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我是湖南人   》 第110節:培育各種人才的搖籃(2)      王紀卿 Wang Jiqing

  西方的歷史表明,文化中心、人才中心在不斷地流變,從古希臘的繁榮到羅馬的強盛,從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到法國的崛起,從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到德國的勃興,直到今天美國首屈一指的富強。
  我們同樣無法否認另一個事實:在歷史上,湖南從來不是人才會聚的地方。作為人才的搖籃,作為湖湘文化的發源地,湖南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的目光,使他們油然而生遊覽、觀賞和吟誦的雅興。但是,除了在戰爭中敗退到這裏的部落首領和被朝廷貶謫到這裏的官員,很少有外面的人才願意在這裏定居。相反,倒是湖南的人才紛紛離開故土,遊學異國他鄉,馳騁萬裏疆場,然後在和平的歲月裏,繼續活躍在遠離故土的地方。
  湖南人正是以用自己的才幹服務於國傢和民族而著稱,如果外省的人才薈萃湖南,而湖南本省的人才也滯留於本土,那就談不上湖南人為國傢做貢獻,而是外省人在為湖南奉獻才智和力量了。
  這裏還想說的是,湖南歷來留不住本省的人才,並不是說湖南容不下人才,而是湖南的人才有一些客觀的原因要嚮外流動。其一是人才本身註定是要流動的。他們需要離開本土,到外面去闖蕩,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尋求機遇,施展抱負。其二是人才太多的地方,競爭過於激烈,難以出人頭地,甚至找不到表演的舞臺。其三是湖南人個性很強,本省的人才擠在一起,會互不買賬,為了減少內耗,增加建功立業的機會,便有許多人選擇了離開故鄉。因此,湖南人常有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象。還有一種說法是,湖南人在省內是一條蟲,到了外省就變成一條竜。
  舉個例子。湖南全省各地大辦武館和武術學校,培養了大批的保安人才,如果他們都留在湖南,就會人滿為患,湖南的每一個保安職位,就會有上百人來競爭了。因此,湖南把大批的保安人才輸送到廣東和海南,以及其他省份,於是在許多地方到處都活躍着湖南籍保安的身影。筆者有一次開着一輛挂着湖南沅江牌照的小車去廣東,一天之內有三次奇遇。第一次是在佛山,在一個地下停車場停車時,保安拒收停車費,問他為什麽,纔知道因為他是沅江人,見到家乡的車感覺很親切,要照顧一下老鄉。第二次是在從廣州去深圳的路上,一輛警車在我後面鳴着警笛超車,車上的警察朝我指指點點,我以為是自己犯了規,頗為緊張,後來纔聽見他們在喊:“老鄉!”第三次是停在深圳一個住宅區內的時候,我正在擦擋風玻璃,一名穿着保安製服的小夥子圍着我的車子轉悠,我正在納悶,他忽然紅着臉問我:“你是沅江人?”我說:“我是長沙人。”他說:“不好意思,我還以為是老鄉。”
  湖南留不住本省的人才,也沒有必要把本省的人才強留下來。湖南人沒有貪戀故土的觀念,也沒有力爭讓自己的家乡成為國內率先富裕起來的省份。一代又一代湖南人,跑到全國各地從事各種事業,有的是為了個人的前途,有的是為了國傢的利益。但是,當他們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們不會像項羽那樣大搞“衣錦還鄉”,也不會像愛新覺羅的後代,把自己的老傢弄成“奉天特區”。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在攻打下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以後,押着大船把銀子和財寶運回湖南。他回到老傢,看到堂屋裏堆的銀子和𠔌倉裏的𠔌子一樣多,他便犯愁了。銀子多了,怎麽保管呢?想來想去,金銀珠寶不能吃不能穿,銀票埋在地下還怕發黴,不如用來蓋房子吧。他决心把故居建設得富麗堂皇。
  曾紀澤企圖阻止叔叔大興土木,拿出父親過去寫給叔叔的傢信。
  曾國荃笑道:“你父親信中是說怕府第在亂世難免被毀,如今太平軍已被我大清蕩平,天下即將太平,已不是江西那時的情況了。”
  曾紀澤認為叔叔說得有理,於是叔侄倆把荷葉塘老傢改建成相府所在地,同時改造了曾國藩出生的屋子黃金堂。
  曾國藩並不知道這事。後來他回傢看到改造後的屋宅,覺得過於招搖,非常生氣,令人把府前“毅勇侯第”的橫匾摘除,並表示他一輩子也不入住。他對兄弟子女說:“天下多難,此等榮華均未必可靠!”
  後來,曾國藩兄弟和曾氏後人紛紛移居大中城市,荷葉塘的屋宅,終於成為一個古跡,如今已經破敗。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和平建設時期,主持全國政局的湖南籍領袖們,沒有讓家乡人享有任何特權。他們沒有把自己的老傢搞成工業基地,也沒有把許多國傢的重點建設項目放在湖南上馬。
  湖南人默默支持全國的工業戰綫,自覺地把湖南建成一個後勤基地,為外省提供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糧食。幾十年來,湖南一直是全國的稻米、油菜、苎麻的最大生産基地,擔當着中國“糧庫”的角色。
  湖湘子弟遍布全國,湖南成為人才輸出大省。同時,湖南扛起了與自己經濟實力並不十分相稱的財稅上交任務。在分稅製沒有實行之前,湖南的納稅額在全國是排得上名次的。
  湖南作為偉人故裏,發展速度並沒有走在全國前列。直到今天,湖南革命老區的經濟文化狀況,依然令人為之嘆息。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湖南人樂於發揚這樣的精神。即使在湖南的經濟發展已經顯得吃力的時候,湖南人依然保持着充分的樂觀,表現出淳樸的憨厚。
  在某些地方熱衷於到北京“跑部錢進”的時候,湖南人仍舊保持着不靠裙帶、不靠關係的傳統。毛澤東是不贊成“苟富貴,不相忘”的。重鄉誼可以,但他絶少念鄉情而提攜誰。毛澤東反對宗派主義和山頭主義,他在1942年所寫的《整頓黨的作風》中明確地闡述了他的看法。他從湘贛根據地、湘鄂根據地和湘鄂贛根據地帶出去了一大批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幹部,到了陝北以後,大力提拔北方幹部。解放戰爭中,隨着大軍南下,留在南方的北方幹部人數衆多。毛澤東曾對西南的領導幹部說:“看《三國演義》,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更要看組織。北方人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組織了一個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幹部一起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根據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湖南少年歌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第9節:什麽是血性?(1)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第11節:什麽是血性?(3)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第14節:風水育人才(3)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第23節:霸蠻和靈泛(2)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