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名傢走世界:塞納河 萊蒙湖   》 第11節:你吃你的魚,我吃我的鴨      郭宏安 Guo Hongan

  你吃你的魚,我吃我的鴨
  差不多20年前,有中國人力倡分餐製,號召國人在就餐時一人一個托盤,一副筷子,埋頭自食。這樣做固然合乎衛生,衹是不大合乎中國人的習慣,所以衛生敵不過習慣,分餐製終於未能風行。
  有人說飲食是一種文化,信矣。人類從生食到熟食,從茹毛飲血到膾不厭精,當然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文化的發展。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第一流的烹調藝術,也形成了第一流的飲食口味。說到第一流的口味,似乎有些荒唐。難道口味也有第一流第二流之分嗎?當然有。世間有品酒傢、品茶傢、美食傢在,就是明證。飯桌上一位朋友說,他見過一位女士,吃月餅時能靠舌頭把月餅餡的成分區分出來,一一道出它們的名稱,質之糕點師,果然毫釐不爽,衆人遂嘆服。
  另一位朋友也說,法國的品酒師亦有這樣的功夫,能說出某酒於某時産於某地某山坡的某塊葡萄園,他靠的是舌頭和鼻子,也許還有眼睛。還有一位朋友說,據筆記,王安石品茶時能品出水來自江之上遊、中遊或下遊,一次,蘇東坡取長江下遊之水,謊稱水取自江之中遊,王安石飲過,說,此水乃長江下遊之水。證之兩位朋友的話,始信古人不我欺也。
  我覺得中國人的口味確乎細一些。有一次我在廚房做飯,因手藝太差,燒出的紅燒肉自己也覺得不是味兒,可是法國房東嘗了嘗,竟連聲叫好,我看他的樣子實在不像是出於禮貌的恭維,始信口之於味,確有粗細之別。
  不獨口味,中國人吃飯的方式也別具情趣,真正有一種全家福的氣氛。中國人吃飯,或便餐,或宴請,親友聚會,必有幾道菜,且同時上桌,相安共存,數人同時下箸,既有數種菜可食,亦可按口味自取,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法國人則不然,每人一個大盤子,“自掃門前雪”,或衹有一樣菜可食,或衹有一輪菜可攻,“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惟有酒的學問精細,吃飯的氣氛卻無可恭維。
  一次,一位法國朋友請我去一傢頗有名氣的飯館吃飯,這傢飯館坐落在聖一日耳曼大街,名字叫利普,20年代是一個很時髦的餐館,如今墻上還挂着一面大鏡子,鑲有陶瓷畫,圖案是花、竹之類,頂棚有巨大的裝飾畫。服務員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顯得很有教養。來此地吃飯的,多是作傢、藝術傢和政界人士。餐桌僅二尺見方,且擺得很密,要坐下須先將椅子拉出,這也許是對於男士的考驗吧,考驗他對於女士的殷勤。坐定,他將菜譜遞給我,問我想吃什麽。
  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心想客隨主便吧,他也不客氣,便建議道:“這裏鴨子不錯,你可來份鴨子,我吃魚。”好吧,就來鴨子吧,是燜鴨,他要了一條魚,我問是什麽魚,他說是比目魚。他又要了半升白葡萄酒,這是為我們兩個要的。最先上的是三文魚子,我一份,他一份,我吃了一口,太腥,給了他。既然他已經分出了你我,於是我就吃我的鴨子,他就吃他的魚,酒倒是二人共飲的。我說鴨子的味道不錯,他說魚的味道很美。“不錯”也好,“很美”也罷,仍然是我吃我的鴨子,他吃他的魚。若是中國人,既然不錯,又兼很美,何不你分我一半鴨子,我分你一半魚,來個兩全其美呢!然而法國人不。他說他很久未吃魚了,合着這一次他是專攻魚的。付賬的時候,他並沒有分你我,掏出支票本,一起付了。
  當然,他並沒有忘記,給了服務員十法郎小費。服務員拿起錢來,謝過,裝在腹前的口袋裏。他後來對我說,服務員並不私收小費,而是在飯館打烊的時候集體分掉當日收到的小費,小費在他們的收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也許出於衛生的原因,或者如某些人所說的與國際接軌,分餐製終於流行,然而,中國人吃飯的樂趣卻也減少了許多。果如此,卻也是莫可如何的事。悲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巴黎人與書第2節:塞納河畔訪書第3節:巴黎一條街第4節:巴黎穿衣談
第5節:巴黎的狗第6節:地鐵衆生相第7節:蒓鱸之思第8節:話說西歐人的禮貌
第9節:奶酪的故事第10節:慄子而曰“烤"第11節:你吃你的魚,我吃我的鴨第12節:餐桌上的水
第13節:在咖啡館裏寫作的大作傢第14節:斯丹達爾與旅遊第15節:格朗貝島,大墳島(1)第16節:格朗貝島,大墳島(2)
第17節:格朗貝島,大墳島(3)第18節:格朗貝島,大墳島(4)第19節:訪巴爾紮剋故居(1)第20節:訪巴爾紮剋故居(2)
第21節:羅丹的巴爾紮剋(1)第22節:羅丹的巴爾紮剋(2)第23節:雨果故居探奇第24節:左拉百年祭(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