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112节:鲁出圣人,东方之光破拂晓(4)
刘绪义 Liu Xuyi
接着,子产制定章程,"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有井伍";作丘赋,向贵族增收兵赋,并令其服兵役;昭公六年,"铸刑书",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特别是那些贵族守旧分子坚决反对,连晋国大夫叔向都给他写信表示反对和担心,但子产最终的目的就是使贵族与平民同罪同刑。
子产执政一年后,就有人表示谁杀了子产,我将我的衣服送给他,将我的田畴赠给他。然而,阻力重重却并没有动摇子产改革的决心和步伐。昭公四年,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说出一句被后人视为经典的名言:"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就是抱着这种"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精神,三年后,子产的改革终于见成效了,又有人作诗,不过这一次不是诅咒子产,而是传诵他的功德: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原来不惜悬赏要子产的命,而如今天天担心子产死去,这前后鲜明的对照,不难看出郑国人对子产的爱戴之情。
其次,子产又是一个有个性的近乎完美的"贤相"。子产出身于郑国公室,其父子国是郑穆公之子(司马迁认为是郑成公的少子,是误还是别有所本,不得而知),子产执政之时,郑国君弱臣强,大族争利,而晋楚两大强国夹击其间,可谓是内忧外患,未尝稍解。因此,在各种场合,子产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审时度势,忠心耿耿,努力保持着郑国的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
范宣子为政,加重了诸侯朝贡的负担。"郑人病之"。子产便寄书给子西要他转告范宣子,他说:"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即子产)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接着,子产又说出了一句经典名言:"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范宣子读到子产的信,心悦诚服地下令"轻币",减轻了各国的贡赋。
襄公三十一年,子产陪郑简公访问晋国,晋平公以遭鲁丧为由迟迟不肯会见。子产知道这是晋人故意无礼怠慢,遂下令破坏郑国使馆的墙壁,让车马停进去。晋国知道了,便派士文伯来责问。子产借势一番义正辞严的辩驳,他说:
郑国介于大国之间,"诛求无时",时刻不敢安居,随时准备着应付大国的索求。这次我们来贵国,无奈没有得到大国的召见命令,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见,我们准备的贡赋既不敢进献,又不能暴露在外,生怕大国怪罪。我听说晋文公做盟主时,广修宫室仓库,扩大诸侯使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而现在呢,"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以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好一番铁齿铜牙,通过古今对比,一方面把晋国今不如昔的现状直指出来,让晋人不敢自大,一方面反诘了晋人的无礼自大。赵文子听到这番话之后,不得不承认"我实不德",立即派人向郑伯谢罪,并立即会见郑简公,同时修缮各诸侯国的使馆。
昭公十六年发生的两件事,更充分说明了子产个性鲜明,有气节,又颇有机智。一次是玉环事件。
韩宣子有一对玉环,其中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起晋国、韩子的凶心怒气,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爱惜一个玉环,这会因此招来大国的憎恨的呀,何不找来给他呢?"子产说:"侨听说君子的忧虑不是没有财物,而是身居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侨又听说治理国家的忧虑不是能否事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有无礼仪来安定它的地位。那些大国的人,对小国下命令,如果他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将用什么来供给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有时供给了,有时又没有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对大国的要求,如果不依礼指责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了他们的边境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来求取玉环,他的贪婪邪恶就太过分了,这独独不是罪过吗?拿出一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我们还会失去作为国家的地位,韩宣子因此而成为贪婪之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呢?"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人说:"一定要告诉君大夫。"子产在强权面前,发挥政治家的智慧,巧妙惋转地拒绝了晋国宣子的无理索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 | 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 | 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 | 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 | 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 | 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 | 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