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案小说 》 施公案 》
第一一三回 飛山虎喝退群夥 衆草寇拜叩大人
佚名 Yi Ming
話說好漢關小西,正要捨命搭救賢臣,忽聽有人喊聲。側目一看,衹見從廟外進來幾人,內中為首的,是一未曾見過之人。暗說:“這必是衆寇迎接的大寨主,但不知他嚷道:『刀下留人。』所因何故?”正自不解。又聽與他交鋒的那幾名盜寇,大聲嚷道:“老哥們快來,這衹孤雁躥出殿外,與我們動手。
我們竟有些『耗子啃旗桿--吃不躺』咧!快來幫着共擒那人。”
好漢心內猶疑。忽見那為首的走進前,大聲說道:“兄弟們不要動手,我有談話。”又對他含笑說道:“朋友!你也住手,我有道理。”衆寇聞聽,一齊止住器械,好漢衹得站在一旁。衆公你道來的此人是誰?正是飛山虎賀天保,暫且不表。
且說賢臣聽說那名盜寇先要殺他,正在等死。耳內忽聽熟人講話,偷眼觀瞧,那人甚是面善,暗道:“莫非是賀天保麽?
果然是他,吾命生矣。是不是叫他一聲。”凡人最怕到急難時,此時賢臣竟顧不得羞恥,說是:“來者可是賀寨主麽?”飛山虎聞聽,連忙舉目:衹見綁的果是賢臣。一面答應,走到近前,親手解去繩綁;吩咐小卒,取過衣服,給賢臣披上。又叫取被套,讓賢臣坐定,扭項對衆寇說道:“衆傢兄弟,大傢快來請罪!”施公再三推辭。賀天保道:“老爺若不受我等之拜,他們也不放心。老爺必定有挂懷之處。他們擅綁老爺,罪該萬死!
衹求老爺開恩,我等賠禮。”施公料難推脫,衹得應允。賀天保率領衆寇,一齊拜倒叩頭。衆寇俱不敢違拗。拜罷,站在兩旁。衆公你道飛山虎為何這等尊敬施公?衹因素與黃天霸八拜之交,總要成全他黃老兄弟,看着江湖義氣深重。
且說賢臣受拜已畢,說了幾句謙詞,連忙叫道:“關小西,快來相見。”此時壯士站在殿外,俱已聽見老爺喚呼,連忙往裏行走。賢臣叫他二人相見。關小西道:“久聞恩公講說仁兄乃當世英雄,今幸相見。”賀天保道:“不敢!不敢!此乃老爺過奬之言。”彼此禮畢。賢臣道:“衆位寨主,俱各坐下,有話好講。”衆人一齊就地而坐。賀天保笑說道:“小人與老爺別後,賢公進京引見,自然位極人臣,官居極品。但不知這樣打扮,從何處起身,又往哪裏訪事?不知為何進入此廟,叫老爺受此一驚?仔細想來,皆是賀天保之罪。”賢臣聽罷,說聲:“不敢。”隨着又將前事大概說了一遍:“今幸遇寨主,施某得了活命。但有句不知進退的話,請問壯士,休得嗔怪。今日衆位飽載而歸,不識從哪條路得來的買賣?”飛山虎見問,並不隱瞞。
即將從鄭州道上,打劫富商,告訴賢臣。施公聽了,帶笑叫聲:“賀義士:你可記得關傢堡同黃壯士救施某之後,你說過的話呀?那時因施某官卑,恐怕招搖耳目,未曾叫義士相隨。你親口說過,棄卻緑林,候着施某進步,下書相邀,為的是久後掙個功名,轟轟烈烈。不料賀義士答不應口,復又做起這個營生。
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全信,方是英雄。”賀天保聽到此處,不等施公話完,叫聲:“老爺有所不知。小人雖然不是奇男子,卻也自負是個人物,絶不敢無情。”說着,遂將別後之事,並這次為全江湖之義,實非入夥的話,也對賢臣說知。施公聽罷,知義士不肯撒謊,點頭說道:“義土,你與衆位自是不同。施某此去山東放賑,正在用人。今義士若肯相隨,立幾件功勞,施某定然啓奏當今主上重用。豪傑自不愁身榮貴顯,一來施某可報救命之恩;二來可全始終之信。不知義士心下如何?”賀天保聽說,叫他隨往山東放賑,忽然想起一事,暗吃一驚。
此是為何?皆因山東有座大芽山。列國時出了一位好漢,姓柳名展雄,曾在那山上聚草屯糧,招軍買馬,故名紅雀山。
殺上邦封贈不受,殺下邦讓位不坐,名聞天下。到了大清,那山上又出了兩個小芽兒,雖說未成大事,也算山東的一宗禍害:一名於六,綽號叫賽袁達,手使一柄混鋼槍,甚是厲害,習就的飛抓,可以敗中取勝;一名於七,外號小野竜,生來的心性靈巧,使兩柄銅錘,一柄軟鞭,施展開人難招架;有一個謀士,名為方小嘴,頗有智略,外號人稱賽姜公。衹因那年山東大荒,他三人為首,招集了數百無業之徒,隱在大芽山圈之內,時常出來作亂。本處官員,自保前程,不肯呈報,竟至任意搶奪商民。賀天保乃是南方一帶豪傑,雖然不作緑林,久知此事。今聽施公之言,猛然想到將來賑米一到,難保這夥人不生攪擾,所以心中着忙的急將此話對施公說了一遍。施公聽罷,不由的又驚又恨:驚的是到了山東,一時間防備不到,皇糧有失,其禍不小;恨的是本處官員,有此大盜,做啞推聾,不趁微小之時速治,到了盤根固蒂,欲治不能,致使傾害黎庶,擾亂村莊。
如今幸遇賀天保,得聞此事,不然,真受其害,怎麽回京交旨,老佛爺豈不嗔怪?看來這事,非帶着賀天保前去,不能放心。
想罷,復帶笑叫一聲:“賀義士,你可知常言說:『猛虎不吃回頭食。』適纔施某對你說的一片話語,你是怎麽樣呢?你如果然跟我前去,據施某看,於六、於七不過疥癬之疾,容易擒滅。”
施公說後,不知賀天保去與不去,且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一回 鬍秀纔告狀鳴冤 施賢臣得夢訪案 | 第二回 探消息知縣看辦會 請僧尼公差下說辭 | | 第三回 公差請兇僧 守府助賢臣 | 第四回 水獺無知公堂告狀 商人大意錢鋪昧銀 | | 第五回 縣主判斷麯直 民婦言講道理 | 第六回 施公審銀子 斷薑酒爛肺 | | 第七回 瞞銀倒罰銀 碰死真烈婦 | 第八回 審决真情用刑具 替前夫申冤雪恨 | | 第九回 捉拿僧尼盜 土地祠判鬼 | 第一○回 誘哄惡人的實言 吩咐重刑審兇徒 | | 第一一回 拿王婆結案 僧尼等念經 | 第一二回 縣衙念經辦會 僧尼行香遊街 | | 第一三回 施食臺上開法 軍民進衙看會 | 第一四回 二役復入蓮花院 兩官再三定寧計 | | 第一五回 衆盜飲酒在高樓 二差定計倒扣門 | 第一六回 小和尚實訴 遭難婦有救 | | 第一七回 狀告泥土地 啞巴喊冤枉 | 第一八回 告土地人訴苦 啞巴着急難言 | | 第一九回 地藏庵出異事 尼姑隱匿人頭 | 第二○ 審老道追逼首級 轉拿人究問真情 | | 第二一回 判斷異事相連 人命又套命案 | 第二二回 賢臣判結案 行文斬衆兇 | | 第二三回 判案已畢等回文 斷女子親父收領 | 第二四回 螃蟹鳴冤枉 飛簽拿老龐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