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開悟 》
老而彌堅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老而彌堅
“老”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它並非單指年紀,倘若我們的心再也看不到什麽是“美好”,那就如同走入了垂暮之年。
我曾看過一則新聞,在彰化福興鄉一幢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古老大宅院,雖然歷經歲月的洗禮,至今仍風華猶在。在宅邸外有一棵同樣高齡的楊桃樹,也是依舊枝葉茂盛,更令人贊嘆的是,每逢産季仍是結實纍纍。
鄉裏間對這棵老樹也很有情,已嚮地方政府正式申請,將這棵老樹列入縣境的“珍寶”,希望遠親近鄰同來愛護、珍惜。
一棵老樹何以能夠一直安然度過悠悠歲月,又有全鄉民衆陳情將它列為縣內的寶樹?這是因為它從不嫌辛苦,按時節開花結果,老當益壯而不枯萎,不斷地提供豐美的果實,纔會獲得人類愛的保護。
人不也應該這樣嗎?即使年紀大了還是有老年的功能,千萬不要因年歲大了就想要“休”息;其實,正因為時日無多,纔更要把握當下“修”養自身。所以,這棵楊桃樹老而彌堅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人人不見得都能長命百歲,但是衹要活着一天,就付出良能做有意義的事,即使是一言一行都能遺澤後人。
現在的人都是周休二日,一周“雙休”,如此何不好好地多做些社會服務的工作?從中體會人性之美,也可以與同志願者的心相連、相互扶持,這纔是福慧“雙修”的最佳途徑。
“老”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它並非單指年紀,倘若我們的心再也看不到什麽是“美好”,那就如同走入了垂暮之年。
上天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良能,衹要充分發揮出來,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毋需擔心年齡的問題;想想老樹,我們可不能輸給它!
綻放心靈曙光
有智慧的人,視時間為鑽石,懂得把握剎那、發揮良能。期待人人都能天天行善、時時利益衆生,讓心靈充滿曙光,為新世紀開創一片光明與祥和。
千禧年元旦那天,從新聞媒體上得知,有數萬人彙聚在臺東太麻裏海邊、花蓮七星潭等地,等待觀賞兩千年的第一道曙光;但因雲層太厚,沒有如願。沒看到曙光,是否代表太陽沒有升起呢?不是的,太陽依然存在,衹是被雲遮蔽而已。
同樣的道理,每個人都有清淨的智慧,衹是受到後天環境的熏習、污染,心靈常充塞着貪瞋癡慢疑等毒素。我們應該把每天都當作新生的開始,心靈也要日日新,不要存有煩惱。因為煩惱就像厚厚的雲層,會使智慧黯淡無光,將我們引嚮危險的方向。衹要時時保有一顆清新的心,天天都是新的日子,分分秒秒都在過新年。
如何纔是天天過新年?就是時刻轉心念──轉貪念為布施,轉愚癡為智慧。人心永遠不足,有一就缺九,不滿足的人生永遠貧窮。所以,貪念生起時,要趕快轉念頭,進而生起布施心──不求別人給我多少,衹問自己應該付出多少?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長壽或名利顯赫,而在於能否為人群付出,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否則,即使活到百歲,若對人類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生命價值也等於零。
有人跌倒時,你過去扶他一把;有人病痛時,放下身段幫他一下;有人彷徨無助時,你的親切笑容和溫暖的雙手,能讓他感受被愛,對世間不會絶望……。如果能不斷地付出愛,日積月纍,這個人生就不算白來,很值得我們回憶。
“諸惡莫做,衆善奉行”,不要以為不好的事情衹做了一點點,對別人沒什麽影響。殊不知若將每個人一點點的小惡加起來,對社會影響甚巨!因此,不利他人的事,點滴都不能做。
人身難得,怎能無所事事、空過人生?有智慧的人,視時間為鑽石,懂得把握剎那、發揮良能。期待人人都能天天行善、時時利益衆生,讓心靈充滿曙光,為新世紀開創一片光明與祥和。
談行善與幸福,有健康的心理,人生不會犯錯;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及時行善,這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輯五談行善與幸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 錄(1) | 目 錄(2) | 目 錄(3) | 前 言 | 期待大同的世界 | 拉住生命的繩索 | 以禪思開啓大愛 | 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 平等心 | 珍惜清平的日子 | 戰爭之害 | 母愛就像長流水 | 父母難為 | “求不得”苦 | 為富不仁的董事長 | 風水與福慧 | 一念差,步步錯 | 以心轉境 | 鑽石眼貓的婚禮 | 雖富猶貧的老人 | 富中之富 | 發揮人生使用權 | 心的迷惑 | 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