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走嚮共和 》
第十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七)
盛和煜 Cheng Heyu
張建偉 Zhang Jianwei
翁同龢還是坐在書桌後他的太師椅上,六七個親信弟子,或坐或站。
文廷式:“突然間冒出這麽多矛頭對準恩師的折子,絶非偶然1
張謇:“你的意思是背後有人指使?”
文廷式:“指使倒不一定,而是他們都嗅出了某種風嚮……”
“什麽風嚮?”弟子中有人插言。
“就是恩師已失去皇上信任。”文廷式斷然道,瞥一眼翁同龢,又放小了聲音,“這也和京城沸沸揚揚傳開了的恭親王臨終遺言有關……”
張謇:“在康有為的事情上,皇上對老師有些看法,這個不假。但因此便說皇上不相信老師了,似乎不足為憑。”
翁同龢一直沒吭聲,聽到這裏,禁不住鬍須顫抖,喃喃道:“二十餘年君臣相知,二十餘年呢……”
弟子們見他這樣,不禁黯然神傷,有的便掉下淚來。
獨有文廷式大聲道:“事情還遠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怎麽一個個在這裏做起小兒女情狀來了?”
張謇也說:“對,如今最要緊的是想辦法,駁斥那些加在老師頭上的污衊不實之詞1
文廷式:“他們能上折子,咱們難道不會上折子?若論打筆墨官司,還沒見咱們怕了誰去?”
翁同龢嘴唇翕動,正欲說什麽,忽聽得外面大廳一聲高呼:
“聖旨到1
衆人一怔,文廷式喜道:“老師壽誕,皇上降旨,定有恩賞1
翁同龢也興奮地連聲道:“快,快拿頂戴來!快拿頂戴來……”
他邊說邊跑出了書房。
大廳內,翁同龢為首,與前來祝壽的弟子門生黑壓壓地跪了滿地。
一名太監打開聖旨,高聲宣讀:“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同龢近來辦事多未允協,以致衆論不服,屢經有人參奏。且每於召對時,咨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本應查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在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
恰似九萬個霹靂在頭頂炸響!這道聖旨將所有的人都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淚水順着翁同龢臉頰上的皺紋淌下來,他突然站起,叫道:“皇上危險了!我要去提醒他!皇上危險了……”
〖BT3〗六
南海會館,一派叫好聲!
康有為在唱昆麯《單刀赴會》:“大江東去浪千疊,駕着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竜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春社……這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唱着,他左手撩起長袍,右手舉着折扇,一個亮相。
“好1學生們轟然喝彩。
梁啓超興奮地說:“老師舌戰五大臣,比起關雲長單刀赴會,同樣是千古佳話1
康有為豪情萬丈,“舌戰五大臣不過是維新變法的序幕,要看我師生上演的波瀾壯闊的大戲,還在後頭1他話音剛落,門外高呼:
“聖旨到1
康有為等一驚,沒待他們回過神來,一名內侍在前,後面兩個小太監跟着,已經走進屋來。
太監:“皇上有旨,宣康有為明日早朝覲見。”
康有為喜從天降,重重叩頭謝恩,“臣領旨1
……
上海碼頭,李鴻章由紅兒和伍廷芳攙扶着,登上一艘海輪。
他身後是一大批隨從和一面纛旗:“中國奉旨出使五國欽差大臣李”。
碼頭上,洋樂隊演奏着。俄、法、德、英、美五國公使揮着手,滿面笑容歡送他。
……
頤和園內,康有為由一名太監引領着,身穿六品官服,昂然而來。
隔着一道宮墻,張謇攙扶着翁同龢跌跌撞撞奔嚮丹墀……
實際上他們是擦肩而過。
丹墀下,翁同龢站住了。
不遠處,剛下轎子的光緒,在一群人的簇擁下,正嚮這邊走來。
光緒顯然興致很高,談笑風生。
一群人越來越近了。
翁同龢跪下來。
一個太監提醒光緒說:“翁師傅在那兒跪着哩1
光緒好像沒聽見,就這樣從翁同龢面前走了過去。
翁同龢悲苦得叫一聲“皇上……”便已滿面淚水。
光緒的肩膀似乎顫了一下,但他沒有停步,依然談笑着,走遠了。
翁同龢大哭道:“皇上礙…”
喊過這一聲,他一頭撞在丹墀的石柱上,頓時滿面流血。
……
朝房外,康有為走到朝房門口,正好與剛從朝房出來的榮祿不期而遇。
榮祿輕衊地看了看康有為,問道:“以你國傢柱石般的才幹,有什麽補救時局的辦法呢?”
康有為斬釘截鐵地說:“沒別的,就是變法1
榮祿進一步逼問:“我當然知道要變法,但一二百年的成法,能夠一下子就變了嗎?”
康有為血衝腦門,憤然道:“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就變了1
榮祿臉色一變,正欲說話,忽聽得勤政殿傳來太監的高呼:
“皇上有旨,宣康有為覲見啦1
康有為看也不看榮祿,整了整袍服,大步往前走去。
榮祿冷冷地盯着他的背影。
宮殿飛檐下的鐵馬擺動着,“叮叮”撞擊有聲。
起風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大型60集歷史劇同步圖書《走嚮共和》 | 《走嚮共和》美化李鴻章?相關圖書即將出版 | 《走嚮共和》兩極爭議白熱化 導演張黎解迷津 | 《走嚮共和》編劇盛和煜稱:願為李鴻章負責 | 南方周末:《走嚮共和》的內幕故事 | 第一章 修園子(一) | 第一章 修園子(二) | 第一章 修園子(三) | 第一章 修園子(四) | 第一章 修園子(五) | 第一章 修園子(六)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一)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二)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三)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四)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五)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六)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四)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五)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六) | 第四章 一局雙贏(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