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演義   》 第一百十四回 挑滇釁南方分裂 得俄牒北府生疑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王揖唐遇着炸彈,僥幸不死,自思前至江寧,曾被江督李純,當面揶揄,此次以炸彈相餉,定是李純主使,遂不加考察,即致書李純,責他有心謀害。李純本無此事,瞧着來書,便怒上加怒,便親筆作復,出以簡詞道:
  公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僕即有恨於公,何至下效無賴之暗殺行為,況並無所憾於公乎?
  這書復寄王揖唐,揖唐閱後,尚未釋意,每與賓朋談及,謂李秀山不懷好意,秀山即李純字,見前。從此更與李純有嫌。但前次朱使南下,李純本極力幫忙,恨不見效,此次揖唐代任,派係本與李純不同。況揖唐品格,不滿人意,所以李純原袖手旁觀,坐聽成敗。揖唐孤立無助,又不見南方與議,叫他一個“和”字,從何說起?衹好逐日蹉跎,因循過去。
  滬上有猶太人哈同,素號多財,建築一大花園,為消遣地。揖唐在滬無事,便去結納哈同,做了一個新相知,鎮日裏在哈同花園宴飲流連。或謂揖唐到滬,挈一愛女,自與哈同為友,便囑愛女拜哈同為義父,事果屬實,揖唐行狀,更不問可知了。意在言外。
  惟西南各省亦各分派別,滇、粵、桂三派組成軍政府,陽若同盟,暗卻互相疑忌。岑春煊係是桂係,資格最老,陸榮廷亦桂係中人,嚮為岑屬,當與岑合謀。江督李純,屢次通信老岑,敦勸和議,就是徐總統亦密托要人說合岑、陸。岑、陸頗思取消自主擁戴北方,但粵派首領,為民黨中堅,不願奉徐為中國總統,且經小徐設法離間,使他自排岑、陸,免得直派聯絡西南,厚植勢力,於是西南各派被直、皖兩派分頭運動,也不禁起了私見,各自為謀。中國人之無團结心,可見一斑。心志相離,事變即起。駐粵滇軍第六軍軍長李根源,由雲南督軍唐繼堯,派為建設會議代表,免除軍長職務,所有駐粵滇軍,直隸督軍管轄,並令稟承參謀部長李烈鈞辦理。時廣東督軍為莫榮新,偏與唐繼堯反對,電令滇軍各師旅團長,仍歸李根源統轄指揮。於是滇軍各軍官,一部分服從滇督命令,不屬李根源,一部分服從粵督命令,仍留李根源為統帥。雙方互起衝突,激成戰釁,連日在韶州、始興、英德、四會等處,私鬥不休。唐繼堯接得戰電,不由的憤怒起來,以為駐粵滇軍,應歸滇督處分,莫榮新怎得無端干涉?當即通電西南海陸軍將領,略謂:“留粵滇軍問題,滇省務持慎重。茲據報莫榮新派兵四出,公然開釁,目無滇省,甘為戎首,繼堯不能坐視兩師滇軍,受人侵奪,决取必要手段,特行通電聲討”雲雲。因派遣乃弟唐繼虞,為援粵總司令,率兵三師,由滇出發。陸榮廷特自廣西出師,駐紮竜州,為莫聲援。
  旋經軍政府總裁岑春煊等,出與調和,方得停戰。惟經此一番齟齬,滇桂兩派,已經决裂。廣東軍政府中,爭潮日烈,政務總裁海軍部長林葆懌,提出辭職,政務總裁外交兼財政部長伍廷芳,亦離粵赴香港,尋且移駐上海。在粵舊國會參議院議長林森,衆議院議長吳景濂,副議長褚輔成,與一部分議員,先後離粵,通電攻擊政務總裁岑春煊,說他潛通北方,有背護法宗旨,特與他脫離關係,另擇地點開會。尚有一部分議員,仍留廣州,照常辦事,並另選主席,代理議長事務。軍政府總裁岑春煊,遂免去外交財政總長伍廷芳職銜,改任陳錦濤為財政部長,溫宗堯為外交部長。且因伍廷芳離粵時,攜去西南所收關稅餘款,未曾交清,軍政府又派員嚮香港上海法庭,實行起訴,一面咨照留粵議員,續舉政務總裁,得熊剋武、溫宗堯、劉顯世三人補充缺數。惟伍廷芳至滬後,與孫文、唐紹儀晤敘,主張另設軍政府,屏斥岑、陸諸人,孫、唐也都贊成,再致電唐繼堯詢明意旨。繼堯已與廣州軍政府反對,寧有不依的道理?隨即復書允洽。廷芳遂與孫文、唐紹儀、唐繼堯聯名,通電聲明道:
  自政務總裁不足法定人數,而廣州無政府。自參衆兩院同時他徙,而廣州無國會。雖其殘餘之衆,濫用名義,呼嘯儔侶,然豈能掩盡天下耳目?即使極其詐術與暴力所至,亦終不出於兩廣,而兩廣人民之心理,初不因此而淹沒。況雲南、貴州、四川,固隨靖國聯軍總司令為進止,閩南、湘南、湘西、鄂西、陝西各處護法區域,亦守義而勿渝。以理以勢,皆明白若此,固知護法團體,决不因一二人之構亂而渙散也。慨自政務會議成立以來,徒因地點在廣,遂為一二人所把持;論兵則惟知擁兵自固,論和則惟知攘利分肥,以秘密濟其私,以專橫逞其欲,護法宗旨,久已為所犧牲,猶且假護法之名,行害民之實。煙苗遍地,賭館滿街,吮人民之膏血,以飽驕兵悍將之願,軍行所至,淫掠焚殺,鄉裏為墟,非惟國法所不容,直人類所不齒。文等辱與同列,委屈周旋,冀得一當,而終於忍無可忍,夫豈得已?惟既受國民付托之重,自當同心戮力,掃除危難,貫徹主張,前已决議移設軍府,紹儀當受任議和總代表之始,以人心厭亂,外患孔殷,為永久和平計,對北方提出和議八條,尤以宣佈密約,及聲明軍事協定自始無效為要。今繼續任務,俟北方答復,相度進行,廷芳兼長外交財政,去粵之際,所餘關款,妥為管理,以充正當用途。其未收者,亦當妥為交涉。文、繼堯倡率將士,共濟艱難,苟有利於國傢,惟力是視,謹共同宣言:自今以後,西南護法各省區,仍屬軍政府之共同組織,對於北方繼續言和,仍以上海為議和地點,由議和總代表準備開議。廣州現在假托名義之機關,已自外於軍政府,其一切命令之行動,及與北方私行接洽,並抵押藉款,概屬無效。所有西南????餘及關餘各款,均應交於本軍政府,移設未完備之前,一切事宜,委托議和總代表分別接洽辦理,希北方接受此宣言以後,瞭然於西南所在,賡續和議。庶幾國難敉平,大局早日解决。不勝厚望,惟我國人及友邦共鑒之!
  發電以後,即由唐紹儀另行備函,並宣言書繕錄一份,送達北方總代表王揖唐。揖唐正因南方代表,不肯與議,愁悶無聊,既得唐紹儀正式公函,自應歡顔接受,復函道謝。語太挖苦。哪知廣東軍政府,因孫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四人,發表宣言,也即憤憤不平,即開政務會議,免去議和總代表唐紹儀,改派溫宗堯繼任,且電緻北京,聲明伍等所有宣言為無效。北京政府,接到此電,又即知照王揖唐,令他且停和議。王揖唐正興高采烈,想與唐紹儀言和,偏又遭此打擊,害得索然無味,真正悶極。但此尚不過王揖唐一人的心理,無足重輕。看官試想南北紛爭,頻年不解,海內人民,哪一個不望和議早成,可以安閑度日?偏是越攪越壞,愈出愈奇。起初衹有南北衝突,漸漸的北方分出兩大派,一直一皖,互相暗鬥,遂致北與北爭;繼又南方亦分出兩大派,滇粵係為一黨,桂係自為一黨,也是與北方情形相似,爭個你死我活,這真是何苦呢!想是此生不死。還有四川境內,自周道剛為督軍後,被師長劉存厚所扼,憤然去職,竟將位置讓與存厚。存厚繼任,又被師長熊剋武等攻訐,退居綿州,成都由熊剋武主持。剋武得選為廣東軍政府政務總裁,卻有意與岑、陸相連,反對雲南唐繼堯,就是滇軍師長顧品珍,亦為剋武所要結,竟與唐繼堯脫離關係,於是川滇相爭,滇與滇又自相爭,五花八門,層出不窮,衹苦了各省的小百姓,流離蕩析,靡所定居。大軍閥戰興越豪,小百姓生涯越苦,革命革命,共和共和,最不料攪到這樣地步哩。痛哭流涕之談。話分兩頭。
  且說俄國勞農政府,自徙居莫斯科後,威力漸張,把俄國舊境,壓服了一大半。外交委員喀拉罕,派人至中國外交部送交通牒,請正式恢復邦交,聲明將從前俄羅斯帝國時代,在中國滿洲及他處以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棄,並將中東鐵路礦産林業權利,及其他由俄帝國政府,剋倫斯基政府,即俄國革命時第一次政府。與霍爾瓦特、謝米諾夫,暨俄國軍人律師資本傢所取得各種特權,並俄商在中國內所設一切工廠,俄國官吏牧師委員等,不受中國法庭審判等特權,皆一律放棄,返還中國,不受何種報酬。並拋棄庚子賠款,勿以此款供前俄帝國駐京公使及駐各地領事雲雲。外交部接着此牒,並呈入總統府及國務總理。徐、靳兩人召集國務員等,開席會議,大衆以舊失權利,忽得返還,正是絶大幸事,但協約國對俄情形,尚未一致,就是俄國勞農政府,亦未經各國公認,中國方與協約國同盟,不便驟允俄牒,單獨訂約。衹好將來牒收下,暫不答復,另派特員北往,與來使同赴莫斯科,先覘勞農政府情形,審明虛實,一面探聽協約國對俄態度,再行定議。嗣聞協約國各派代表到了丹麥,與勞農政府代表開議,因亦派駐丹代辦公使曹雲祥為代表,乘便交涉。曹代使復請詳示辦法,政府乃電示曹代使,令他將所定意見,轉告俄國勞農政府的代表。略雲:
  中華民國對於俄國勞農政府前日提議將各種權利及租藉地歸還中國,以為承認莫斯科新政府之報酬,此種厚意,實感激異常。惟中國為協約國之一,所處地位,不能對俄為單獨行動,如將來協約國能與俄恢復貿易與邦交,則中國政府對於俄政府此種之提議,自當尊崇。希望勞農政府善體此意,並希望即通令西伯利亞及沿海各省之官吏及委員,勿虐待中國人民及沒收其財産,並令伊城即伊犁。及崴埠即海參崴。之勞農政府官吏,對於前日所沒收中國商人之糧食及貨物,以賑濟西伯利亞之饑民,一律予以公平之賠償,以增進中俄國民之友誼,是所至盼!
  過了旬餘,復接曹代使復電,謂已與勞農政府代表接洽,該代表已允斟酌辦理,政府卻也欣慰。這消息傳到滬上,全國各界聯合會等,統皆喜躍異常。從前俄國雄據朔方,屢為我患,所失權利,不可勝計,此次俄國勞農政府,竟肯一律返還,豈非極大機會?當即電達政府,請速解决中俄問題,收回前此已失權利,機不可失,幸勿稽遲等語。徐總統尚在遲疑,將來電暫從擱置。既而海參崴高等委員李傢鏊,報稱:“崴埠俄國代表威林斯基,不承認有俄國通牒送達中國,恐就中有欺詐等情”,政府得報,又不禁疑慮叢生,諸多瞻顧。意外之利,卻是可防。偏滬上各界聯合會,疑政府無端延宕,錯過機宜,免不得大聲指摘,歷登報端,且雲政府難恃,不得不自行交涉。存心愛國,也不足怪。風聲傳到京師,政府又恐他激起政潮,急忙通電各省,飭令查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爛稻索。電文如下:
  查前次勞農政府通牒,雖有歸還一切權利之宣言,惟旋據高等委員李傢鏊電稱:“詢據該政府代表威林斯基,此事恐有人以欺騙手段,施諸中國,危險莫甚。即使俄國人民,確與中國有特別感情,然必須將來承認統一政府時,各派代表,修改條約,方為正當,想中國政府,亦必酌量出之,弗為所愚”等語。是前通牒,果否可憑,尚屬問題。現在熟加考察,如果該政府實能代表全權,確有前項主張,在我自必迎機商榷,冀輓國權。該全國各界聯合會等,不審內容,率爾表决承受,並有種種陰謀,實屬謬妄。是亦言之太過。除已電飭楊交涉員,時楊晟為上海交涉使。力與法領交涉,想是聯合會機關,在上海法租界內。務令從速解散,並通行查禁外,希即飭屬嚴密偵查,認真防範。遇有此類文件,並應註意扣留,以杜亂源,特此通告!
  話雖如此,但西伯利亞所駐華軍,亦已主張撤回,次第開拔,並嚮日本聲明,從前中日軍事協定,本為防德起見,並非防俄,現在德事已了,不必屯兵,所有俄日衝突事件,中國軍隊,無與日軍共同動作的義務,所以撤還。日人卻也不加抗辯,自去對付俄人罷了。此外一切中西交涉,如對匈和約、對保和約、對土和約,中國既無甚關係,亦不能自出主張,但隨着協約國方針,共同簽字。且因各國和議終了,多半添設使館,外交部亦呈請增設墨西哥、古巴、瑞典、那威、玻利非亞五國使館,以便交通。旋經徐、靳兩人酌定,特派專使駐紮墨西哥,並兼駐古巴。瑞典、那威亦各派專使分駐,玻利非亞唯派員為一等秘書兼任代辦。當下頒一指令,準此施行。最可憂的是支出日繁,收入日短,平時費用不能不嚮外人藉貸。英、美、法、日見中國屢次藉款,特組織對華新銀行團,正式成立,為監督中國財政的雛形。中政府不遑後顧,但管目前,隨他如何進行,總教藉款有着,便好媮安旦夕,總有一日破産。得過且過,債多不愁。偏湘省又鬧出一場戰釁,遂致幹戈迭起,殺運復開。小子有詩嘆道:
  革命如何不革心?仇讎報復日相尋。
  三湘七澤皆愁境,惟有漫天戰霧侵。
  欲知湘省開戰的原因,容待下回續表。
  ----------
  子輿氏有言:“上下交徵利,不奪不饜。”可見利之一字,實為啓爭之媒介。試觀南北之戰,其爭點安在?曰惟為利故。南北之戰未已,而直皖又互生衝突,其爭點安在?曰惟為利故。南方合數省以抗北京,而滇桂又自啓猜嫌,其爭點安在?曰惟為利故。甚矣哉利之誤人,一至於此!無怪先賢之再三誥誡也。彼俄國勞農政府之賚交通牒,願返還舊政府所得之權利,誠足令人生疑,中國軍閥傢,方野心勃勃,自爭私利之不遑,彼俄人乃肯舉其所得而棄之,謂非一大異事乎?然俄人豈真甘心喪利,欲取姑與之謀,亦中國所不可不防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第一回 揭大綱全書開始 乘巨變故老重來
第二回 黎都督復函拒使 吳軍統被刺喪元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
第四回 復民權南京開幕 抗和議北伐興師第五回 彭傢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闢正陽門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藉外債四國違言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第十二回 組政黨笑評新總理 嗾軍人脅迫衆議員第十三回 統中華釐訂法規 徵西藏欣聞捷報
第十四回 張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電辨誣第十五回 孫黃並至協定政綱 陸趙遞更又易總理
第十六回 祝國慶全體臚歡 竊帝號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協約驚走梁如浩 議外交忙煞陸子欣
第十八回 憂中憂英使索復文 病上病清後歸冥籙第十九回 競選舉黨人滋鬧 斥時政演說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彈捐軀 應桂馨泄謀拘案第二十一回 訊兇犯直言對簿 延律師辯訟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畢現幾達千言 宿將暴亡又弱一個第二十三回 開國會舉行盛典 違約法擅簽合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