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宝岛风情·牵动两岸的民族记忆:众生台湾   》 考试      秦风 Qin Feng

  “准备考试”、“步入考场”、“解题作答”、“等候发榜”,以上这四个步骤是每一个台湾百姓一生中反复经历的过程,其根源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文化,就如古代中国人将“金榜题名时”列为与“洞房花烛夜”同等的人生乐事,在台湾考试已成为一种政治、教育和社会制度,行之多年,并且深化为生活文化。
  孙中山认为,虽然传统中国的科举制度制造一堆腐儒,但那是统治者错用制度的结果。实际上,科举打破了社会阶级,造就布衣卿相,是十分进步的,因此忠实实践孙中山思维的台湾也就成了考试的社会。由南京搬到台北的“考试院”制定了各项考试规定,公家单位征人一律举行考试,高级人员、普通人员、特种人员也有自己的考试。部队转业军官要考,中小学教师甄试也要考……一个人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直到博士生等等,一个人一辈子不知道要交出少考卷?不少人强烈批评动辄考试的种种弊端,不过要改变它却很困难,因为无论怎么说,公开考试是杜绝走后门的不二法门;一想到走后门的送钱送礼,以及滥权腐化的官僚等种种恼人的事情,大家还是来考一考吧!
  考前的叮嘱
  1962年7月,炎炎夏日,台湾社会称之为“烤”(考)季,其中包括初中升学考试,高中升学考试和大专升学考试等三大考试。图为初中考试铃声响起之前,一位老师正向旗下学生就如何应付试题面授机宜,学生们则凝神聆听,其景其情,犹如战士们攻坚之前听取指挥官的最后指示,专注而紧张。国小六年级十二岁的年龄就要面对人生第一个考关,肩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人生的第一个大考
  1966年7月,一名参加升初中考试的考生考完一门外出休息时,妈妈为其拭去额头的汗水。这项考试实际上只考国文和算术两科,国文则只考作文,尽管科目不多,却决定未来三年的命运,能否读上好的初中,将决定三年后能否考上好的高中。为了不输在起点,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们九、十岁时就送他们去接受补习教育,使得过早投入激烈竞争的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童年的快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序原住民家庭传统社会农村灾害体育人物演艺考试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