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名家走世界:塞纳河 莱蒙湖   》 第11节:你吃你的鱼,我吃我的鸭      郭宏安 Guo Hongan

  你吃你的鱼,我吃我的鸭
  差不多20年前,有中国人力倡分餐制,号召国人在就餐时一人一个托盘,一副筷子,埋头自食。这样做固然合乎卫生,只是不大合乎中国人的习惯,所以卫生敌不过习惯,分餐制终于未能风行。
  有人说饮食是一种文化,信矣。人类从生食到熟食,从茹毛饮血到脍不厌精,当然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第一流的烹调艺术,也形成了第一流的饮食口味。说到第一流的口味,似乎有些荒唐。难道口味也有第一流第二流之分吗?当然有。世间有品酒家、品茶家、美食家在,就是明证。饭桌上一位朋友说,他见过一位女士,吃月饼时能靠舌头把月饼馅的成分区分出来,一一道出它们的名称,质之糕点师,果然毫厘不爽,众人遂叹服。
  另一位朋友也说,法国的品酒师亦有这样的功夫,能说出某酒于某时产于某地某山坡的某块葡萄园,他靠的是舌头和鼻子,也许还有眼睛。还有一位朋友说,据笔记,王安石品茶时能品出水来自江之上游、中游或下游,一次,苏东坡取长江下游之水,谎称水取自江之中游,王安石饮过,说,此水乃长江下游之水。证之两位朋友的话,始信古人不我欺也。
  我觉得中国人的口味确乎细一些。有一次我在厨房做饭,因手艺太差,烧出的红烧肉自己也觉得不是味儿,可是法国房东尝了尝,竟连声叫好,我看他的样子实在不像是出于礼貌的恭维,始信口之于味,确有粗细之别。
  不独口味,中国人吃饭的方式也别具情趣,真正有一种全家福的气氛。中国人吃饭,或便餐,或宴请,亲友聚会,必有几道菜,且同时上桌,相安共存,数人同时下箸,既有数种菜可食,亦可按口味自取,觥筹交错,其乐融融。法国人则不然,每人一个大盘子,“自扫门前雪”,或只有一样菜可食,或只有一轮菜可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惟有酒的学问精细,吃饭的气氛却无可恭维。
  一次,一位法国朋友请我去一家颇有名气的饭馆吃饭,这家饭馆坐落在圣一日耳曼大街,名字叫利普,20年代是一个很时髦的餐馆,如今墙上还挂着一面大镜子,镶有陶瓷画,图案是花、竹之类,顶棚有巨大的装饰画。服务员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显得很有教养。来此地吃饭的,多是作家、艺术家和政界人士。餐桌仅二尺见方,且摆得很密,要坐下须先将椅子拉出,这也许是对于男士的考验吧,考验他对于女士的殷勤。坐定,他将菜谱递给我,问我想吃什么。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心想客随主便吧,他也不客气,便建议道:“这里鸭子不错,你可来份鸭子,我吃鱼。”好吧,就来鸭子吧,是焖鸭,他要了一条鱼,我问是什么鱼,他说是比目鱼。他又要了半升白葡萄酒,这是为我们两个要的。最先上的是三文鱼子,我一份,他一份,我吃了一口,太腥,给了他。既然他已经分出了你我,于是我就吃我的鸭子,他就吃他的鱼,酒倒是二人共饮的。我说鸭子的味道不错,他说鱼的味道很美。“不错”也好,“很美”也罢,仍然是我吃我的鸭子,他吃他的鱼。若是中国人,既然不错,又兼很美,何不你分我一半鸭子,我分你一半鱼,来个两全其美呢!然而法国人不。他说他很久未吃鱼了,合着这一次他是专攻鱼的。付账的时候,他并没有分你我,掏出支票本,一起付了。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给了服务员十法郎小费。服务员拿起钱来,谢过,装在腹前的口袋里。他后来对我说,服务员并不私收小费,而是在饭馆打烊的时候集体分掉当日收到的小费,小费在他们的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也许出于卫生的原因,或者如某些人所说的与国际接轨,分餐制终于流行,然而,中国人吃饭的乐趣却也减少了许多。果如此,却也是莫可如何的事。悲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第1节:巴黎人与书第2节:塞纳河畔访书第3节:巴黎一条街第4节:巴黎穿衣谈
第5节:巴黎的狗第6节:地铁众生相第7节:莼鲈之思第8节:话说西欧人的礼貌
第9节:奶酪的故事第10节:栗子而曰“烤"第11节:你吃你的鱼,我吃我的鸭第12节:餐桌上的水
第13节:在咖啡馆里写作的大作家第14节:斯丹达尔与旅游第15节:格朗贝岛,大坟岛(1)第16节:格朗贝岛,大坟岛(2)
第17节:格朗贝岛,大坟岛(3)第18节:格朗贝岛,大坟岛(4)第19节:访巴尔扎克故居(1)第20节:访巴尔扎克故居(2)
第21节:罗丹的巴尔扎克(1)第22节:罗丹的巴尔扎克(2)第23节:雨果故居探奇第24节:左拉百年祭(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