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著名翻譯傢林少華眼中的日本:落花之美 》
村上和我談了什麽(2)
林少華 Lin Shaohua
我從1989年開始翻譯村上作品,十多年了。也是因為這個關係,無論寫文章還是講演,很多時候都談到村上和他的作品。具體談起來很長,衹能簡單概括一下。首先,文體別具一格。簡約、流暢、幽默和有節制的抒情筆調給讀者帶來閱讀特有的愉悅,至少中國讀者有這樣的感覺。其次,想像力跨度大。村上的小說雖然屬於純文學作品,卻演示了不亞於科幻、魔幻小說的大跨度的想像力。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光怪陸離,神鬼莫測,點化出現實世界中的本質性真實和人們的心理真實、潛意識真實以至靈魂的真實。第三,有距離感。村上作品的主人公從不擅自闖入他人的私生活地界和精神領域,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優雅姿態。此外,距離感還表現在對社會制度和官僚機構的無視和揶揄上面,從而守住了靈魂製高點和精神優勢。第四,西方的視角。村上往往用非日本即西化的視角來審視、把握和感受日本社會的種種現象,用非日本話語審問日本的當代話語,表現出一個優秀作傢所應有的勇氣和良知。
您個人覺得,為什麽村上的作品能同時獲得東亞國傢和西方世界的認同?
我覺得很難梳理出一個共同原因。德國人欣賞村上作品的出奇製勝和對內心世界的把握,認為村上是“日本的卡夫卡”;英國人欣賞其中的溫情、美感和迷失感;俄羅斯人甚至從中發現了“日本傳統美學”;美國哈佛大學一位叫Jay Rubin的教授認為“村上最出色的成就就是體察出了市井小民生活中的玄秘和疏離”。韓國人似乎更為村上作品中“蕩漾的空虛感、失落感”所吸引。中國人主要對其文筆和所謂“小資情調”情有獨鐘。
日本作傢島田雅彥對此倒是有個概括性說法,他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之所以能像萬金油一樣暢銷世界各國,是因為他在創作中刻意不流露民族意識,寫完後還會反復檢查,抹去所有民族色彩。這樣,他的小說就變得‘全球化’了。”
您在翻譯村上作品的時候,如何去拿捏原著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和語言上的美感恰到好處地譯成中文?
我的譯文之所以為無數讀者朋友所肯定和欣賞,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我在精神上碰巧同村上有相通之處,如對日常景物和人際關係的感受,如對無限追求物質生活的現代社會的思考和憂慮,如對孤獨情境的體察等等;二是我非常熱愛中文,始終留意中文表現方式的可能性、尤其微妙語感的傳達方式。我為漢語言近乎無限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感到驚訝和自豪。這使得我在翻譯當中有得心應手之感。至於翻譯方法之類一下子很難總結。可以說,翻譯是一種再創作,是藝術,是跟着感覺走的東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翻譯村上作品的時候,有沒有什麽具有挑戰性的地方?在您譯過的所有作品中,有沒有哪一部是譯起來挑戰性比較大的?能具體說說嗎?
花時間最久的是《 奇鳥行狀錄 》,日文厚厚三大本,譯成中文都長達五十萬言。而最吃力或者說最有挑戰性的卻是四萬字《 爵士樂群英譜 》,因為我是“樂盲”,書中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外來語樂隊名、樂麯名、歌手名辭典上大多查不到,搞得我焦頭爛額,苦不堪言,簡直天昏地暗。
您在翻譯村上作品的時候,一般要將原著看幾遍纔會動筆?到目前為止,您一共翻譯了多少部村上的作品?除了村上的作品外,您還翻譯其他作傢的作品嗎?
《 挪威的森林 》因是第一本,看了兩三遍,往後一般通看一遍就動筆翻譯。迄今為止,村上作品翻譯了三十四部,已出三十一部。此外還譯了夏目漱石、芥川竜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東山魁夷以及片山恭一的作品。《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也是我翻譯的。加起來有四十五部左右。
經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嗎?現在大概有多少封?讀者們對村上作品最感興趣的是什麽?
經常收到,越來越多,現在平均一天有三四封,差不多裝了半個書櫃,數不清有多少封了。信中提及最多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對《 挪威的森林 》主人公的一些想法和心情感同身受,二是語言優美,包括說我翻譯得好。這好像有自吹之嫌,抱歉抱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
|
|
寫在前面 | 那橘黃色的燈光 | 母親的視綫(1) | 母親的視綫(2) | 我收藏的古董 | 遠去的雞 | 另一種懷念(1) | 另一種懷念(2) | 鄉關何處 | 感念流星 | 愧對自然 | 青島的喜鵲 | 無需成本的幸福 | 旅途拾夢——我的自畫像(1) | 旅途拾夢——我的自畫像(2) | 書的背影(1) | 書的背影(2) | 那些孤獨而坦誠的心靈們 | 那一窗梧桐 | 苦命的狗 | 刻錄記憶的上傢站 | 不高興趙本山 | 博客七日小記 | “席間”的範曾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