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他說 》
110、顯微鏡下看聖人
熊逸 Xiong Yi
孟子當時恐怕不會想到,他這一節文字可給後人攪了不少麻煩。
有人讀這一節讀出疑問來了:"孟子從齊國回魯國給老娘辦喪事,然後又回齊國繼續當官,充虞說做棺材是'前日',咦,這樣看來,孟子好像沒有守孝的時間啊?!"
還有人跟着起哄:"是啊,孟子在"滕文公篇"裏還教人傢守孝三年呢,可他自己都沒做到。嗯,這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麽!"
這問題一出,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重要性和爭議性,趕緊跟帖:"潛力帖,留名。"
口水仗很快就打起來了,硝煙彌漫,唾沫橫飛,因為"守孝三年"在古人看來可是天大的事情,而這一守孝主張最有力的吹鼓手恐怕就是孟聖人。所以,這問題的衝擊力不亞於傳言所謂在雷鋒遺物裏發現了一塊高級手錶。
大儒顧亭林幫孟子說話了:"孟子人傢這是給老娘改葬,改葬是很快的,用不了守孝三年,因為這三年在剛剛下葬的時候就已經守過了。"顧亭林從文字上找證據:"好好看看《孟子》原文,人傢用的字是'葬',而是不'喪',這是在說改葬,而不是在說守喪。"
人多嘴雜,越說越亂。這真是個焦點問題啊:當事人中,不但孟子是聖人,孟子的老娘也是女中聖人啊。我們都知道有個"孟母三遷"的故事,說的就是這位孟子的老娘:
待從頭,想當初,孟子小的時候,他傢住的地方臨近一片墓地。是不是很刺激啊?小孟軻很高興,很喜歡到墓地去玩,還總是學着人傢的樣子挖個坑啦、埋個東西啦。孟母一看:這可不行,要是這麽下去,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是個沒出息的傢夥!怎麽辦?孟母一咬牙:搬傢!
要拿現代眼光來看,孟母的覺悟可真不高:幹什麽不是為人民服務呀,看看人傢時傳祥!衹有社會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可孟母到底衹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家庭婦女,在當時能有這種意識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於是,老孟傢搬傢了,從墓地旁邊搬到了王府井大街。
真新鮮啊!小孟軻這回更高興了,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小孩子模仿能力又強……孟母一看,完了,要照這樣下去,這孩子長大了充其量也就是個比爾·蓋茨!孟母仿佛已經見到了兒子的大頭像笑容可掬地出現在《福布斯》的封面上--唉,那還不丟死人了!怎麽辦?孟母一咬牙:接着搬傢!
可是,單是搬傢倒也不難,無非是給搬傢公司打一個電話的事,可是,搬到哪裏去呢?孟母胡亂翻看報紙,突然,一則房地産廣告讓她眼前一亮:學宮,高尚社區!
孟母心頭盤算着:"這個小區叫'學宮',嗯,一聽就有文化,還是什麽'高尚社區',那一定住的都是高尚的人啊!"孟母眼前立時閃現出雷鋒、王傑、歐陽海這些高尚形象,想想兒子要能跟這些人做鄰居,耳濡目染肯定能學好的!更重要的是,廣告還有一條寫着:"本小區內設魯國重點小學'學宮小學'第三分校,全部特級教師授課,凡本小區業主適齡子女均可入校就讀。"
孟母一看:這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訂造的啊!沒的說,就是這裏了!
為了孩子,孟母豁出去了,東拼西湊交了首付,很快就住進了學宮小區。可一住進來,新鮮勁兒還沒過呢,就發現問題了:高尚社區的高尚鄰居們有隨地吐痰的、有亂扔垃圾的、有私搭亂建的、有在樓道裏堆放自傢雜物的……嗯--?!尤其是,那個學宮小學的第三分校哪兒去了?
--後來找物業一打聽,地基還沒挖呢。孟母又一咬牙:等吧,既然黑夜都這麽黑了,黎明還會遠麽?
熬過了黑夜,迎來了黎明,孟母在黎明的寒風裏盯着小區當中的那片空地,此刻,天空飄着茫茫的飛雪,物業辦公室的唱片裏播放着喜兒的唱腔,孟母簌簌落淚,暗自安慰自己:鼕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麽?
春天終於來了,地基也終於挖了,但蓋的不是小學,而是一座新樓。開發商的代表說:"這麽好的地段蓋小學?太荒唐了吧!"
打落牙齒吞進肚裏!孟母把被打落的牙齒一一吞進了肚裏,一共吞了二十四顆,最後對小孟軻說:"好孩子,好歹這兒也是學宮,你一定要爭口氣,要好好讀書啊!"
從此,小孟軻就在學宮受着讀書聲的熏陶,這個高尚社區的高尚人士們也讓小孟軻學會了揖讓進退的種種禮儀。
這一天,孟母撫摩着小孟軻的頭,突然流下淚來,連聲說:"高了,又高了。"
小孟軻很是奇怪,忙問:"媽,孩子個頭長高了,您哭什麽呀?"
孟母擦了擦眼淚:"媽不是說你個子長高了,是纔看了報紙,報上說還貸的利息又高了!"
"啊,是說這個啊!"孟子一聽,想了想,說:"反正我學的東西也不少了,不如不再學下去了,出去掙錢好補貼傢用。"
真是好孩子啊!可孟母一聽,突然一下子把旁邊織布機上剛織了一半的布給砍斷了,厲聲對小孟軻說:"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反正是講了一番大道理,把小孟軻說得直害怕。小孟軻這纔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代大儒。
--這段故事,《三字經》裏寫作"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以前但凡讀過私塾的孩子都背過,所以孟母可以說是中國曾經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母親,而《三字經》這幾句話的出處應該是漢朝劉嚮編的《列女傳》,我上面講的這個版本就是依據《列女傳》的,所以孟母最後斷的不是"機杼",而是織到半截的布。砍斷一截布還衹是毀掉一件半成品,要真是"斷機杼",那可就是破壞生産工具了,以後的房貸還怎麽還啊!
《列女傳》裏記載的孟母的事跡可不止這些,還說到後來孟子長大了,成為名儒了,去齊國的時候是帶着孟母在一起的。於是,有人就以《列女傳》為據發出質疑:孟子不可能是回魯國辦改葬的事,孟母必然是死在齊國的。有人又問:如果真是孟子守孝守足了三年,為什麽充虞要等到三年之後纔問問題呢?
支持孟子的也很多,有說"前日"不該解釋為"幾天前",說是幾年前也是說得通的,然後舉例證明;也有說充虞三年之後纔問這個問題正說明了孟門弟子的認真和好問。--要把古人這些正方、反方的說法都介紹全了,少說也要上萬字。我就簡單說一說,大傢體會一下當聖人的不易,別人都拿顯微鏡來看你啊,再有,孟子不大像是沒有守完三年喪的,我們還是相信他好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自序 | 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 3、河南人惹誰了? | 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 | 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 | 8、聖水、清水和髒水 |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 | 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 | 12、孟大俠天下無敵 |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 | 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 15、自由主義在齊國 | 16、詠春拳訣 |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 | 18、胸有成竹說錯話 |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 | 20、草民們的瞎激動 | 21、書生好談兵 | 22、賣國、亡國全有理 |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 | 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