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他說 》
114、孟子的工資條
熊逸 Xiong Yi
孟子緻為臣而歸。
王就見孟子,曰:"前日願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
對曰:"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他日,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季孫曰:'異哉子叔疑!使己為政,不用,則亦已矣,又使其子弟為卿。人亦孰不欲富貴?而獨於富貴之中,有私竜斷焉。'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竜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徵之。徵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這一節也是衆說紛紜的一節,最引人爭議的就是孟子的薪水問題。後代的知識分子很是懷疑:孟子的薪水也太高了吧,這可能嗎?
孟子辭職了。
所謂"緻為臣而歸"就是辭職回傢的意思,古書裏常見"致仕"這個詞,從字面看像是說"入朝為官",其實卻是"退休"的意思。
齊王接到了孟子的辭職信,趕緊來做傢訪,對孟子說:"以前我就很希望能見您,後來終於有機會共事,我很高興。可現在您卻要棄我而去,唉,不知道以後還有機會見面嗎?"
孟子的回答後來成了一句名言:"不敢請耳,固所願也。"意思是說:這也正是我的願望啊,衹是不好意思嚮您開口罷了。
兩人說的全是客套話,時隔兩千多年,我們也聽不出是真是假了。
又過了幾天,齊王跟大臣時子商量,第一句話是:"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出現"中國"這個詞了,大傢別以為這是我們現代概念的"中國",那時說的"國"通常是說諸侯國,比如齊國、魯國,而若表達大體上相當於於現代的"國"的用詞一般是"天下"。從地理範圍上說,以前古人的"天下"比現在的"中國"還小呢。齊王這裏說的"中國"其實意思是"國中",也就是"國都的中央"。齊王要在國都的中央給孟子"室"。什麽是"室"呢?一般解釋是"房子",也有人解釋為"奴隸"。我們不去考辨,就當它是房子好了。那麽,齊王的意思就是:要在齊國首都臨淄的中心位置給孟子一處房子。然後,齊王接着說:"我還要用萬鐘糧食來供養孟子的弟子們,這就可以使我們齊國上上下下都有了可以效法的榜樣人物。時子,你去把我的意思給孟子說說吧。"
--齊王為了吸引知識分子,不但承諾給房子,還給高薪!
時子把齊王的話轉告給了陳臻,這位陳臻我們前面已經認識過了,就是前文裏第一個提問題暴露孟子薪資水平的那位孟門弟子,這次有關薪水的事又跟陳臻挂上了鈎。
陳臻成了傳話筒,把時子轉告給自己的齊王的話轉告了老師。孟子的回答是:"然。"
--哦,看來錢這東西確實有力量,孟子一下子就答應了啊!
又誤會孟子了。這個"然"字通常確實表示"是",可在這裏卻是例外,它表示的是"嗯"、"哦"之類的意思。孟子衹是應了一聲,然後說道:"這事根本就沒商量嘛!難道我是個貪圖富貴的人嗎?如果真是那樣,我又為什麽辭掉十萬鐘的薪水而接受萬鐘的薪水呢?"
--我們前文已經見識過了孟子那三十七公斤的黃金,現在又來了個十萬鐘。那三十七公斤黃金算是贈金,可這十萬鐘卻幾乎就是年薪了。那,十萬鐘到底是多高的薪水呢?看上去好像高得不得了啊!
要瞭解孟子的工資條,我們先得看看當時的計量單位,這個""到底是什麽?
""是容量單位,以前買賣糧食不論斤兩,論的是鐘啊、石啊之類的,有點兒像我們現在買自來水是按"立方米"。
古代讀書人之間有幾句俗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這話一直流傳到現在,熟悉它的人應該不少。這都是在說讀書的預期收益,除了讀書人容易搞美女(顔如玉)之外,"黃金屋"和"千鐘粟"都是在說高收入。古代薪水有發貨幣的,但不占主流,主流還是糧食,這裏用"粟"來表示寬範圍的各種糧食。
"黃金屋"一看便知是個很誇張的概念,實際是不可能的,那麽,和"黃金屋"並列在一起來說的這個"千鐘粟"是不是也很誇張呢?如果連"千鐘粟"都很誇張,那齊王要給孟子的"萬鐘粟"和孟子自稱辭掉的"十萬鐘"不就更誇張到不可能麽?
我們再實際計算一下"千鐘"、"萬鐘"、"十萬鐘"到底是多少糧食。
一鐘合六石四鬥,對了,我還是不知道戰國時代齊國確切的計量單位和現在的單位怎麽換算,還是用漢代的好了,應該八九不離十吧。漢代一石大約合現在的二十升,所以一鐘應該合現在一百二十八升,千鐘就是十二萬八千升,也就是一百二十八立方米。糧食的比重是多少我還真不知道,就當比水小一半吧,那麽,一百二十八立方米就是六十四噸,同理,萬鐘粟就是六百四十噸糧食,十萬鐘粟就是六千四百噸糧食。
--我算的這個肯定不很準,大傢就@辜妄聽之,有個大略的感覺就好。
古代有不少讀書人讀到孟子這一節的時候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那個時代一位高知的薪水難道還能超過傑剋·韋爾奇去?這不大可能吧!"
清代大學者閻若璩(就是前文說過的考訂《尚書》真偽的那位)寫過《孟子生卒年月考》,他可算得上是孟子問題專傢了。他說有人就這個問題問過他,覺得齊國給高知的待遇也高到離譜了,問這是不是真的?閻若璩也覺得孟子的薪水太離譜,他看來看去,註意到《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一句"兄戴,蓋祿萬鐘",這句說的是齊國的大貴族陳戴,以陳戴這樣高的地位,年薪也無非是萬鐘而已,所以孟子那"十萬鐘"說的必定不會是年薪,而是纍计他在齊國這麽多年以來所拿到的全部薪水。閻若璩還以此來推算孟子待在齊國的時間。
閻若璩的意思是:既然陳戴年薪萬鐘,那麽齊王要給孟子的年薪萬鐘也就是可信的了,而且,孟子曾在齊國做高官,薪資水平和陳戴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那麽,孟子當初年薪就是萬鐘,他自稱辭掉了十萬鐘,那就意味着他一共在齊國待了十年。再有,孟子的薪水高過陳戴一些也是正常的,然後閻老哥又取證來、取證去,覺得孟子差不多在齊國待了六七年的時間。
還有個馮景少為此作了專題論文,就叫《論萬鐘》,說齊王不是要在國都中心給孟子一套大房子,還給萬鐘的高薪讓孟子"養弟子"麽,那麽,一鐘合六石四鬥,萬鐘也就是六萬四千石,這麽多糧食能養活多少人呢?馮先生給出的數字是:一萬八千人。孟子要真能有這麽多學生,那就成北大校長了。馮先生很起疑,然後認為:那時候的計量單位就像日元似的,看着很多,其實沒那麽多。那,到底是多少呢?馮先生考證的結論是:六萬四千石折合為後來的一萬兩千八百石--這也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啊!馮先生最後非常感慨:"乃嘆崇儒重道之風,雖戰國不替也!"--其實馮先生說錯了,衹有亂世,君主纔會特別重視人才,到大一統的時代裏,人才就遠不如奴才重要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自序 | 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 3、河南人惹誰了? | 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 | 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 | 8、聖水、清水和髒水 |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 | 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 | 12、孟大俠天下無敵 |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 | 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 15、自由主義在齊國 | 16、詠春拳訣 |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 | 18、胸有成竹說錯話 |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 | 20、草民們的瞎激動 | 21、書生好談兵 | 22、賣國、亡國全有理 |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 | 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