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遍紅樓 》
七寶樓臺憶舊事
鬍文彬 Hu Wenbin
——鬍大鏞《七寶樓詩集》
鬍火鏞,安徽休寧人,生於嘉慶二十年(1815),著有《七寶樓詩集》(稿本),其捲四載有五律一首,題目是《讀紅樓贈瀟湘妃子》,詩云:
責報相思淚,瀟湘多竹枝。
長更消病倦,好夢味情癡。
春雨埋花地,秋風賞菊詩。
眼前胸內地,祇有兩心知。
這首詩寫於清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詩中“胸”原作“心”,點去旁添“胸”字;“祗”原作“郜”,點去旁添“祗”字;“有”原作“亦”,點去旁添“有”字;“心”原作“相”,點去旁添“心”字。
同書捲二十七,載有《雨夜得古香北地書,書柬尾》一詩,因其序中提及訪得“大觀園故址”,而為紅學專傢所重視。現將序、詩錄於此:
來書云,訪古得(《紅樓夢》中大觀園故址,晤老衲為賴大子孫,是真聞所未聞。夜雨無聊,拈句略寄相思雲耳。
尺書來日下,問訊到閑鷗。
有分名功淡,奇情古跡搜。
殘僧感興廢,春夢誤溫柔。
未必幹卿事,詞人慣買愁。
閑愁消不盡,分贈素心人。
入畫樓臺幻,無情草木春。
三生慳好夢,一宿種前因。
粉黛餘黃土,菇花塚可真。
仿佛湘裙蝶,清流有斷橋。
故宮悲瓦礫,野史話漁樵。
命共桃花薄,魂隨柳絮消。
天涯今夜雨,同夢憶迢迢。
“日下”,指今北京。“故宮悲瓦礫”,是指當時京城遭到異軍破壞。如是,此詩當寫於清道光庚子(1840)年後。第三首詩第二句末原有自註云:“來札雲:“館捨地仄,如航十裏之遠,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平橋遠樹,中間有僧寮與故王宮府一二處,數與老衲話於其間,即所謂賴大孫也。’”其地當在今什剎海一帶。所言“大觀園故址”、“賴大孫”雲雲,不過是“殘僧感興廢”的耳食之言。試想,“大觀園”、“賴大”,不過是作傢胸中筆墨,紙上園林,書中人物,那裏會有什麽“故址”、賴大“遺孫”呢!如以敝見,紅學家憑此追蹤覓跡,到頭來實不過詩中所說“詞人慣買愁”了。
數年前讀得二詩,數年後有位專傢囑我再為拍照作證。雖時過數載不敢稍忘,今志數語,亦為“略寄相思雲爾”。
1983年4月15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捲首絮語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書係自愧而成 |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 |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 智而通則悟 | 難得糊塗 | 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 實非別書之可比 |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 尤氏心內有什麽“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 裙釵一二可齊傢 | 萬不可奢華過費 | 敏探春“興利除弊”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 | 不過實錄其事 | 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 娶妻當如薛寶釵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