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亂世真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13)
梅毅 Mei Yi
崔寧從皇帝處歸來,對自己的從人說:“主上聰明英武,從善如流,衹是為盧杞所誑惑,以至於此1言畢潸然淚下。盧杞聽說後,馬上進見德宗,說崔寧與朱泚結結盟,詐為忠順,並偽造崔寧與朱泚的通信給德宗看。德宗不由不信,派人趁宣旨為名把崔寧縊殺。“中外鹹稱其冤”。
大姦臣盧杞的父親盧弈是唐朝大忠臣。安祿山陷洛陽時,盧奕寧死不屈,駡賊而死。這父子二人也真是一大奇觀,父列《忠義傳》之上,子為《姦臣傳》之下。盧杞樣子雖“鬼貌藍色”,口才確甚好,又籍父祖英名,德宗繼位後,不到一年,就把他從一個虢州刺史的地言官升為宰相。得志後,盧杞“陰賊”漸露,妒賢嫉能,有人忤冒他一點事,他就把對方置之死地而後止。盧杞先把另一個對手楊炎逐斥而死,又排擠同列張鎰於外,把老忠臣顔真卿送入李希烈虎口,連老宰相李揆也被他派去出使吐蕃,病死於途。此外,他還出盡餿主意幫助唐德宗聚斂天下財務,搜刮民間,剋減軍餉,濫加賦稅,致使恨誹之聲充滿天下。德宗繼位初,以崔祐甫為相,以德施政,嚴肅綱紀,“赫然有貞觀風”。盧杞執政後,諷勸德宗“以刑名繩天下,亂敗踵及”,實為禍首。
禍不單行。堅守襄城抵拒李希烈的唐將哥舒曜因城內食盡,也衹得棄城而走,襄城為李希烈攻陷。
朱泚氣勢洶洶。他寫信給親弟朱滔:“:“昔文王囚於羨裏,終王八百之基;殷湯係於夏臺,後有解網之頌。吾頃典郡四鎮,藩夷戰懾。唐王不察,信諂諛之說,吾罹姦臣之禍,便奪兵權,雖位列上公,詔書繼至,情懷恍忽,百慮攢心。何期天道盈虛,五運更代,物極則返,憂極歡來。歷數在躬,以登寶位。涇原四鎮士馬爭驅,隴右鳳翔獻書繼至。三秦之地指日剋平,吳蜀之間已令宣示。河北一路用卿殄除,布新令以示之,推利害以誘之,懸爵賞而招之,張皇威而逼之,驅鐵騎以臨之。橫行洛陽,與卿大會於定鼎。”(朱泚自比周文王和殷湯王,真敢和古代聖賢相提並論。但唐傢待他那麽寬容,此比喻未免虧心)朱滔見有個“皇帝”哥哥來信,宣示軍府,移牒諸道,誇誇不止。正在魏博與諸藩鎮軍相持的李懷光、馬燧、李凡、李抱真等人,忽然接到唐德宗的“告難書”,纔知道皇帝逃亡在外,“諸將相與慟哭”,李懷光馬上率軍還長安,馬燧與李凡也引兵歸保本鎮,李抱真退屯臨洺。
為確保一舉成功,朱泚親自率軍,嚮奉天逼來。他以姚令言為元師,張光晟為副元師,李忠臣為皇城留守,又派仇敬忠為拓東王以抗關東唐軍,命李日月為西道先鋒。朱泚兵強軍盛。幽州發出的本來去救襄城的士兵聽說朱泚稱帝,也突入潼關嚮朱泚示忠,神策兵戎守普潤的士卒也大批嚮朱泚投附,這些新投軍卒加起來也有數萬之多。
相比之下,受詔在便橋拒敵的分阝寧留後韓遊瑰衹有三千兵叮為了集中兵力捍衛奉天,韓遊瑰果斷下令士兵急行軍後撤,入城與守軍一起拒敵。三千唐兵剛入城,朱泚賊兵隨後趕到。官軍出戰,首陣即告負,朱泚叛兵蜂擁而前,想奪門而入。渾瑊命都虞侯高固率甲士用長刀砍退賊兵,把柴車堆在城門口點燃,血戰終日,終於把賊兵趕出城外。夜間,朱泚叛軍在城東三裏處紮營,擊柝燃火,兵帳一眼望不到邊際。同時,賊兵又毀拆城外佛寺,用大木頭做成攻城的梯車,準備白日攻城之用。
轉天,進攻開始,渾瑊、韓遊瑰等人用大火燒掉賊軍木製攻具,拼死力戰,勉強使奉天又挺過一日。轉夜,朱泚又連夜派軍駐攻奉天東西、南三面城墻,渾瑊率兵血戰,唐軍左右武大將軍呂希倩陣亡,但最終仍保城不失。
又隔一日,朱泚派李日月從奉天城北進攻。
將軍高重捷率唐兵出城與李日月賊軍戰於梁山腳下(乾陵附近),大敗賊軍。高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擊,不料反中賊人埋伏,被活捉押往敵營。數十唐兵奮不顧死追擊,想要奪回高將軍,賊兵漸漸不能抵拒,就於馬上斬掉高將軍首級,棄其屍身而去。
唐兵入城後,德宗親自撫屍大哭,結蒲為首埋葬,贈司空。禮臣在旁邊勸說德宗:“裨將死,撫屍而哭,越禮也”德宗擺手說:“此哭是超出規矩的大禮,不是愛卿你所能知道的。國傢如此艱難之際,高將軍能死於王事,忠心不貳,怎能拘於常論呢1朱泚見高將軍首級,也落淚,嘆道:“忠臣也1束蒲為身下葬。慷慨忠臣,大賊頭也為之感動。
唐軍損失一名將軍,賊將李日月也戰死於奉天城下。(此人原是安史叛將,就是當初無奈嚮李光弼投降那位驍將)當時,李日月是朱泚手下號稱“萬人敵”的大將,在乾陵燒了不少李唐皇傢的建築,德宗對他恨之入骨。渾瑊偷襲朱泚軍隊,李日月自告奮勇率數騎來追,被渾瑊一個僕人一箭穿喉,射死於馬下。朱泚派人載其屍體回長安下葬。盛大“追悼會”上,他的母親一竟滴淚也沒掉,駡道:“奚奴!國傢何負於汝而反!死已晚矣1如此深明大義的奚族老太太,深恨兒子不爭氣反叛朝廷。也憑這一句,唐軍後來收復長安,“賊黨皆族誅,獨李日月之母不坐。”可見,還是司馬遷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1
否極泰來的好消息――王武竣朱滔的暗中分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