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我是湖南人   》 第112節:人才是湖南最大的品牌(1)      王紀卿 Wang Jiqing

  人才是湖南的第一品牌。
  人才是湖南最大的品牌,也是湖南的核心競爭力。樹立強烈的人才品牌意識,能使湖南人認識自身價值,構建做人的尊嚴,懂得如何揚長避短,找到通嚮成功的必由之路。這種品牌意識,也是湖南人自立於中華民族之林的本錢。
  湖南在近代涌現的人才,曾在清朝末年用武力暫時保住了搖搖欲墜的腐朽皇朝,在戊戌變法中為了喚醒國民而付出了頭顱,接着在辛亥革命中與孫中山合作推翻了帝製,捍衛了共和,在北伐中打敗了軍閥,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地抗擊侵華日軍,通過解放戰爭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人民共和國。要幹出這樣驚天動地的事業,他們不可能窩在湖南一地。他們的主體是一批軍事傢、戰略傢、政治傢和革命傢,直接作用於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對國傢對民族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湖南人在其他領域沒有建樹或建樹很少。其他領域的湖南人才,也是十分繁盛,衹是在影響上無法與上述人才相比而已。
  在和平建設的年代,缺乏軍事傢、戰略傢和革命傢産生的土壤,湖南的人才繼續在其他的領域涌現。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湖南院士共有一百零四名,其中湘籍院士八十二名,其中長沙籍和曾在長沙就學的有五十二名,在長沙工作的院士目前還有二十二名。改革開放以來,文學湘軍、出版湘軍、電視湘軍、體育湘軍相繼崛起,正是人才噴涌的標志。文學界出了古華、韓少功、何立偉、唐浩明、王躍文等一批奇才,出版界出了鐘書河、朱正等一批著名的學者,廣播電視界走出了一條星光大道,體育界在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了許多金牌。
  這些領域裏的湖南人,服務於湖南的文化出版廣播電視體育事業,同時也在嚮外省流動,為外省的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例如海南省的文聯主席是韓少功,作協主席則是湖南籍的女作傢蔣子丹。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文人墨客,海南省不乏本土優秀的文學藝術傢,湖南
  人若非有真纔實學,怎能坐上外省文聯和作協主席的位子上?
  再如筆者比較熟悉的出版界,廣東省至少有兩傢出版社的社長是湖南人。湖南人肖建國先生現任花城出版社社長,另一位湖南人毛士屏任廣東經濟出版社社長,他是毛澤東五服之內的親戚。另有兩位湖南人劉美賢先生和曾大力先生,分別在廣州出版社和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任總編輯。還有不少湖南人,如李一安先生和丁放鳴女士等,服務於廣東的各傢出版社,包括深圳的海天出版社和珠海出版社。年屆
  七旬的湖南籍編審、著名圖書策劃傢郭鍔權先生,如今仍在廣東經濟出版社擔負選題策劃工作。
  湖南社會上盛行尊重人才的風氣,對於那些沒有才幹的人,哪怕身居高位,湖南人也會看不起。梁啓超曾經感嘆湖湘之地到處是人傑,老翁小孩都通曉政事。湖南人在社會上有了地位,如果不懂經世致用之道,是會被人恥笑的。
  曾國藩與左宗棠之間有一段故事,流傳很廣,說的是兩個人互相攀比才幹。
  曾國藩在京城做了侍郎之後,一年鼕天回到湖南,在長沙盤桓幾天。昔日嶽麓書院的同學們自然要輪流做東,請他吃飯。一次宴請,在座的有左宗棠、郭嵩燾和江忠源等人。左宗棠是個屢試不中的書生,平日裏最怕別人點到自己的這個痛處,和曾國藩坐在一起,眼看着他衹比自己大一歲,看上去木木訥訥,才華顯然不如自己,卻已經做了好幾年京官了,而自己年近四十還什麽都不是,心裏自然不是滋味。
  恃纔傲物是文人的通病,更是湖南人的脾氣。幾個湖南的讀書人聚在一起,飯桌上談到的自然是國傢大事。這時候,左宗棠為了表現真纔實學,話就多了。他博聞強記,議論時引經據典,觀點標新立異,又能自圓其說。他滔滔不絶地講話,成了聚會的中心人物,身為侍郎的曾國藩衹有聽的份兒,心中不快。左宗棠一介布衣,湘陰的一個農傢子弟,竟然喧賓奪主,狂放不羈,曾國藩有心把他調侃一番。他趁着酒興出對聯,把上聯念了出來:
  季子字季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輒相左。
  此聯中嵌着“左季高”三個字,自然是挖苦左宗棠。
  左宗棠一聽,窘得滿面通紅,心裏酸酸的。自尊心使他决定回敬曾國藩的冷嘲熱諷。他想:“老子不在官場,無求於你,管你侍郎不侍郎,怕你個屁!”他略一思索,念出更加刻薄的下聯:
  藩臣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你經濟有何曾?
  此聯中嵌着“曾國藩”三字。曾國藩知道他是報復自己,但不便發作,便轉移話題搪塞過去了。
  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曾國藩還是一介書生,沒有創建湘軍,自然也沒有打過仗。但他後來指揮湘軍與太平軍對陣,幾次被太平軍殺得跳水自盡,倒是真應了左宗棠的那副下聯。在睏難的時候,他確實戰不能進,退不能守,好像左宗棠早就預測了他的前程。
  曾國藩與左宗棠不和,世人皆知。除了互相嘲諷,他們之間沒有私人恩怨,都是為了對國事意見不同而鬧矛盾。準確地說,他們之間沒有怨恨,彼此倒是有過一些恩情。曾國藩兵敗靖港時,湖南官場沒人理睬他,倒是左宗棠這個沒有官職的布衣去看望了他。後來當朝廷聽信讒言要將左宗棠抓住就地正法時,曾國藩嚮皇帝保奏,救了左宗棠一命。儘管如此,他們仍不免為了國事而爭執,以至於互不理睬。
  但是,湖南人畢竟尊重人才,曾國藩和左宗棠在心裏還是互相佩服的。他們到了老年,嫌隙便已冰釋。他們和解的契機是曾國藩推薦給左宗棠的將領劉鬆山在西北戰死,左宗棠給曾國藩寫信,請他為劉鬆山在湘鄉的墓地寫一篇文意俱佳的文章。左宗棠說,劉鬆山本來就是曾國藩推薦給他的,他對這個人衹有使役的交情,而沒有賞識提拔的舊恩,他沒有資格為死者寫墓志銘,衹有曾國藩才能安慰忠魂。
  在這封信中,左宗棠破天荒地稱贊了曾國藩識人的眼光和對國傢的忠心。他還說,他和曾國藩八年不通音信,引得世人多有議論。但那些人並不明白,君子之間發生爭執,都是為了國傢大事,無關私情的厚薄。他喜歡意氣用事,也難怪世人妄猜臆測。劉鬆山去世了,他深感慚愧。兩人已過花甲之年,來日無多,仍然如小孩般意氣用事,會讓後輩笑話。往事如過眼煙雲,何必追究誰對誰錯?衹有互相勉勵,自珍自愛。他送給曾國藩一副對聯,總括了兩人之間三十多年的交往: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國藩讀了這封信,大為感動:這個目空一切的左帥,終於主動道歉了!這副對聯,否定了當年他送給我的那個下聯。哈哈!八年堅冰,現已融化。同是湖南人,為什麽要窩裏鬥呢?讓別人看笑話嘛!人擡人,無價之寶;人踩人,寸步難行。
  曾國藩對手下人說:“當今海內頭號人物,就是西北的左季高。他喜歡別人恭維,偏激自負。但他有雄纔大略,用兵打仗是第一好手,待人耿直,廉潔自守,不失為一位良友和清官。”
  有人問曾國藩:“先生之後當是誰主中流?”曾國藩答道:“當然是西北左季高與京城的李少荃!”
  左宗棠送給曾國藩的那副對聯,不久後成了他送給曾國藩的輓聯,堪慰這位湘軍的創始人於九泉之下。
  這段故事,說明湖南人把自己和別人的才幹,看得十分重要。左宗棠還沒有功名時,就自詡“文章西漢兩司馬,經世南陽一臥竜”,以懂經濟而傲立於世。他年屆四十科舉不中,隱居湘陰,自號“湘上農人”。那時他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但他仍然好學不止,日夜與夫人繪製地圖,樂此不疲,日後出將入相駕輕就熟。
  湖南人雖然看重人才,長期以來卻沒有打出人才的品牌。主要的原因恐怕有三條。一是湖南人缺乏集體的驕傲意識,在外省人面前表現出謙謙君子的風度,不好意思自誇家乡是人才的淵藪;或者是湖南人就個體而言自視頗高,不肯承認自己的鄰居或同鄉也是人才;或者是湖南人太忙碌,沒有積極地研究本省的人才現象,倒是外省人對湖南的人才輩出發出由衷的贊嘆。二是因為湖南人才濟濟,每個湖南人在沒有離開本土之前,都是在充滿血性的人堆裏打滾,四周強手如林,個個恃纔傲物,因此無法通過對比來找到別人與自己的反差,而無法自覺具有人才的品質,反而總是覺得自己很平庸。三是因為自古以來強調湖南人才品牌的都是一些大學者,自宋代的朱熹到現代的錢鐘書,通過考證和研究,指出湖南是人才之鄉,探討湖南人才輩出的根源。而在這個圈子之外的人,似乎很少涉足這個領域的探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湖南少年歌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第9節:什麽是血性?(1)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第11節:什麽是血性?(3)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第14節:風水育人才(3)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第23節:霸蠻和靈泛(2)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