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 》
第113節: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何躍青 He Yueqing
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塚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關於乾陵的選址,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長孫無忌和專管天文歷法的太史令李淳風為自己選擇陵寢之地。一日,二人尋視到梁山上,衹見此山三峰高聳,主峰直插天際。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岐山相連。烏、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圍住地中竜氣。梁山乃是世間少有的一塊“竜脈聖地”。長孫無忌和李淳風選好陵址後,回京稟報高宗。袁天罡聽說後,極力反對。原來他曾為高祖選陵址到過梁山,深知此山風水的優劣之處。他對高宗說:“梁山從外表上看是一塊風水寶地,但細看有許多不足之處:一是梁山雖東西兩面環水,能圍住竜氣,但與太宗竜脈隔斷,假如百姓選祖塋於此,是可以興盛三代,但作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後江山有危。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兩峰似女乳狀,整個山形遠觀似少婦平躺一般。陛下選陵於此,恐從此後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屬木格,南二峰圓利,屬金格。三座山峰雖挺拔,但遠看方平,為土相。金能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竜氣助金,地宮營主峰之下,陛下必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見,若陵址定於此山,陛下日後必為女人所傷!”聽了袁天罡一番宏論,高宗猶豫不决,遂退朝不議。早有武則天親信告知武氏,武氏聽了十分高興,晚上,就給高宗吹了一陣枕邊風,自然是褒揚長孫無忌,貶低袁天罡了。第二天早朝時,高宗傳出聖旨,定梁山為陵址。袁天罡一聽,仰天嘆曰:“代唐者,必武昭儀。”他怕將來受牽連,就辭官不做,出外雲遊去了。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它因山為墳,海拔1049米,呈圓錐形,南北主軸綫長達4.9公裏,陵園周長40公裏,由內外兩城組成。外城遺跡已難尋覓,內城遺址猶存,面積2.4平方公裏,有青竜、白虎、朱雀、玄武四門,門外均有石刻,當年陵園內還有獻殿、下宮、畫像詞堂等建築。據記載,唐後期曾重建殿宇378間,初建時的規模顯然更加龐大。現乾陵遺存的主要是朱雀門外的神道和其兩側的石刻。長長的神道兩側有兩組殘存的土闕和石刻114件,石刻有華表、翼馬、朱雀、石馬、石人、石獅等,多用整塊巨石雕成,雕工精細,綫條流暢,氣勢偉岸,富於質感,反映了盛唐的國威和工藝水平。
乾陵的建築質量極高,墓道用石條密封,並在縫隙中灌鐵水,極難開啓,因此成為唯一沒有被盜的唐代皇帝陵墓。乾陵的範圍很廣周圍有17座陪葬墓,已發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於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老子與《道德經》 | 第3節:千古儒聖孔子 | 第4節: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 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 | 第6節:新詩體楚辭 | 第7節:司馬遷與《史記》 | 第8節:斷代史巨著《漢書》 | 第9節:唐詩泰鬥李白 | 第10節:史詩寫安史——詩聖杜甫 | 第11節:白居易與《琵琶行》《長恨歌》 | 第12節:山水遊記巨著《永州八記》 | 第13節: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 第14節:女詞人李清照 | 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 第16節:愛國詩人陸遊 | 第17節:施耐庵與《水滸傳》 | 第18節: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 第19節:吳承恩與《西遊記》 | 第20節:蒲鬆齡與《聊齋志異》 | 第21節:諷刺文學的典範《儒林外史》 | 第22節:文學奇葩《紅樓夢》 | 第23節:紀昀與《四庫全書》 | 第24節:魏源與《海國圖志》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