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清朝前紀   》 附 王杲紀      孟森 Meng Sen

  又《成梁傳》得見兀堂事,已載《建州紀》。《東華錄》所見阿太章京事,已載《景祖紀》。其王杲阿臺事跡,於景、顯二紀已指明所出之外,今更舉所引各文如左:
  稻葉氏《滿洲歷史地理》:“天命元年以前清朝領土之緒言《明史稿韃靼傳》:‘土蠻侵犯撫順,攻鳳凰城。海州、金州,殺掠尤甚,皆以建州女真為嚮導,由鳳凰城進兵遼東半島。’是以酋長王杲之焰益張。適明廷命李成梁守遼東。李善用兵,杲等不敵,逃至哈達,被執送成梁。時萬歷二年也。繼起者為王兀堂,根據地在今佟傢江流域。亦一犯靉陽寬甸,再犯永甸。李成梁窮追之於佟傢江支流雅兒河。兀堂乃不能再起。蓋與前之王杲,實太祖未起以前之巨酋也。”
  又本篇四之乙,哲陳部下,古勒城雲:“古勒城在今腰站之西,所謂鼓樓部之北轂勒峰之上。”《皇明從信錄》捲三五,萬歷十年十二月之條,引《女真考》曰:“是年阿臺益糾虜大舉,一從靜遠堡,一從上榆林堡,各深入,前至瀋陽城南渾河。李將軍馳往虎皮驛援,虜稍卻,阿臺方擁衆千餘騎,縱掠撫順邊渾河口,徐引去。李將軍因與兵備使靖四方會議:‘此逆雛在遼禍未息。’乃勒兵從撫順王剛臺出塞百餘裏,直搗古勒寨。寨陡峻,三面壁立,濠塹甚固。李將軍用火攻衝堅,經兩晝夜,射阿臺死。而別將秦得倚等已前破阿海寨,誅海。海,毛憐衛夷,住牧莽子寨,與阿臺濟惡,亦梟逆也。”雲雲。古勒之名著於此役,清朝景顯二祖,亦焚死此城中焉。
  又第七捲六,邊墻之展退乙東邊下,引《皇明經世文編》捲三六三,張學顔遼東善後處分疏,略言:“寬甸之地,土脈肥美,臣與遼總督楊兆與總兵官李成梁會議,禦敵以保民為上策,守邊地者以城堡為傢。但此等事,着手易而著績難。修前人之成跡易而創業難。在內地猶易而臨敵地則尤難。至若進奪敵地,展拓封疆,遮斷敵之通路,於其地創立城堡,則尤難中之至難矣。險山等舊堡,自嘉靖四十二年,添設參將,增加兵數,其地在內地,去邊甚遠。是以建州女真,每年增殖戶口,加悍兵力。既據十岔口為出入之路,又占寬甸子為射獵之區。我之兵馬,殆不出邊。夜間斥候,亦不出哨。由是王杲等肆掠於北,王兀堂、阿住古、準嗒等部,肆掠於東。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由十岔口侵入,陷灑馬吉堡。四十五年二月,由十岔口進搶靉陽堡等。隆慶四年八月,由大柞口搶入沿江等地。此外如草河等堡,搶掠人民牲畜等事,尤難悉數。是蓋險山地廣,兵數較寡。廣寧遼陽兵馬,難於一時應急,若任其蠶食,則靉陽附近,將成無人之境。且邊內之地,沙磧不毛,兵卒已有逃亡相踵之勢,長此情狀,再經數年,終必不可收拾。總兵官李成梁,任險山參將時,洞悉此弊,即擬將各堡展移至寬甸子、十岔口等處。當時上下疑畏不行。至萬歷元年,始奉朝命,决移險山等六堡於寬甸子及十岔口等處。但此地周圍皆有山林,中間膏腴平坦,在邊墻外二百裏,女真所必爭之地。以故工事創始之時,或言敵攻靉陽,或言敵入遼陽,將有引起女真積憤之事。我邊地人民,亦苦遠役,遂出怨言。遼東文武各官,尤以憚勞,多方訕謗,指族軍人,以罷工恫嚇臣等。臣等不為所動,督促進行。迨稍有次第,忽發生王杲殺遊擊裴承祖於邊外之事。時由開原至遼陽,由將領至屯民,在在煽動,人人自危。巡按史奏請停工,臣等亦非不疑畏。然一旦停工,軍夫散放,不可復聚,銀糧亦同。徒失事機,示弱於敵。由是臣等不避違旨之罪,與總兵李成梁引兵赴彼,立定基址。至大勢已成,臣又巡閱,多方曉諭,參將傅廷勳,不避艱險,挺身任事,列柵為城。女真酋長來窺探者,諭以禍福,遍加犒賞,無不從命。臣等又知築城之夫匠等,往來於遠隔不便之地,糧餉最艱,議行銀糧互給之法。又欲節工役之勞,為定服役時期,輪番就役。又恐工事委員,虛捏工程,不符預定之式,給以一定之尺度,計算高厚。又製作帳簿,使明出人之數。其時李成梁適搗平王杲,敵勢益弱。去年又執王杲,獻之京師,敵益詟服。故三年之間,諸部服從,內外王虞,六堡工程,完全告竣。”
  又引《東夷考略》:“萬歷七年,建州酋長王兀堂漸迫邊墻。八年,屢犯靉陽、永甸等堡城。李成梁追擊之,至邊墻外二百餘裏之鴨兒匱。”雲雲。並言:“鴨兒匱當為鴉兒滸之轉音。若然,則在佟傢江支流大小鴉兒河防之附近。”
  又引《皇明從信錄》捲三三曰:“李成梁展邊界而築寬甸等堡,其地北鄰王杲部落,東鄰王兀堂部落,距靉陽二百裏。其修築十岔口寬甸堡時,張學顔往視察之。王兀堂等數十人,皆跪修塞道,誓不嚮內地射獵,請以????布為貿易,學顔因上疏為陳米布豬????之貿易。既得許可,並以市稅充女真人之撫賞焉。自此開原以南,撫順、清河、靉陽、寬甸,皆有市場,奉明約束。” 稻葉氏敘述之文又曰:“創建六堡之李成梁,其後即建議廢撤六堡,退還靉陽以西。當時明兵科給事中宋一韓,上疏痛劾李成梁等。觀疏中大旨,因寬甸一帶之喪失,所致禍害不少,慨乎言之,並請仍復萬歷三十三年以前之舊。成梁乃于云頭裏至鴉鶻等處,更設關隘。鴉鶻關是以有舊新二處,則在清河城方面,邊境又稍展幾分。時明廷知宋一韓之議,不可漠視,乃使熊廷弼巡視遼東。據其復命之詞,對於東邊位置,雖不盡如一韓之痛論,然大體頗從之。由是寬甸沃土,悉仕女真射獵,終明之世,無回覆之日矣。但靉陽東北新孤山堡一地,曾由清太祖歸還,不過一狹隘之山𠔌,不適耕種。清河城方面,依然在女真人手。”
  按清河城邊境,漢人與女真,所爭者在寬甸一地,觀稻葉引《皇明經世文編》四八一:“天啓元年,遼東經略熊廷弼與友人書曰:‘遼東山脈,東北起長白山,西南至南旅順海口為止。此山脈之一路,分出枝脈,形成峪地。每峪有一河,流水淙然,石齒齒出,不可屯田。居民依山而往,挖山耕種。今年挖此一塊,地力既盡,又耕別塊。顧安所得空地乎?由此可知邊地所必爭之故矣。’”
  【全書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綱領女真紀第一建州紀第二建州左衛前紀第三 布庫裏雍順
肇祖紀第四褚宴充善紀第五 童倉董山妥羅紀第六 脫羅 錫寶齋篇古興祖紀第七 兀升哈
景祖紀第八 叫場顯祖紀第九附 王杲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