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他说   》 110、显微镜下看圣人      Xiong Yi

  孟子当时恐怕不会想到,他这一节文字可给后人搅了不少麻烦。
  有人读这一节读出疑问来了:"孟子从齐国回鲁国给老娘办丧事,然后又回齐国继续当官,充虞说做棺材是'前日',咦,这样看来,孟子好像没有守孝的时间啊?!"
  还有人跟着起哄:"是啊,孟子在"滕文公篇"里还教人家守孝三年呢,可他自己都没做到。嗯,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么!"
  这问题一出,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重要性和争议性,赶紧跟帖:"潜力帖,留名。"
  口水仗很快就打起来了,硝烟弥漫,唾沫横飞,因为"守孝三年"在古人看来可是天大的事情,而这一守孝主张最有力的吹鼓手恐怕就是孟圣人。所以,这问题的冲击力不亚于传言所谓在雷锋遗物里发现了一块高级手表。
  大儒顾亭林帮孟子说话了:"孟子人家这是给老娘改葬,改葬是很快的,用不了守孝三年,因为这三年在刚刚下葬的时候就已经守过了。"顾亭林从文字上找证据:"好好看看《孟子》原文,人家用的字是'葬',而是不'丧',这是在说改葬,而不是在说守丧。"
  人多嘴杂,越说越乱。这真是个焦点问题啊:当事人中,不但孟子是圣人,孟子的老娘也是女中圣人啊。我们都知道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位孟子的老娘:
  待从头,想当初,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住的地方临近一片墓地。是不是很刺激啊?小孟轲很高兴,很喜欢到墓地去玩,还总是学着人家的样子挖个坑啦、埋个东西啦。孟母一看:这可不行,要是这么下去,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个没出息的家伙!怎么办?孟母一咬牙:搬家!
  要拿现代眼光来看,孟母的觉悟可真不高:干什么不是为人民服务呀,看看人家时传祥!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可孟母到底只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家庭妇女,在当时能有这种意识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于是,老孟家搬家了,从墓地旁边搬到了王府井大街。
  真新鲜啊!小孟轲这回更高兴了,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小孩子模仿能力又强……孟母一看,完了,要照这样下去,这孩子长大了充其量也就是个比尔·盖茨!孟母仿佛已经见到了儿子的大头像笑容可掬地出现在《福布斯》的封面上--唉,那还不丢死人了!怎么办?孟母一咬牙:接着搬家!
  可是,单是搬家倒也不难,无非是给搬家公司打一个电话的事,可是,搬到哪里去呢?孟母胡乱翻看报纸,突然,一则房地产广告让她眼前一亮:学宫,高尚社区!
  孟母心头盘算着:"这个小区叫'学宫',嗯,一听就有文化,还是什么'高尚社区',那一定住的都是高尚的人啊!"孟母眼前立时闪现出雷锋、王杰、欧阳海这些高尚形象,想想儿子要能跟这些人做邻居,耳濡目染肯定能学好的!更重要的是,广告还有一条写着:"本小区内设鲁国重点小学'学宫小学'第三分校,全部特级教师授课,凡本小区业主适龄子女均可入校就读。"
  孟母一看:这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订造的啊!没的说,就是这里了!
  为了孩子,孟母豁出去了,东拼西凑交了首付,很快就住进了学宫小区。可一住进来,新鲜劲儿还没过呢,就发现问题了:高尚社区的高尚邻居们有随地吐痰的、有乱扔垃圾的、有私搭乱建的、有在楼道里堆放自家杂物的……嗯--?!尤其是,那个学宫小学的第三分校哪儿去了?
  --后来找物业一打听,地基还没挖呢。孟母又一咬牙:等吧,既然黑夜都这么黑了,黎明还会远么?
  熬过了黑夜,迎来了黎明,孟母在黎明的寒风里盯着小区当中的那片空地,此刻,天空飘着茫茫的飞雪,物业办公室的唱片里播放着喜儿的唱腔,孟母簌簌落泪,暗自安慰自己: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春天终于来了,地基也终于挖了,但盖的不是小学,而是一座新楼。开发商的代表说:"这么好的地段盖小学?太荒唐了吧!"
  打落牙齿吞进肚里!孟母把被打落的牙齿一一吞进了肚里,一共吞了二十四颗,最后对小孟轲说:"好孩子,好歹这儿也是学宫,你一定要争口气,要好好读书啊!"
  从此,小孟轲就在学宫受着读书声的熏陶,这个高尚社区的高尚人士们也让小孟轲学会了揖让进退的种种礼仪。
  这一天,孟母抚摩着小孟轲的头,突然流下泪来,连声说:"高了,又高了。"
  小孟轲很是奇怪,忙问:"妈,孩子个头长高了,您哭什么呀?"
  孟母擦了擦眼泪:"妈不是说你个子长高了,是才看了报纸,报上说还贷的利息又高了!"
  "啊,是说这个啊!"孟子一听,想了想,说:"反正我学的东西也不少了,不如不再学下去了,出去挣钱好补贴家用。"
  真是好孩子啊!可孟母一听,突然一下子把旁边织布机上刚织了一半的布给砍断了,厉声对小孟轲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反正是讲了一番大道理,把小孟轲说得直害怕。小孟轲这才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儒。
  --这段故事,《三字经》里写作"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以前但凡读过私塾的孩子都背过,所以孟母可以说是中国曾经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母亲,而《三字经》这几句话的出处应该是汉朝刘向编的《列女传》,我上面讲的这个版本就是依据《列女传》的,所以孟母最后断的不是"机杼",而是织到半截的布。砍断一截布还只是毁掉一件半成品,要真是"断机杼",那可就是破坏生产工具了,以后的房贷还怎么还啊!
  《列女传》里记载的孟母的事迹可不止这些,还说到后来孟子长大了,成为名儒了,去齐国的时候是带着孟母在一起的。于是,有人就以《列女传》为据发出质疑:孟子不可能是回鲁国办改葬的事,孟母必然是死在齐国的。有人又问:如果真是孟子守孝守足了三年,为什么充虞要等到三年之后才问问题呢?
  支持孟子的也很多,有说"前日"不该解释为"几天前",说是几年前也是说得通的,然后举例证明;也有说充虞三年之后才问这个问题正说明了孟门弟子的认真和好问。--要把古人这些正方、反方的说法都介绍全了,少说也要上万字。我就简单说一说,大家体会一下当圣人的不易,别人都拿显微镜来看你啊,再有,孟子不大像是没有守完三年丧的,我们还是相信他好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1、自序梁惠王章句上 2、"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
3、河南人惹谁了?4、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5、中国人也篡改过教科书6、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红旗反红旗8、圣水、清水和脏水
9、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10、别把政府失职说成自然灾害
11、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妖12、孟大侠天下无敌
13、孟子要搞和平演变14、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15、自由主义在齐国16、咏春拳诀
17、孟子的生活作风问题·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18、胸有成竹说错话
19、人人成佛,人人成圣20、草民们的瞎激动
21、书生好谈兵22、卖国、亡国全有理
23、亲娘、后娘、别人的娘,有奶就是娘24、有奶就是娘,有枪也是娘,有奶有枪更是娘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