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圓通的人際關係   》 凡事都追求合理      曾仕強 Ceng Shijiang

  中國人的觀念是凡事追求合理。換句話說,把事情做到合理的地步,人們纔會接受。我們雖然重視典章制度,卻明白典章制度容易僵化而不合時宜,因此在典章制度的範圍內,多半中國人喜歡權宜應變,以求合理變通。凡是不會變通的人,都會被人斥之為“死心眼”、“死腦筋”。
  中國人認為,既然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就應該“反求諸己”,即“要求他人合理之前,先求自己合理”,以自己的合理來影響他人,使他人亦能合理。
  自己不合理,卻希望他人以合理待我,結果經常不如意,這時怨天尤人也是枉然。自己先求合理,再來期望他人以合理待我,纔是合理的態度,也比較容易實現。但是合理不合理,各人的標準未必一致,有時候你認為合理,我就認為不合理,因此這個“合理”也會引起很多爭執,産生很多不愉快!
  在中國社會,凡事自己求合理,就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即使你的“合理”和他的“合理”會有些誤差,但你的出發點是好的,起碼會問心無愧。至於是否會引起爭執,聽天由命吧。雖然這聽起來比較消極,但總比表現出不合理的行為,使大傢心裏不高興,甚至造成誤解的好。
  自己合理不合理要通過他人的反應來判斷。他人的反應就像一面鏡子,會如實地反映你是否合理。當對方表現出不合理的行為時,不要指責對方的缺失,而是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合理。如果是的話,趕快先把自己的缺失調整過來,對方也可能跟着表現出合理的反應。要改變對方,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改變我們自己。
  舉個例子,中國人認為,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敵人的敵人也是朋友,所以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很復雜。正因為如此,一個人在不清楚對方的意圖的時候,是不會承認自己和另外一個人的關係的。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問起別人之間的關係,很難得到正確的答案,這就是自己的行為不合理造成的。
  乙和丙是熟人。一天,甲和乙聊天時,甲突然提到丙,問:“你認識丙嗎?”乙的第一反應是“不認識”,因為他不知道甲有何意圖。
  一句“不認識”,雖然衹有三個字,卻包含好幾種不同的意思:“真的不認識”、“雖然認識,但是並無交情”、“認識是認識,跟不認識差不多”、“你有什麽事情,要問我認不認識”以及“你少打我的主意,我認識不認識根本與你無關”。
  說“不認識”有很多好處:第一,減少許多風險,省卻許多口舌,避免許多麻煩。如果乙在不清楚甲的意圖時就說認識,甲接下來很可能說:“那真是太好了,我正好有一件事要找丙幫忙,麻煩您幫忙引見一下好嗎?”這不是自討苦吃嗎?這時候說“好”,會增加不少麻煩;說“不好”,等於駁了甲的顔面,令甲不滿:“這點小忙都不願意幫,還說是朋友呢?”
  當丙身居高位時,乙如果先說“認識”,事情來了,再推說“不認識”或者坦白說明自己不願意幫忙,甚至直接指稱對方根本沒有權利提出要求,都是傷感情的做法。在中國社會,得罪一個人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尤其不能得罪小人。
  第二,可以探聽信息。如果丙對乙心存不滿,忍不住對甲抱怨了幾句,甲如果不清楚乙和丙的關係,多半不敢直截了當地傳話過去,必然先問:“你認識丙嗎?”假若乙說“認識”,甲就不會再說什麽,以免有搬弄是非之嫌,而乙也徒然失去獲得信息的機會。若乙說“不認識”,甲纔會放心地把丙的話告訴乙,乙也能瞭解丙對他的不滿,以便采取適當的對策。
  明明認識卻裝成不認識,這種不合理的行為完全是因為甲不合理在先。打聽別人之間的關係,一開始就應該把目的說清楚。比如:“你認識丙吧?他托我給你帶了點禮物。”乙一定回答“認識”。如果不能一開始就做到合理,直接問:“你認識丙嗎?”得到“不認識”的回答後,就要調整:“哦,他說和你很熟,還想約你吃個飯呢。”那乙也會嚮合理的方向調整。不要以為從“不認識”調整到“認識”很難,中國人很會“顛倒是非”,擁有足夠的智慧,可以進退自如,因為凡事早已留有餘地。
  乙衹需作恍然大悟狀:“哦,你說的是他啊,抱歉抱歉,剛纔沒聽清,還以為你在說誰呢。”輕輕鬆鬆就兜回來了。
  先說明自己的目的,再去問對方,以便給對方斟酌的空間,這纔算合理的行為。不要責怪別人不誠實,不要認為一切不合理,都是“我”以外的中國人造成的。殊不知種種缺失,實際上都與“我”密切相關。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不反省自己是不是誠實,是不是考慮周到,是不是明白透徹,便大膽地指責中國人不誠實,實在不公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引言中西方的人際關係大不相同(1)中西方的人際關係大不相同(2)人際關係需要倫理道德規範
首先要瞭解中國人的特性聽話不如“看”話“隨便”並不隨便不反對並非贊成
先弄清對方是誰小心纔不會上當凡事都追求合理圓通而不圓滑
遇事先求自保(1)遇事先求自保(2)就怕吃虧上當衹愛占小便宜
自私又愛面子正視自己確定自己要做什麽樣的人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以實實在在為做人的準則善待他人待人需要誠心待人需要友善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