臘子口。紅軍必須迅速地通過臘子口。是時,鬍宗南的主力部隊,楊士司的2萬騎兵已嚮臘子口附近運動,朱紹良、馬步芳的部隊正嚮臘子口和西蘭公路奔來。臘子口處於兩座高山之間的懸崖峭壁之下,下有一條水深流急的石沙河,河上橫架一座木橋。魯大昌部在橋頭築有堅固的工事,形成縱橫交叉的火力封鎖網。
  先鋒紅4團與臘子口敵人激戰半日一夜,未剋。團長王開湘率2個連和偵察隊、信號組組成迂回部隊,攀登懸崖峭壁,包抄敵人後路,團政委楊成武率2營擔任正面強攻任務,前後夾擊。敵人驚慌地甩下槍枝逃竄。紅四團突破臘子口,乘勝追擊。
  9月18日,紅軍到達甘肅南部的岷縣哈達鋪。陝甘支隊編為3個縱隊。
  蔣介石在紅軍前往陝北的路上集結了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二三十萬人堵擊阻截。毛澤東聲東擊西,决定紅軍嚮天水佯動。敵人害怕紅軍東取天水,威脅西安,忙將主力嚮天水一帶集結,同時調兵占領渭河南岸的武山、漳縣,防止紅軍渡河北進。毛澤東見敵人已上鈎,則乘機轉道北進,以每天行軍100裏速度,出其不意占領渭河附近的鴛鴦嘴,渡河北上,把敵人的主力部隊置於背後。
  紅軍渡過渭河後,蔣軍毛炳文部追了過來。彭德懷和毛澤東在山坡上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彭德懷問:
  “老毛,你看怎樣?”
  毛澤東泰然一笑:“我看不是敵人的主力,隨便派兩個連出去,放幾槍,嚇嚇他們,他們不敢再追。”
  果然不出所料,紅軍放了幾槍,敵軍蹲在河邊,不敢來追。
  紅軍突破渭河封鎖綫後,經過十幾天急行軍,又連續突破會寧、靜寧之間的封鎖綫和平涼、固原之間的封鎖綫,挺進到六盤山下。
  蔣介石慌忙調鬍宗南、馬鴻逵和東北軍在六盤山布設封鎖綫,妄圖憑藉“峰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裏”的六盤山,阻擋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師。
  彭德懷、毛澤東率中央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突破了敵人的防綫,使增援的敵人聞風喪膽,倉皇逃命。紅軍在青石嘴伏擊敵人,繳獲300多匹馬,10餘馬車彈藥以及大量被服。
  紅軍經過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了陝北革命根據地吳起鎮。是時,陝甘邊特委派人前來吳起鎮迎接中央。至此,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裏長徵。
  紅軍陝甘支隊在吳起鎮進行了短期休整。尾追不捨的敵軍騎兵追了上來。彭、毛决定給敵人一次有力的打擊,於是在吳起鎮西南的頭道川、二道川一帶山區,設下埋伏。
  尾追而來的敵人是馬鴻逵、馬鴻賓和東北軍何柱國部騎兵部隊。10月21日,馬鴻賓部騎兵團進入二道川後,即遭到紅軍猛烈襲擊。敵人措手不及,紛紛落馬,敵騎頓時嚮左側潰逃,企圖嚮東北軍靠攏。何柱國部的騎兵師剛剛進入頭道川,也陷入紅軍的伏擊圈。紅軍居高臨下,以猛烈的火力射擊。敵騎兵人慌馬驚,自相踐踏,不戰自潰。這一仗,使敵人再也不敢貿然在紅軍後面跟蹤追擊了。
  11月初,陝甘支隊經保安南下,在甘泉附近的象鼻子灣,同紅15軍團勝利會師。
  15軍團的領導人是徐海東、程子華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等中央領導人聽取了徐海東等關於當前敵情和15軍團作戰情況的報告。
  原來,紅15軍團是由劉志丹領導的陝北、陝甘邊紅26軍、27軍和徐海東、程子華從鄂豫皖帶來的紅25軍合編組成的。
  早在30年代前期,劉志丹、謝子長就在陝北和陝甘邊發動武裝起義,創立了陝北和陝甘邊兩塊革命根據地。爾後,兩塊根據地建立聯繫,終於在1935年2月成立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達到完全統一。謝子長負傷去世後,紅26軍和紅27軍由劉志丹統一指揮,並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把兩塊蘇區聯成一片,建立了大片的革命根據地。
  紅25軍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展起來的,原屬紅四方面軍建製。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時,留下紅25軍的74、75師、軍部特務營和地方武裝。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據鄂豫皖中央分局指示,重建紅25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全軍兩個師,7000餘人。紅25軍在鄂豫皖根據地堅持武裝鬥爭。隨後,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組建紅28軍。軍長廖榮坤,政委王平章。1933年3月,紅軍28軍政委王平章在戰鬥中犧牲;4月,紅28軍與紅25軍合編,兩軍合編後稱25軍,軍長吳煥先,政委戴季英,副軍長廖榮坤,全軍約1.3萬人。後來紅25軍副軍長廖榮坤及一些師以上幹部在肅反中被錯殺。同時在王明“左”傾路綫的影響,紅25軍在嚮優勢敵軍的殘酷進攻中,受到嚴重的損失。
  1934年2月,中央派程子華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加軍事領導工作。程子華於9月來到鄂豫皖根據地,决定紅25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嚮平漢鐵路以西的鄂豫邊界的山區實行戰略轉移。轉移時部隊對外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
  紅25軍進行了整編,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徐海東任副軍長,全軍2980人。11月16日,紅25軍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傢衝出發西進,突破蔣軍的封鎖綫,越過平漢鐵路,轉戰到桐柏山區、伏牛山區,進入陝南地區。
  紅25軍在入陝後的5個月中,建立了5個縣的革命政權。軍隊發展到3700餘人,初步建立了鄂豫陝遊擊根據地。
  7月中旬,紅25軍為了配合主力紅軍北上,决定立即西進甘肅,牽製敵人,與陝甘邊紅軍會師,迎接黨中央北上。陝南留下鄭位三、陳先瑞等堅持遊擊鬥爭。7月16日,紅25軍從豐峪口出發,踏上繼續長徵的道路。
  8月,紅25軍先後攻下甘肅兩當、天水、秦安、興隆鎮、隆德、平涼白水鎮,在西蘭公路上同敵人周旋17天。政委吳煥先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9月上旬,紅25軍經鎮原、慶陽、合水,打退尾追的敵騎兵,沿陝甘邊山區兼程北進,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的保安縣豹子川。16日,到達延川縣的永平鎮,終於和劉志丹等領導的陝甘紅軍會師。
  會師後,紅25軍和陝甘紅26軍、紅27軍3個軍合編為紅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全軍團7000餘人。陝甘革命根據地發展到20多個縣。
  張學良下野後去德國、意大利考察。回國後,蔣介石便命他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總司令。
  紅軍經過長徵轉入西北後,張學良奉蔣介石調遣,率領東北軍到西北去“剿共”。1935年9月,張學良抵西安,擔任西北“剿總”副司令代行總司令。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和陝西省主席邵子力等,對張學良很尊重,交往頻繁。
  蔣介石又命閻錫山配合東北軍嚮陝北發動夾擊。蔣介石為拉攏閻錫山頗費心機。1934年9月,蔣從南昌跑到太原與閻錫山見面。蔣希望閻同意派遣晉軍去陝北,幫助高桂滋、井嶽秀“圍剿”紅軍劉志丹。而閻則藉機嚮蔣要錢要武器,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協議。隨後,蔣閻一起進餐,蔣嚮閻打聽去河邊村的道路,表示立即去河邊村看望閻錫山的老父閻書堂。閻錫山聽罷“啊”了聲,半天未說話,心想蔣還有這個打算,驚惑不安。
  次日,蔣、閻馳車來到河邊村。閻書堂領傢人急急出門迎接,蔣介石畢恭畢敬地站在閻老頭面前,脫下禮帽,口稱老伯,並一連行了3個鞠躬。
  閻書堂對蔣介石說:“錫山不肖,請委員長多加指教。”
  蔣說:“哪裏,哪裏!”
  3個月後,閻書堂因患腦溢血死去,蔣介石下令撥發“治喪費”10萬元,並派何應欽為代表,到河邊村致祭,蔣親書輓聯:“德昭顔訓,勳業付兒曹,多士謳歌思元老;數備箕疇,聲名垂黨國,吾公福命是神仙。”
  蔣介石集中東北軍、中央軍、西北軍和晉軍“圍剿”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劉志丹采取集中兵力,避強擊弱,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先在東綫殲滅入陝晉軍1個團又4個連,迫使其主力退回黃河以東地區。
  1935年10月上旬,徐海東、劉志丹率領紅15軍團,采取“圍城打援”的戰法,在甘泉縣勞山地區殲張學良東北軍第110師。爾後,乘勝南下,於10月下旬,又在甘泉以南的榆林橋,殲滅東北軍107師的4個營,活捉團長高福源。
  張學良又調東北軍5個師,分東西兩路,發動新的進攻。張學良企圖把紅軍限製在洛河以西、葫蘆河以北地區,阻止紅軍嚮南發展,並乘中央紅軍剛到陝北,立足未穩之際,夾擊和殲滅紅軍。
  中共中央决定在1個月內粉碎敵人對陝甘根據地的“圍剿”。紅軍再次改編,中央紅軍陝甘支隊改編為1軍團;並恢復第一方面軍的編製,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兼政委,下轄一軍團、十五軍團。
  中央領導重新分工,成立組織局,由周恩來負責;毛澤東任軍委主席。同時,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