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中國社會現狀:大危機   》 第110節:教育躍居暴利行業第二(2)      李濤 Li Tao

  2003年整治教育亂收費的行動在2月的時候開始,在中紀委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問題被確定為全國糾風專項治理的三大重點之一。在3月的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上,溫傢寶總理在談到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時強調,“要解决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首先要有效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問題”。
  5月時,教育部會同國務院糾風辦等六個部門,製定了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並要求各個地區在秋季開學時,中小學繳費必須實行全面的“一費製”,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則實行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的“三限”政策。這是當年的行動區別於往年的地方。
  到了6月,整頓的行動進一步升溫。6月26日,國務院七部委聯合召開了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國務委員陳至立在會上要求各地要把治理教育亂收費作為“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8月,整頓行動的風暴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地步。8月14日,教育部就治理亂收費工作召開了視頻會議,並要求各地打好“八九兩個月攻堅戰”,確保2003年治理工作能夠取得明顯的成效。就在加大懲處力度的同時,教育部還要求各個地區加大宣傳的力度。其他地區曾經查處的教育亂收費案例,在當時被媒體大量的曝光。很多的中小學校長因為亂收費而“落馬”。
  當時被教育部通報的亂收費的事件主要有:江西省上慄縣金山中學校長、副校長因違規收費5.52萬元被撤職。上海普陀區江寧學校因收取139.2萬元的擇校生贊助費,校長被免職。山西省鄉寧縣光華中學違規收取復習費和中考復習跟蹤測試試卷費12785元,校長被撤職。還有寧夏的9名校長、遼寧5名校長和湖北的76名校長等。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統計:2003年中國共查處教育違規收費8.53億元,清理違規收費6.39億元,處理責任人2488人,其中395名校長全部被撤職。
  就在國傢如此嚴厲的查處下,教育亂收費的現象雖然有所收斂,但是也衹是由明轉暗並沒有完全消失。有些學校為了達到收費的目的,在收取費用的時候不再以學校的名義出現,而是采取“隱性”方式,使執法部門在查處時難度大大的增加。同時,教育亂收費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嚮:例如學校成立了“傢長委員會”,可是實際上這是一個虛設的團體。一些學校就藉助這個虛設團體的名義收取“補課費”“晚自修費”“班會費”等,而且在收錢之後也不開票據,錢也不放進學校的財務賬,他們通過這種方法來掩蓋亂收費的事實。
  而有些公辦學校和某些社會力量辦學機構聯合,辦一些所謂的特長班、興趣班等,收費使用的票據是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提供的發票,公辦學校按一定的比例給予提成。一些學校對達不到錄取分數或從外校轉學的學生,利用傢長寧願多花錢也要讓孩子讀好學校的心理,嚮學生收取贊助費或捐資助學款,並與傢長簽訂所謂的“自願捐款協議書”。有的學校還要求傢長以單位的名義捐款,甚至要求傢長捐贈手提電腦等實物。還有一些先讓學生入學,等開學一段時間“風平浪靜”後,再要傢長兌現承諾。或者先讓傢長將錢存入到指定的賬戶上,錢到了後纔給學生辦入學手續,並且不開任何收費票據。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教育部對教育亂收費問題下了禁令之後,一些微妙的變化也就發生了。各個地區不約而同地對擇校費進行了“規範”制度:例如北京以“打擊亂收費”為理由,要求高中的擇校費最高3萬元封頂,違者嚴懲。雖然覺得這是教育主管部門名義上是“限製”和“規範”,但是真正的意義則是,對一直隱藏在幕後的“擇校費”,正式亮起了“緑燈”,那些不合法的東西被戴上了合法的帽子!
  老百姓不得不承認,教育亂收費已經成為一個“頑癥”。而它之所以頑固主要就是因為過於復雜。這個“頑癥”背後凸現出的就是利益問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都能得到利益。
  在2001年之前,“農村教育農民辦”,農民群衆為農村義務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1年之後,中央提出義務教育政府辦,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的政策,但是有些地方的領導仍然習慣性的嚮農民伸手。另外,少數地方的政府領導對搞政績工程、建機場、修高速公路十分熱衷,在這些問題上他們就是花再多的錢也不在乎,而面對時間長、見效慢的教育事業卻不予以重視,甚至連上級政府為了填補義務教育經費不足,而劃撥的財政轉移經費也敢挪用。
  全國總量達1.8億之多的中小學生,既是受教育群體又是最穩定的消費群體,因此社會上一些部門把學生作為消費的爭奪對象,不斷推銷商品。在一些農村地區,由於基層的組織化程度較低,當地的政府就利用學生這個穩定的渠道徵收各種費用,甚至連超計劃生育罰款、集資修路款也都算到了學生的身上。
  不知曾幾何時,那一雙雙伸嚮稚嫩孩子身上的手已經不再顫抖,那一雙雙緊盯傢長腰包的眼睛已經那麽的市儈。在任何東西都可以産業化的今天,教育在一些人眼裏已經不再是神聖的天職,而是一個生錢的工具。這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社會的悲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第1節:前言(1)第2節:前言(2)第3節:“Made in China”的憂傷(1)
第4節:“Made in China”的憂傷(2)第5節:“Made in China”的憂傷(3)第6節:“Made in China”的憂傷(4)
第7節:當愛情愛上品牌(1)第8節:當愛情愛上品牌(2)第9節:中國品牌需要一把“倚天劍”(1)
第10節:中國品牌需要一把倚天劍(2)第11節:想創品牌,不懂品牌(1)第12節:想創品牌,不懂品牌(2)
第13節:想創品牌,不懂品牌(3)第14節:危機時代第15節:地板醜聞(1)
第16節:地板醜聞(2)第17節:地板醜聞(3)第18節:地板醜聞(4)
第19節:區域製造:輝煌背後的悲泣(1)第20節:區域製造:輝煌背後的悲泣(2)第21節:區域製造:輝煌背後的悲泣(3)
第22節:區域製造:輝煌背後的悲泣(4)第23節:虎狼環視下的艱難(1)第24節:虎狼環視下的艱難(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