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112節:魯出聖人,東方之光破拂曉(4)
劉緒義 Liu Xuyi
接着,子産製定章程,"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有井伍";作丘賦,嚮貴族增收兵賦,並令其服兵役;昭公六年,"鑄刑書",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特別是那些貴族守舊分子堅决反對,連晉國大夫叔嚮都給他寫信表示反對和擔心,但子産最終的目的就是使貴族與平民同罪同刑。
子産執政一年後,就有人表示誰殺了子産,我將我的衣服送給他,將我的田疇贈給他。然而,阻力重重卻並沒有動搖子産改革的决心和步伐。昭公四年,子産作丘賦。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己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子寬以告。子産說出一句被後人視為經典的名言:"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就是抱着這種"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精神,三年後,子産的改革終於見成效了,又有人作詩,不過這一次不是詛咒子産,而是傳誦他的功德:
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子産而死,誰其嗣之?
原來不惜懸賞要子産的命,而如今天天擔心子産死去,這前後鮮明的對照,不難看出鄭國人對子産的愛戴之情。
其次,子産又是一個有個性的近乎完美的"賢相"。子産出身於鄭國公室,其父子國是鄭穆公之子(司馬遷認為是鄭成公的少子,是誤還是別有所本,不得而知),子産執政之時,鄭國君弱臣強,大族爭利,而晉楚兩大強國夾擊其間,可謂是內憂外患,未嘗稍解。因此,在各種場合,子産都以國傢利益為重,審時度勢,忠心耿耿,努力保持着鄭國的主權和政治上的獨立。
範宣子為政,加重了諸侯朝貢的負擔。"鄭人病之"。子産便寄書給子西要他轉告範宣子,他說:"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即子産)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傢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傢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接着,子産又說出了一句經典名言:"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傢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範宣子讀到子産的信,心悅誠服地下令"輕幣",減輕了各國的貢賦。
襄公三十一年,子産陪鄭簡公訪問晉國,晉平公以遭魯喪為由遲遲不肯會見。子産知道這是晉人故意無禮怠慢,遂下令破壞鄭國使館的墻壁,讓車馬停進去。晉國知道了,便派士文伯來責問。子産藉勢一番義正辭嚴的辯駁,他說:
鄭國介於大國之間,"誅求無時",時刻不敢安居,隨時準備着應付大國的索求。這次我們來貴國,無奈沒有得到大國的召見命令,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見,我們準備的貢賦既不敢進獻,又不能暴露在外,生怕大國怪罪。我聽說晉文公做盟主時,廣修宮室倉庫,擴大諸侯使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而現在呢,"銅鞮之宮數裏,而諸侯捨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厲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
好一番鐵齒銅牙,通過古今對比,一方面把晉國今不如昔的現狀直指出來,讓晉人不敢自大,一方面反詰了晉人的無禮自大。趙文子聽到這番話之後,不得不承認"我實不德",立即派人嚮鄭伯謝罪,並立即會見鄭簡公,同時修繕各諸侯國的使館。
昭公十六年發生的兩件事,更充分說明了子産個性鮮明,有氣節,又頗有機智。一次是玉環事件。
韓宣子有一對玉環,其中一隻在鄭國商人手裏。宣子嚮鄭定公請求得到那衹玉環,子産不同意給,說:"這不是國傢府庫中保存的器物,我們國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對子産說"韓宣子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對晉國也不能懷有貳心,如果恰好有說壞話的人在兩國之間挑撥,鬼神再幫助他,從而激起晉國、韓子的兇心怒氣,後悔還來得及嗎?您為什麽愛惜一個玉環,這會因此招來大國的憎恨的呀,何不找來給他呢?"子産說:"僑聽說君子的憂慮不是沒有財物,而是身居官位卻沒有好的名聲。僑又聽說治理國傢的憂慮不是能否事奉大國,安撫小國,而是有無禮儀來安定它的地位。那些大國的人,對小國下命令,如果他們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那將用什麽來供給他們,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有時供給了,有時又沒有供給,所得的罪過更大。對大國的要求,如果不依禮指責他們,他們哪裏會有滿足的時候?我們如果做了他們的邊境城邑,那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國傢的地位。如果韓宣子奉命出使來求取玉環,他的貪婪邪惡就太過分了,這獨獨不是罪過嗎?拿出一個玉環而引起兩種罪過,我們還會失去作為國傢的地位,韓宣子因此而成為貪婪之人,哪裏用得着這樣呢?"韓宣子嚮商人購買玉環,已經成交了,商人說:"一定要告訴君大夫。"子産在強權面前,發揮政治傢的智慧,巧妙惋轉地拒絶了晉國宣子的無理索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 | 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 | 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 | 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 | 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 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 | 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 | 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 | 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 |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