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   》 第111節:古塔的象徵——大雁塔      何躍青 He Yueqing

  古塔的象徵——大雁塔
    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內,矗立着古樸雄偉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現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視為古城的象徵。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樓閣式磚塔采用磨磚對縫,磚墻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它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捨利,為了供奉和儲藏這些寶物,而親自設計並指導施工的。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唐高宗和唐太宗曾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大雁塔的修建還有一段民間傳說。相傳當年玄奘大師西天取經之時,在戈壁沙漠中的葫蘆灘上迷了路,一直在葫蘆灘裏打轉。就在他坐在沙灘上長嘆,為帶來的食水已經用完而發愁之際,忽然飛來一大一小兩衹鴻雁,玄奘大師對大雁恭敬地緻禮後說道:“我乃大唐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經,迷路於此。神雁若能引我出葫蘆灘,回到長安定為你們修塔致谢。”兩衹鴻雁聽後頻頻點頭,繼而慢慢飛起將玄奘大師引出葫蘆灘。成功從天竺取經回長安後,玄奘大師不忘諾言,修建了大小雁塔。
  大雁塔初建時,同印度佛塔的樣式相同:5層,磚表土心。塔上建有相輪露盤。各層貯藏佛經。後幾經改建修繕,形成現在的式樣。如今的大雁塔高64.1米,共7層,自第一層以上,每層顯著嚮內收攏,呈方形錐體。塔身仿木構形式,用青磚砌成,每層砌成枋、鬥拱、柱額和突出來的磚欄,形成一個個的房間。每層四面各有一個磚券拱門。塔內每層有呈方形的塔室,每層四面各有一個磚券拱門。塔內層有方形塔室,每室有階梯,可逐層盤旋登至塔頂,登高觀賞長安景色,吟詩賦詞,抒發情懷。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底層邊長25米,塔身呈方形角錐體,坐落在底面積42.5米×48.5米,高4.2米的方形磚臺上,青磚砌成的塔身磨磚對縫,結構嚴整,外部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蠃旋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格調莊嚴古樸,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是唐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早在唐中宗神竜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麯江、杏園遊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17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麯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着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老子與《道德經》第3節:千古儒聖孔子
第4節: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第6節:新詩體楚辭
第7節:司馬遷與《史記》第8節:斷代史巨著《漢書》第9節:唐詩泰鬥李白
第10節:史詩寫安史——詩聖杜甫第11節:白居易與《琵琶行》《長恨歌》第12節:山水遊記巨著《永州八記》
第13節: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第14節:女詞人李清照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第16節:愛國詩人陸遊第17節:施耐庵與《水滸傳》第18節: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第19節:吳承恩與《西遊記》第20節:蒲鬆齡與《聊齋志異》第21節:諷刺文學的典範《儒林外史》
第22節:文學奇葩《紅樓夢》第23節:紀昀與《四庫全書》第24節:魏源與《海國圖志》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